数据通信——传输层TCP(可靠传输原理的ARQ)

引言

上一篇讲述了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流程,在最后提到了ARQ自动请求重传机制。接下来,我们就接着上一篇的篇幅,讲一下ARQ这个机制

还是这个图来镇楼

ARQ是什么?

发送端对出错的数据帧进行重传是自动进行的,因而这种差错控制体制常简称为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直译是自动重传请求,但意思是自动请求重传。

自动请求重传自然是发生在接收端,如果N(S)或者data数据不正确,就会请求重传数据。这个ARQ包含很多类型。

为什么要用ARQ?

传统的TCP传输,我们先是把一串串字节流分组后经过缓存转发,然后等待确认后在发送下一个分组。因此需要完成通信的时间是:一组数据发送完的时间(Td)+数据传输的时间(RTT)+等待ACK返回的时间(Ta),每一次这么传输虽然简单又安全,但是效率真差啊!每次都还要确认后再发送数据,中途停留时间太长。

为此,我们改进了ARQ,通过连续ARQ解决这个问题!

连续ARQ

它的特点是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多个分组,不必每发完一个分组就停顿下来等待对方的确认。由于信道上一直有数据不间断的发送,因此他的利用率很高。

发送方发送数据后,不必停下来等待接收端的应答,可以继续发送数据;如果发送过程中收到对方同意发送的应答,则可以继续发送;如果某一个数据的确认超时则该数据开始的后续数据全部重发。这种也叫go-back-to-on协议。

也就是先发大量数据,不等待回复,这时压力给到了接收端,接收端疯狂的处理报文后返回ACKn,一旦接收端发现某一段数据有问题了,那么从这个数据之后发来的所有数据都会丢掉,并要求发送端重发这段数据。接收端得知后,停止后续发送,从副本中找到需要重新发送的数据再次发送。当然,每一次回复的ACKn都会让发送端删除该段和该段以前的数据缓存。

这个就是连续ARQ示意图,发送频率的效率明显更快。

后续

了解了停止等待协议后,也通过连续ARQ处理了错误数据和未接受到数据的发送问题。如今还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如何保证数据流量大小的控制呢?

相关推荐
问道飞鱼43 分钟前
【HTTP知识】HTTP OPTIONS 预检请求深度解析与优化策略
网络·网络协议·http·option·预检
lpfasd1232 小时前
第2部分:Netty核心架构与原理解析
运维·服务器·架构
若尘拂风2 小时前
centos 7.9 编译安装 freeswitch 1.10.12
服务器·udp·freeswitch·sip
小蜜蜂爱编程3 小时前
gerrit的部署与配置关联到不同服务器上的git仓库
运维·服务器·git·gerrit
心灵宝贝3 小时前
申威(sw_64)架构下如何安装java-1.8.0-swjdk的rpm包?
linux·运维·服务器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abc3 小时前
linux系统记录登录用户的所有操作
java·linux·服务器
qq_409022954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
网络协议·tcp/ip·信息与通信
野犬寒鸦4 小时前
从零起步学习MySQL || 第五章:select语句的执行过程是怎么样的?(结合源码深度解析)
java·服务器·数据库·后端·mysql·adb
Wang's Blog4 小时前
Linux小课堂: 系统监控与进程管理之深入解析 w、ps 与 top 命令
linux·运维·服务器
锐策5 小时前
深入 RFC 793:TCP 报文头部、MSS 协商与三次握手 / 四次挥手全解析
网络·网络协议·tcp/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