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分而治之归并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的第四章------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涉及到了「分治」,其中的合并操作,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处理方法。同时使用场景也不再单单是使用在排序中,还可以用于...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四个排序算法,归并排序算法。经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

  1. 冒泡排序
  2. 选择排序
  3. 插入排序

它们的时间复杂度都为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O ( N 2 ) O(N^2) </math>O(N2),空间复杂度为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O ( 1 ) O(1) </math>O(1)。算法性能上并没有孰强孰弱,不过在「稳定性」上存在差别。

  • 冒泡、插入排序能保证「稳定性」
  • 插入排序不能保证「稳定性」

相信有的同学有疑问:前面学习的这3个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指数级别的,有没有更快的排序算法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前面排序更快的算法:归并排序

算法描述

归并排序 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稳定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二路归并。------ 百度百科

根据上述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关键字:

  1. 分治
  2. 归并

分治

在算法中,分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用策略,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然后分别解决这些子问题,最后将子问题的解合并起来,得到原问题的解。分而治之

分治法可以通俗的解释为:把一片领土分解,分解为若干块小部分,然后一块块地占领征服,被分解的可以是不同的政治派别或是其他什么,然后让他们彼此异化。

分治策略通常包含三个步骤:

  1. 分解(Divide): 将原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一步骤通常通过递归来实现,将大问题不断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
  2. 解决(Conquer): 分别解决每个子问题。这一步骤可以是递归调用算法本身来解决子问题,或者使用其他合适的方法来解决。
  3. 合并(Combine): 将子问题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解。这一步骤通常涉及将子问题的解组合起来,以得到原问题的解。

分治策略在解决许多问题时都非常有效,特别是那些可以被分解成相似子问题的问题。一些经典的算法和问题,如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汉诺塔问题、最大子数组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分治策略来解决。

归并

归并其实就是将子问题的解合并起来,分治里面包含了归并这一步骤。那么我为什么要单独把他拎出来呢?这是因为在很多题目里面并没有涉及到「分治」而是这又单纯的「归并」或者「合并」操作,所以我们还是要掌握和理解这个归并的操作的。

归并排序是「分治」的应用,将待排数组递归或者迭代地分为左右两半,直到数组长度为1,然后合并左右两个数组,在合并中进行排序操作。

稳定性

归并排序的稳定性在于合并时,两个相等的元素我们可以判断,当左右两个数组前的元素相等时,左边的元素总会被放在左侧来保证其是稳定的。类似If(left[i]<=right[j])

代码实现

实现归并排序可以有两种方式来实现:

  1. 自顶向下:从输入数组出发,不断二分该数组,直到数组长度为1,在执行合并。适合用递归实现。
  2. 自底向上:从输入数组的单个元素出发,一一合并,二二合并,四四合并直到数组有序。适合用迭代实现。

然后数组合并也有两种方式来实现:

  1. 原地合并。
  2. 非原地合并(借用一个数组)。

两两组合就有四种方式实现:

  1. 自顶向下原地。
  2. 自顶向下非原地。
  3. 自底向上原地。
  4. 自底向上非原地。

这里我们采用第二种「自顶向下非原地」,其它三种大家可以学有余力的了解一下,想看的也可以评论区评论哦。

java 复制代码
class Solution {
    //临时数组
    int[] temp;
    public int[] sortArray(int[] nums) {
        int n = nums.length;
        //初始化临时数组
        temp = new int[n];
        sort(nums,0,n-1);
        return nums;
    }

    //数组的边界[l,r]
    public void sort(int[] q,int l,int r){
        //当l左边界大于等于r是返回。
        //l>r时出现越界。
        //l=r时数组长度为1。直接返回
        if(l>=r) return;
        //求出当前数组的中间下标。l+(r-l)/2防止值溢出
        int mid = l+(r-l)/2;
        //定义指标,i、j。
        //i为左数组的第一个下标。j为右数组的第一个下标。
        int i = l,j = mid+1; 
        //临时数组第一个下标
        int k = 0;
        //递归
        sort(q,i,mid);
        sort(q,j,r);

        //合并操作,左数组下标的范围为[i,mid]、右数组下标的范围为[j,r]
        while(i<=mid&&j<=r){
            //将左右数组中小的值添加到temp中。
            if(q[i]<=q[j]) temp[k++] = q[i++];
            else temp[k++] = q[j++];
        }

        //防止出现另一个数组中的元素还没有添加到temp中
        //例如temp中一直添加的是右数组中的元素,j>r结束循环了。导致左数组的元素还没有添加到temp中。
        //反之亦然。
        while(i<=mid)  temp[k++] = q[i++];
        while(j<=r) temp[k++] = q[j++];

        //将temp中的值合并到原数组中
        for(i=l,j=0;i<=r;++i,++j) q[i] = temp[j];
    }
}

上述代码中求中间坐标mid使用的是int mid = l+(r-l)/2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是int mid = (l+r)/2呢?

其实两种是相等的,如果将第一种进行合并得到的结果就是(l+r)/2那么为什么这样做呢?

其实这个技巧非常常用,特别是在「二分查找」中,这样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防止出现「数值溢出」。

我们要知道在java中int的最大值是2147483647,虽然一般的算法题目会给出数据范围,如果超出了int范围的结果都会返回long或者是对结果进行取模操作。但是它就是会出现这种情况(算法题目经常出现这种用例):

  1. l=2147483646
  2. r=2

两者相加l+r就超出了int的最大范围,导致出现数值溢出。所以我们可以使用int mid = l+(r-l)/2来进行避免。

时间空间复杂度

每次减半后的左右两半对应元素的对比和赋值总是必须的,也即在每一层递归中 (这里的一层指的是 递归树 中的层) ,比较和赋值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O ( n ) O(n) </math>O(n),数组规模减半次数为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l o g n logn </math>logn,即递归深度为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l o g n logn </math>logn,也即总共需要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l o g n logn </math>logn 次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O ( n ) O(n) </math>O(n) 的比较和赋值,时间复杂度为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O ( n l o g n ) O(nlogn) </math>O(nlogn)。

递归深度为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l o g n logn </math>logn,递归过程中需要一个长度为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n n </math>n 的临时数组保存中间结果,空间复杂度为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O ( n ) O(n) </math>O(n)。

归并操作应用

前面说到「归并」这种合并操作是经常用到的。剑指 Offer 25. 合并两个排序的链表 - 力扣(LeetCode)

这一题其实就是将我们排序中的数组换成了链表。合并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定义两个指针分别遍历两个链表,然后将小的链表节点作为我们的新链表的尾节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同合并数组一样,同样会出现另一个遍历完了,导致这个没有全部添加到新链表中的处理。不过不同于数组的是,链表只需要将没有遍历完的节点当做新链表的尾节点就行了。

java 复制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mergeTwoLists(ListNode l1, ListNode l2) {
        ListNode p1 = l1,p2 = l2;
        ListNode s = new ListNode();
        ListNode cur = s;
        while(p1!=null&&p2!=null){
            //p1的val小于p2的val
            if(p1.val<p2.val){
                //添加p1节点
                cur.next = p1;
                //移动p1指针
                p1 = p1.next;
            }else{
                //添加p2节点
                cur.next = p2;
                //移动p2指针
                p2 = p2.next;
            }
            //移动cur指针
            cur = cur.next;
        }
        //p1没有遍历完
        if(p1!=null) cur.next = p1;
        //p2没有遍历完
        if(p2!=null) cur.next = p2;
        return s.next;
    }
}

剑指 Offer 25. 合并两个排序的链表 - 力扣(LeetCode) 大家也可以看下这个写的非常好的题解,用来理解这个「合并」 的过程。

归并排序应用

大家可能会疑问?这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不就是用在于「排序」上吗?为啥还有别的应用。

没错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就是用于「排序」上的,不过归并排序这个过程中,是可以专门处理一类场景问题的。即「逆序对」问题。

什么是「逆序对」问题呢?? 我们通过这道题就知道了剑指 Offer 51. 数组中的逆序对 - 力扣(LeetCode)

在数组中的两个数字,如果前面一个数字大于后面的数字,则这两个数字组成一个逆序对。

那么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天哪!还是困难题~

题目中的五组「逆序对」为:

  1. 7-5
  2. 7-6
  3. 7-4
  4. 5-4
  5. 6-4

我们可以在「合并」阶段。本质上是 合并两个排序数组 的过程,而每当遇到 左子数组当前元素 > 右子数组当前元素 时,意味着 「左子数组当前元素 至 末尾元素」 与 「右子数组当前元素」 构成了若干 「逆序对」 。

java 复制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versePairs(int[] nums) {
        temp = new int[nums.length];
        return sort(nums,0,nums.length-1);
    }
    int[] temp;
    int sort(int[] q,int l,int r){
        if(l>=r) return 0;
        int mid = l+r>>1;
        int res = sort(q,l,mid) + sort(q,mid+1,r);
        int k =0,i=l,j = mid+1;
        //合并
        while(i<=mid&&j<=r){
            if(q[i]<=q[j]) temp[k++] = q[i++];
            else {
                temp[k++] = q[j++];
                //计算逆序对
                res += (mid-i+1);
            }
        }
        while(i<=mid) temp[k++] = q[i++];
        while(j<=r) temp[k++] = q[j++];
        for(i=l,j=0;i<=r;i++,j++) q[i] = temp[j];
        return res;
    }
}

所以看到求「逆序对」就要想起「归并排序」~

总结

  1. 归并排序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于「分治」。
  2. 「分治」是分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一步骤通常通过「递归」来实现。(递归是初学者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大家学习递归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图来画出步骤比较小的递归过程,加深理解。)
  3.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比前面几种是有所提高的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O ( n l o g n ) O(nlogn) </math>O(nlogn)。
  4. 归并排序是可以保证其排序的「稳定性」的。
  5. 归并排序的场景不仅是运用在「排序」,还可以使用在计算「逆序对」。
相关推荐
Ciderw10 分钟前
MySQL为什么使用B+树?B+树和B树的区别
c++·后端·b树·mysql·面试·golang·b+树
计算机-秋大田13 分钟前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汽车保养系统设计与实现(LW+源码+讲解)
spring boot·后端·微信小程序·小程序·课程设计
齐雅彤17 分钟前
Bash语言的并发编程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
翻晒时光27 分钟前
深入解析Java集合框架:春招面试要点
java·开发语言·面试
峰子201233 分钟前
B站评论系统的多级存储架构
开发语言·数据库·分布式·后端·golang·tidb
ExRoc1 小时前
蓝桥杯真题 - 填充 - 题解
c++·算法·蓝桥杯
秋淮安1 小时前
后端开发Web
后端·web
利刃大大1 小时前
【二叉树的深搜】二叉树剪枝
c++·算法·dfs·剪枝
马剑威(威哥爱编程)3 小时前
2025春招 SpringCloud 面试题汇总
后端·spring·spring cloud
Quantum&Coder3 小时前
Objective-C语言的计算机基础
开发语言·后端·go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