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第1讲 互联网架构的演变历程

第1阶段

数据访问量不大,简单的架构就可以!

第2阶段

数据访问量大,使用缓存技术缓存数据库的压力,不同的业务访问不同的数据库。

第3阶段

之前的缓存技术确实能够缓解数据库的压力,但是写和读都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上,压力也比较大。

使用主从读写分离,一个数据库负责写,一个数据库负责读。例如让master(主数据库)来响应事务性(增删改)操作,让slave(从数据库)来响应非事务性(查询)操作,然后在采用主从复制来把master的事务性操作同步到slave数据中

mysql的master/slave就是网站的标配

第4阶段

mysql的主从复制,读写分离的基础上,MySQL的主库开始出现瓶颈

由于MyiSAM使用表锁,所以并发性能特别差

分库分表使用mysql集群来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Raymond运维3 小时前
MariaDB源码编译安装(二)
运维·数据库·mariadb
沢田纲吉3 小时前
🗄️ MySQL 表操作全面指南
数据库·后端·mysql
Seven974 小时前
剑指offer-31、整数中1出现的次数
redis
RestCloud18 小时前
SQL Server到Hive:批处理ETL性能提升30%的实战经验
数据库·api
RestCloud19 小时前
为什么说零代码 ETL 是未来趋势?
数据库·api
ClouGence21 小时前
CloudCanal + Paimon + SelectDB 从 0 到 1 构建实时湖仓
数据库
DemonAvenger1 天前
NoSQL与MySQL混合架构设计:从入门到实战的最佳实践
数据库·mysql·性能优化
AAA修煤气灶刘哥2 天前
别让Redis「歪脖子」!一次搞定数据倾斜与请求倾斜的捉妖记
redis·分布式·后端
AAA修煤气灶刘哥2 天前
后端人速藏!数据库PD建模避坑指南
数据库·后端·mysql
RestCloud2 天前
揭秘 CDC 技术:让数据库同步快人一步
数据库·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