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前端开发,对于23种设计模式,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了解。但是,在项目开发中,大家是否有意识地去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去应用呢?
说实话,写本篇文章之前我没有。
最近想着让自己代码能变得跟优雅一点,所以特意去看了一下设计模式。
才知道,我在项目中,已经无意识地应用了一些设计模式。
第一个:策略模式
模式理解: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或策略,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通过使用策略模式,可以在运行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算法。
项目场景:页面中有多个tab,每个tab对应的数据接口都不相同,当时不想过多地使用if-else,然后就写下了如下图的代码。
现在回过头来看此段代码,可不就是借鉴了策略模式的设计思想嘛。
策略模式通过将我们的if
条件改写为一条条的策略减少了if...else
的数量,看起来更清爽,扩展起来也更方便。
但是参照策略模式来讲,我这段代码还是有点瑕疵的:
1.用1、2、3...来代表策略名,阅读不友好
2.没有将策略名入参,不便于其他页面调用
第二个:外观模式
模式概念:外观模式就是将模块一些内部逻辑封装在一个更高级的接口内部,或者将一些类似操作封装在一个方法内部,从而让外部调用更加方便。
项目场景:弹框中有多个表单项,大多表单项都需要在打开弹框时请求接口获取下拉值集。所以就将这些需要初始化的数据接口方法统一到一个方法中,如下图。
现在看来,图中代码写法正是体现了外观模式设计思想。
第三个:备忘录模式
模式理解:备忘录模式类似于JS经常使用的缓存函数,内部记录一个状态,也就是缓存,当我们再次访问的时候可以直接拿缓存数据。
项目场景:系统中用户树数据多个页面和弹框中都有用到,所以做了缓存,如果缓存里有就从缓存里取,如果缓存被清除了,则请求接口。
这里的备忘录模式是用本地缓存实现的,如果不用本地缓存方式,也可以用闭包的方式实现。
javascript
export function getNewUserTreeData() {
let cache = null
return async function() {
if(!cache) {
const res = await getNewUserTree();
cache = res
return res || {};
} else {
return Promise.resolve(cache[key])
}
}
}
// getUserData()方法无论调用多少次,均只请求一次接口
const getUserData = getNewUserTreeData();
getUserData();
getUserData();
第四种: 单例模式
模式理解:单例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主要用于管理全局变量,避免命名冲突和重复加载,同时也可以减少内存占用。
项目场景:代码中,我们经常以对象字面量的方式定义一个对象,供需要的地方使用。
对象字面量方式是最简单的单例模式,利用ES6
的let和const不允许重复声明的特性天然实现。
以上就是我在项目中简单应用的一些设计模式,更多设计模式待后续观察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