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 --- 网络基础

OSPF七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 抽象语言输入和输出 抽象语言-->编码

表示层 编码-->二进制

会话层 应用程序内部到地址,区分程序内各个会话

上三层均为应用程序处理加工数据,上三被统称为应用流层

下四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转发,统称为数据流层

传输层 提供端口号,分段(受MTU限制) TCP/UDP

网络层 Internet 协议 -- IP地址

介质访问控制层(数据链路层)= LLC + MAC 控制物理硬件

物理层

LLC:逻辑链路控制层

MAC:介质访问控制层

网络变大:

  1. 节点(终端)增加 -- HUB 集线器
  2. 传输距离-- 中继器(放大器)-不能无限延长

集线器网络下的问题:

  1. 安全 2、延时 3、地址 4、冲突--电流在物理介质上直接相遇

地址:MAC地址 --网卡芯片的串号--48位二进制构成--16进制显示

全球唯一,出厂时烧录到网卡芯片中;

冲突: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排队

核心要求: --- 网桥 ---> 交换机

  1. 无限的传输距离
  2. 没有冲突--- 所有节点可以同时收发属于它自己的数据
  3. 单播 --- 一对一的隔离通讯

交换机的作用:--工作在二层

  1. 提供的端口的密度(继承了集线器)
  2. 理论上的无限传输距离 --- 识别、编写再转发的方案
  3. 没有冲突--- 识别、存储再转发
  4. 基于MAC,识别、记录、查询一对一转发

交换机工作在介质访问控制层,将电流与二进制进行识别转换

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当数据电流进入交换机接口时,交换机先将其识别为二层二进制(将被识别为数据);交换机可以识别数据中的MAC地址部分;交换机先查看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然后将其与进入的接口编号映射记录到本地的MAC地址表(MAC表中记录各个MAC对应的接口);再查看数据帧的目标MAC地址,然后查询本地的MAC表中是否拥有该目标对应接口的记录;若存在记录将向该接口唯一转发(单播);若没有记录将洪泛该流量;

洪泛:除流量的进入接口外,其他所有接口复制转出;

IPV4地址:32位二进制构成;点分十进制标识

由网络位和主机位组合而成;前面存在一段对应不同的洪泛范围(网络位);后面一部分为该设备在该范围内唯一标识(主机位);每个IP地址后均携带一个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作用在于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位与主机位

网络位和主机位区分依赖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由连续1+连续的0构成;连续1对应网络位,连续0对应主机位;

ARP:地址解析协议 通过对端的一种地址来获取对端另一种地址的方案

通过对端IP地址获取对端MAC的行为需要用到广播机制

广播:迫使交换机进行洪泛行为(目标MAC全F,该MAC在网络中实际不存在)

大--->无限距离、无冲突、单播--->交换机--->MAC地址-->洪泛--->洪泛的范围-->路由器

-->IP地址--->ARP ---> 广播--->广播域(洪泛域);

端口号:0-65535 1-1023 注明端口 固定给服务器的服务端口

1024-65535 高端口 动态端口 随机分配给终端对应各个进程

MTU:最大传输单元,默认为1500字节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仅完成传输的基本工作

TCP:传输控制协议 ------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在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之上,还需要进一步的保障传输的可靠性

面向连接:通过TCP的三次握手机制建立端到端的虚拟链路;

可靠传输:4种可靠机制 ------ 确认、重传、排序、流控(滑动窗口)

名词注解:

PDU:协议数据单元 ------ 每层数据的计量单位

上三层 ------ 报文

传输层 ------ 段

网络层 ------ 包

数据链路层 ------ 帧

物理层 ------ 比特流

封装:数据从高层向低层加工处理的过程,过程中数据包将不断变大

解封装:数据从低层向高层的一个读取、识别过程,过程中数据包将不断变小

DNS ------ 域名解析服务:该服务器记录各个网站IP与对应域名;用于终端查询和解析

ARP:地址解析协议

正向ARP:已知同一网段其他节点的IP地址,通过二层广播(目标MAC全F)来获取对方 MAC地址

反向ARP:已知本地的MAC,通过对端来获取本地的IP地址

无故ARP:在设备刚获取或使用IP地址,将主动向外进行一次正向ARP,被请求的IP地址, 为本地的IP地址;其作用在于检测该网段内使用存在其他节点和本地使用相同 的IP地址(地址冲突检测)

TCP/IP 协议栈道模型,实际工程使用模型:

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7层模型

带宽计算:速率 约等 (带宽/8)*85%

PV4地址(32位二进制构成,点分十进制标识)

IPV4地址分类:

ABCDE5类

其中ABC为单播地址 D为组播地址 E类保留,用于科研

单播地址:唯一地址,一个单播地址只能标定一个节点,唯一既可以为目标IP,也可以为源 IP地址的地址;------------因此节点配置的IP地址只能为单播地址

基于第一段即可分辨分类:

A:1-126

B:128-191

C:192-223

D:240-239

E:240-255

ABC三类的区别在于默认子网掩码长度不同:

A 255.0.0.0 B 255.255.0.0 C 255.255.255.0

特殊地址:

  1. 主机位全0:网络号,用于标识一个广播域

192.168.1.00000000 255.255.255.0 = 192.168.1.0 255.255.255.0

不是一个单播地址,不能配置为一个设备的IP地址;

192.168.1.0 255.255.255.0 = 192.168.1.X 255.255.255.0

简写:192.168.1.0 255.255.255.0 = 192.168.1.0/24

  1. 主机位全1:直接广播地址

192.168.1.11111111/24 = 192.168.1.255/24

不是一个单播地址,不能配备为一个设备的IP地址

  1. 32位全1:受限(路由器)广播地址

255.255.255.255

  1. 32位全0

0.0.0.0 (1)没有DHCP时作为无效地址 (2)所有 ------ 缺省路由

  1. 127 ------ 环回地址 127.0.0.1 本地系统自带,用于测试本地系统的网络组件

  2. 本地链路、自动私有 169.254.0.0/16

终端在多次广播自动获取IP失败后,本地自动生成的临时IP地址,网络位169.254,主机位随机产生,可以用临时单广播域通讯

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 子网划分

通过延长子网掩码的长度,起到从原来的主机位借位到网络位,实现将一个网络号切分为多个;每个新生的子网,主机变少; 增加网络号,减少每个网络号中的用户数量;

切记:将一个网段划分为多个子网后,在网络中该母网将不能配置为可用IP

CIDR 无类域间路由 ------ 取相同位,去不同位; 将多个网络号逻辑的合成一个;

  1. 子网汇总 ------ 汇总后,汇总网段的掩码长于主类掩码
  2. 超网 ------ 汇总后,汇总网段的掩码短于主类掩码
相关推荐
hao_wujing2 分钟前
衡量 5G 和未来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5g
哞哞不熬夜34 分钟前
JavaEE--初识网络
java·网络·java-ee
LunarCod41 分钟前
Ubuntu使用Docker搭建SonarQube企业版(含破解方法)
linux·运维·服务器·ubuntu·docker·开源·sonarqube
什么半岛铁盒1 小时前
Linux信号的保存
linux·运维·网络
百锦再1 小时前
大数据技术的主要方向及其应用详解
大数据·linux·网络·python·django·pygame
noravinsc1 小时前
国产化中间件 替换 nginx
运维·nginx·中间件
惜.己2 小时前
Linux常用命令(十四)
linux·运维·服务器
linkingvision3 小时前
H5S 视频监控AWS S3 对象存储
linux·运维·aws·视频监控s3对象存储
doupoa3 小时前
Fabric 服务端插件开发简述与聊天事件监听转发
运维·python·fabric
BillKu3 小时前
服务器多JAR程序运行与管理指南
运维·服务器·j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