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空间的扩充

一、覆盖技术

解决程序大小超过物理内存总和问题

1.思想

将程序分为多个段/模块,常用段常驻内存,不常用段在需要时调入内存

2.组成

固定区(存放常驻内存,调入后到运行结束时才调出)+覆盖区(存放不常用段,需要时调入,不需要时调出内存)

二、交换技术

1.思想

内存空间紧张时,系统将内存中某些进程暂时换出外存(挂起状态),将外存中某些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换入内存。实质是进程在内存与磁盘间的动态调度,即内存调度,决定将哪个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重新调入内存。

2.磁盘空间组成

文件区(采用离散分配方式存放文件)+对换区(存放被换出的进程数据,采用连续分配方式)

对换区的I/O速度比文件区更快

3.交换原则

优先换出阻塞进程、长驻优先级低的进程;PCB会常驻内存,不会被换出外存

区别:覆盖是在同一个程序或进程中进行的;交换是在不同进程之间进行的。

三、虚拟存储技术

1.传统存储管理方式

必须要一次性将作业全部装入内存才运行,作业装入内存后会一直驻留在内存中,内存空间不够。

2.实现原理

由局部性原理设计(时间局部性-大量循环导致的多次访问某数据

空间局部性-数据连续存放导致的多次访问存储单元及其附近的区域)

在程序装入时,将很快会用到的程序装入内存,暂时用不到的部分留在外存 ------>程序执行时,访问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将信息从外存调入内存------>若内存空间不够,OS将内存中暂时用不到的信息换出到外存

3.虚拟内存

在操作系统管理下,用户使用似乎有一个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内存。

特征:多次性-允许作业被分成多次调入内存;对换性-允许作业在运行过程中换入、换出;虚拟性-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

4.实现过程

采用离散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 ,由于虚拟内存的特点,需要在非连续(离散)分配存储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请求调页/调段功能、页面/段置换功能。

相关推荐
有信仰3 天前
操作系统——进程和线程
操作系统
猪哥帅过吴彦祖4 天前
从源码到可执行文件:揭秘程序编译与执行的底层魔法
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编译器
SundayBear4 天前
Autosar Os新手入门
车载系统·操作系统·autosar os
千里镜宵烛4 天前
深入理解 Linux 线程:从概念到虚拟地址空间的全面解析
开发语言·c++·操作系统·线程
OpenAnolis小助手5 天前
朗空量子与 Anolis OS 完成适配,龙蜥获得抗量子安全能力
安全·开源·操作系统·龙蜥社区·龙蜥生态
墨夏6 天前
跨平台开发下的策略模式
设计模式·操作系统
fakerth6 天前
OpenHarmony介绍
操作系统·openharmony
程序员老刘8 天前
操作系统“卡脖子”到底是个啥?
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
有信仰8 天前
操作系统——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
操作系统
望获linux13 天前
【实时Linux实战系列】实时数据流处理框架分析
linux·运维·前端·数据库·chrome·操作系统·w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