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解放代码责任链,提升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在软件开发中,我们经常面临处理请求或事件的情况。有时候,我们需要将请求或事件依次传递给多个对象进行处理,但又不确定哪个对象最终会处理它。这时候,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就能派上用场了。

1、什么是职责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能够使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代码更具有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职责链模式适用场景

职责链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

(1)、当需要将请求的处理逻辑分离成多个独立的对象,并且每个对象都有可能处理请求时。

(2)、当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处理请求时。

(3)、当希望动态地指定处理请求的对象集合时。

3、职责链模式技术点

在职责链模式中,关键的技术点包括:

(1)、职责链的构成:职责链由多个处理者对象组成,每个处理者对象都包含一个对下一个处理者对象的引用。

(2)、请求的传递:请求从发送者开始,逐级传递给职责链中的处理者对象,直到有一个处理者对象能够处理请求为止。

(3)、处理者对象的判断:每个处理者对象都有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自身的判断条件来决定是否处理请求,或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对象。

4、详细案例代码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来演示职责链模式的应用。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购买审批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金额级别来审核购买请求。我们可以构建一个职责链来处理这些审批请求。

复制代码
// 抽象处理者
abstract class Approver {
    protected Approver nextApprover;

    public void setNextApprover(Approver nextApprover) {
        this.nextApprover = nextApprover;
    }

    public abstract void approveRequest(double amount);
}

// 具体处理者
class Manager extends Approver {
    public void approveRequest(double amount) {
        if (amount <= 1000) {
            System.out.println("Manager approved the purchase request.");
        } else if (nextApprover != null) {
            nextApprover.approveRequest(amount);
        }
    }
}

class Director extends Approver {
    public void approveRequest(double amount) {
        if (amount <= 5000) {
            System.out.println("Director approved the purchase request.");
        } else if (nextApprover != null) {
            nextApprover.approveRequest(amount);
        }
    }
}

class CEO extends Approver {
    public void approveRequest(double amount) {
        if (amount <= 10000) {
            System.out.println("CEO approved the purchase 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The purchase request exceeds the company's limit.");
        }
    }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rover manager = new Manager();
        Approver director = new Director();
        Approver ceo = new CEO();

        manager.setNextApprover(director);
        director.setNextApprover(ceo);

        manager.approveRequest(500);
        manager.approveRequest(5000);
        manager.approveRequest(15000);
    }
}

以上案例代码展示了一个简单的购买审批系统,使用了职责链模式来处理不同金额级别的购买请求。代码中包含了三个具体处理者:Manager(经理)、Director(主管)和CEO(首席执行官),它们按照责任链的顺序构成了一个处理链。

在客户端代码中,首先创建了三个具体处理者对象:manager、director和ceo。然后通过使用setNextApprover()方法,将处理者对象按照处理顺序连接成一个职责链。具体来说,manager的下一个处理者是director,director的下一个处理者是ceo。

接下来,通过调用manager的approveRequest()方法来处理购买请求。如果请求金额小于等于1000,manager会批准请求并输出一条相应的信息。如果请求金额超过1000,manager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即director。director会进行自身的判断,如果请求金额小于等于5000,director会批准请求并输出信息。

如果请求金额超过5000,director会将请求传递给ceo。ceo会进行最后的判断,如果请求金额小于等于10000,ceo会批准请求并输出信息。如果请求金额超过10000,ceo会拒绝请求并输出相应信息。

通过这样的设计,购买请求会依次经过manager、director和ceo三个处理者对象的判断和处理,直到找到能够处理请求的处理者对象或者达到职责链的末尾。这种方式使得代码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请求金额级别进行处理,同时也能够方便地扩展和修改职责链。

在实际应用中,职责链模式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审批流程、日志处理、异常处理等。通过合理构建职责链,可以实现请求的动态分发和处理,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总结:

职责链模式为我们解决了处理请求或事件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问题,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和可扩展。然而,职责链模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场景的银弹。在某些情况下,职责链可能会导致请求的传递过程变得复杂,或者可能出现请求无法被任何处理者对象处理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博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职责链模式的优缺点以及更多实际应用案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设计模式。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如果觉得我的博文帮到了您,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如遇到什么问题,可评论区留言。

相关推荐
重生之后端学习28 分钟前
02-前端Web开发(JS+Vue+Ajax)
java·开发语言·前端·javascript·vue.js
字节源流6 小时前
关于maven的依赖下不下来的问题
java·maven
pjx9877 小时前
服务间的“握手”:OpenFeign声明式调用与客户端负载均衡
java·运维·spring·负载均衡
prinrf('千寻)7 小时前
MyBatis-Plus 的 updateById 方法不更新 null 值属性的问题
java·开发语言·mybatis
老华带你飞8 小时前
实习记录小程序|基于SSM+Vue的实习记录小程序设计与实现(源码+数据库+文档)
java·数据库·spring boot·小程序·论文·毕设·实习记录小程序
在未来等你8 小时前
互联网大厂Java求职面试:AI与大模型应用集成及云原生挑战
java·微服务·ai·kubernetes·大模型·embedding·spring ai
源码技术栈8 小时前
SaaS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Java云HIS平台信息化系统源码
java·大数据·云计算·云his·his系统·云医院·区域his
编程、小哥哥8 小时前
互联网大厂Java面试:从Spring Boot到微服务架构的技术深挖
java·spring boot·redis·微服务·prometheus·面试技巧
揽你·入怀9 小时前
数据结构:ArrayList简单实现与常见操作实例详解
java·开发语言
okok__TXF9 小时前
SpringBoot3+AI
java·人工智能·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