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线性系统翻转课堂笔记18——z变换的应用

信号与线性系统翻转课堂笔记18------z变换的应用

The Flipped Classroom18 of Signals and Linear Systems

对应教材:《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大正著

一、要点

(1,重点)掌握不同收敛域对应的逆z变换求法:包括幂级数展开法和部分分式法;

(2)利用z变换求解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3,重点)离散LTI系统的系统函数,基于系统函数的系统求解;

(4)离散LTI系统的z域框图,各种离散系统模型的转换;

(5)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之间的联系。

二、问题与解答

(1)

(*2)针对习题6.16(3)所给出的系统差分方程模型和初始条件,求解其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并与习题6.17的求解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

(*3)求解习题6.24,总结系统函数、z域框图、差分方程、单位 响应等离散系统模型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4)求解习题6.29,总结其求解思路。

(5)

1、收敛域与序列类型


(1)对于因果序列,若 z 变换存在,则收敛域为|z|>ρ1(ρ1为收敛半径)圆的外部。

(2)对于反因果序列,它的双边 z 变换可能存在,其收敛域为|z|<ρ2(ρ2亦称为收敛半径)。

(3)对于双边序列,它的双边 z 变换的收敛域为环状收敛域,而单边 z 变换的收敛域为ρ1圆的外部。存在双边 z 变换的双边序列也一定存在单边 z 变换,而存在单边 z 变换的双边序列却不一定存在双过 z 变换(譬如序列 a^k ,-∞<h<∞)

2、z变换法求解离散系统的响应

针对习题6.16(3)所给出的系统差分方程模型和初始条件,求解其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并与习题6.17的求解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


6.16(3)

6.17

6.16用到了单边左移位性质,6.17 用到了单边右移位性质。

在求6.16的全解时并没有分别求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而是直接通过逆z变换给出了全解。而6.17与6.16给出的初始条件有所不同,在求解6.17的全响应时是分开来求的,即求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后再加和得到全响应。

3、离散系统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求解习题6.24,总结系统函数、z域框图、差分方程、单位响应等离散系统模型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由z域框图可以写出Y(z)和F(z)之间的关系,由Y(z)/F(z)得到系统函数,然后由系统函数求得差分方程,系统函数进行z域逆变换得到单位序列响应。

4、

求解习题6.29,总结其求解思路。



5、


由上式可以看出:s平面的左半平面(σ<0)映射到z平面的单位圆内部(|z|=ρ<1);s平面的右半平面(σ>0)映射到z平面的单位圆外部(|z|=ρ>1);s平面的虚轴(σ=0)映射到z平面的单位圆上(|z|=ρ=1);s平面的实轴(w=0)映射到z平面的正实轴(θ=0),而原点(σ=0,w=0)映射为z平面上z=1的点(ρ=1,θ=0)。

三、反思总结

暂无

相关推荐
星星火柴9364 小时前
关于“双指针法“的总结
数据结构·c++·笔记·学习·算法
Cx330❀6 小时前
【数据结构初阶】--排序(五):计数排序,排序算法复杂度对比和稳定性分析
c语言·数据结构·经验分享·笔记·算法·排序算法
小幽余生不加糖6 小时前
电路方案分析(二十二)适用于音频应用的25-50W反激电源方案
人工智能·笔记·学习·音视频
..过云雨7 小时前
01.【数据结构-C语言】数据结构概念&算法效率(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c语言·数据结构·笔记·学习
岑梓铭8 小时前
考研408《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第五章(3)——CPU的【数据通路】
笔记·考研·408·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组
Blossom.11814 小时前
把 AI 推理塞进「 8 位 MCU 」——0.5 KB RAM 跑通关键词唤醒的魔幻之旅
人工智能·笔记·单片机·嵌入式硬件·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搜索引擎
草莓熊Lotso15 小时前
《吃透 C++ 类和对象(中):const 成员函数与取地址运算符重载解析》
c语言·开发语言·c++·笔记·其他
玖別ԅ(¯﹃¯ԅ)16 小时前
PID学习笔记6-倒立摆的实现
笔记·stm32·单片机
想学全栈的菜鸟阿董17 小时前
Django5个人笔记
笔记
ZZHow10241 天前
JavaWeb开发_Day05
java·笔记·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