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阅读体验 \huge{\color{red}{更好的阅读体验}} 更好的阅读体验
概述
ZooKeeper 是 Apache 软件基金会的一个软件项目,它为大型分布式计算提供开源的分布式配置服务 、同步服务 和命名注册 ,在架构上,通过冗余服务实现高可用性(CP)。
ZooKeeper 的设计目标是将那些复杂且容易出错的分布式一致性服务封装起来,构成一个高效可靠的原语集,并以一系列简单易用的接口提供给用户使用。
基础回顾
数据结构
ZooKeeper 本身是一个树形目录服务(名称空间),非常类似于标准文件系统,key-value
的形式存储。名称 key
由斜线 /
分
割的一系列路径元素,例如:/node
,ZooKeeper 名称空间中的每个节点都是由一个路径来标识的。
注意:
- 每个路径下的节点
key
(完整路径,名称)是唯一的,即同一级节点key
名称是唯一的 - 每个节点中存储了节点
value
和对应的状态属性,其中属性可能有多个
节点类型:
- PERSISTENT:默认创建节点的类型,持久的节点
- PERSISTENT_SEQUENTIAL:持久顺序节点,会在路径后加上单调递增的后缀,适用于分布式锁和分布式选举,创建时添加 -s 参数
- EPHEMERAL:临时节点(不可拥有子节点),和会话绑定,断开服务后自动失效,创建时添加 -e 参数
- EPHEMERAL_SEQUENTIAL:临时顺序节点(不可在拥有子节点),会加上后缀,会话断开后删除,创建时添加 -e -s 参数
- CONTAINER:容器节点,当子节点都被删除后,Container 也随即删除,创建时添加 -c 参数
- PERSISTENT_WITH_TTL:如果该节点在 TTL 内没有被修改或没有子节点则过期删除,创建时添加 -t 参数
基础操作
节点操作的基础命令:
ls
:查看某个路径下目录列表,可选参数 -s 返回状态信息, -w 监听节点变化,-R 递归查看某路径下目录列表create
:创建节点并赋值,可选参数和节点的类型相照应,注意临时节点不能创建子节点set
:修改节点存储的数据get
:获取节点数据和状态信息,可选参数 -s 返回状态信息, -w 返回数据并对对节点进行事件监听stat
:查看节点状态信息,也可选 -w 参数delete/deleteall
:删除某节点,如果某节点不为空,则不能用delete
命令删除
注意:-w 监听节点只能生效一次,在节点信息变化后返回变化信息并失效
分布式锁
原理实现
ZooKeeper 实现简单的分布式锁:
- 注册临时节点,谁注册成功谁获取锁,其他监听该节点的删除事件
- 一旦该临时节点被删除,通知其他客户端,再次重复该流程
但是上述方式存在问题------羊群效应:
- 当临时节点释放时,会通知到所有监听该节点的服务
- 多个服务又会同时发起重新注册的请求,导致 ZooKeeper 服务压力较大
高级实现
为了解决上面产生的问题,我们给出更为完善的方案:
- 所有服务注册临时顺序节点,并写入基本信息
- 所有服务获取节点列表并判断自己的节点是否是最小的那个,如果是说明获取到了锁
- 未获取锁的客户端添加对前一个节点删除事件的监听
- 锁释放/持有锁的客户端宕机 后,节点被删除,下一个节点的客户端收到通知,重复上述流程
基于上述解决方案,我们再将临时顺序节点的创建进行细分,分为分为读锁节点和写锁节点:
- 对于读锁节点而言,其只需要关心前一个写锁节点的释放
- 对于写锁节点而言,其只需要关心前一个节点的释放,而不需要关心前一个节点是写锁节点还是读锁节点
这样就基于 ZooKeeper 实现了共享锁和排他锁,在使用时,我们一般利用 Curator 客户端实现:
java
import org.apache.curator.RetryPolicy;
import org.apache.curator.framework.CuratorFramework;
import org.apache.curator.framework.CuratorFrameworkFactory;
import org.apache.curator.framework.recipes.locks.InterProcessLock;
import org.apache.curator.framework.recipes.locks.InterProcessSemaphoreMutex;
import org.apache.curator.retry.ExponentialBackoffRetry;
import org.apache.curator.utils.CloseableUtils;
import org.junit.After;
import org.junit.Before;
import org.junit.Test;
public class DistributedLockDemo {
// ZooKeeper 锁节点路径, 分布式锁的相关操作都是在这个节点上进行
private final String lockPath = "/distributed-lock";
// ZooKeeper 服务地址, 单机格式为:(127.0.0.1:2181),
// 集群格式为:(127.0.0.1:2181,127.0.0.1:2182,127.0.0.1:2183)
private String connectString;
// Curator 客户端重试策略
private RetryPolicy retry;
// Curator 客户端对象
private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client2 用户模拟其他客户端
private CuratorFramework client2;
// 初始化资源
@Before
public void init() throws Exception {
// 设置 ZooKeeper 服务地址为本机的 2181 端口
connectString = "192.168.200.168:2181";
// 重试策略
// 初始休眠时间为 1000ms, 最大重试次数为 3
retry = new ExponentialBackoffRetry(1000, 3);
// 创建一个客户端, 60000(ms)为 session 超时时间, 15000(ms)为链接超时时间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connectString, 60000, 15000, retry);
client2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connectString, 60000, 15000, retry);
// 创建会话
client.start();
client2.start();
}
// 释放资源
@After
public void close() {
CloseableUtils.closeQuietly(client);
}
@Test
public void sharedLock() throws Exception {
// 创建共享锁
final InterProcessLock lock = new InterProcessSemaphoreMutex(client, lockPath);
// lock2 用于模拟其他客户端
final InterProcessLock lock2 = new InterProcessSemaphoreMutex(client2, lockPath);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获取锁对象
try {
lock.acquire();
System.out.println("======== client1 get lock ========");
// 测试锁重入
Thread.sleep(5 * 1000);
lock.release();
System.out.println("======== client1 release lock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获取锁对象
try {
lock2.acquire();
System.out.println("======== client2 get lock ========");
Thread.sleep(5 * 1000);
lock2.release();
System.out.println("======== client2 release lock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Thread.sleep(20 * 1000);
}
}
InterProcessMutex
:分布式可重入排它锁(可重入可以借助LocalMap
存计数器)InterProcessSemaphoreMutex
:分布式排它锁InterProcessMultiLock
:将多个锁作为单个实体管理的容器InterProcessReadWriteLock
:分布式读写锁
集群应用
集群节点配置
对于搭建 ZooKeeper 集群的节点往往采用奇数个:
- 保证容错:需要保证集群能够有半数进行投票,例如:
- 三台集群,至少 2 台正常运行才行(3的半数为 1.5,半数以上最少为 2)
- 因此,正常运行可以允许 1 台服务器挂掉
- 防止脑裂:需要保证集群在通信不可达的情况下分裂产生小集群,例如:
- 3 台集群,投票选举半数为 1.5,1 台服务裂开,和另外 2 台服务器无法通信
- 这时候 2 台服务器的集群(2票大于半数1.5票),所以可以选举出leader,而 1 台服务器的集群无法选举
综上可知,搭建集群所需的最少节点配置为 3,如果是 4 台,则发生脑裂时会造成没有 leader 节点的错误。
选举算法
ZooKeeper 采用的是基于 Paxos 算法的 ZAB 协议,这里先提一下 Paxos 算法:
- Paxos 是一个分布式选举算法,该算法定义了三种角色
- Proposer:提案发起者
- Acceptor:提案接收者,可同意或不同意
- Learners:虽然不同意提案,但也只能被动接收学习;或者是后来的,只能被动接受
- 该算法的提案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过半原则
ZAB 协议在 Paxos 算法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全称为原子消息广播协议(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
- ZAB 协议支持原子广播、崩溃恢复,保证 Leader 广播的变更序列被顺序的处理,该协议下的节点有四种状态
- LOOKING:系统刚启动时或者Leader崩溃后正处于选举状态
- FOLLOWING:表示 Follower 节点所处的状态,同步leader状态,参与投票
- LEADING:表示 Leader 所处状态
- OBSERVING:观察状态,同步leader状态,不参与投票
- 该算法下,也遵循半原则
我们查看 ZooKeeper 的源码,在 FastLeaderElection.java
中:
java
protected boolean totalOrderPredicate(long newId, long newZxid, long newEpoch, long curId, long curZxid, long curEpoch) {
LOG.debug(
"id: {}, proposed id: {}, zxid: 0x{}, proposed zxid: 0x{}",
newId,
curId,
Long.toHexString(newZxid),
Long.toHexString(curZxid));
if (self.getQuorumVerifier().getWeight(newId) == 0) {
return false;
}
/*
* We return true if on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cases hold:
* 1- New epoch is higher
* 2- New epoch is the same as current epoch, but new zxid is higher
* 3- New epoch is the same as current epoch, new zxid is the same
* as current zxid, but server id is higher.
*/
/*
* 对应上面代码的解释(两个节点之间使用比较的方法来决定选票给谁,三种比较规则)
* 1- 比较 epoche(zxid高32bit):
* 如果其他节点的epoche比自己的大,选举 epoch大的节点(理由:epoch 表示年代【投票次数越多,数据越新】,epoch越大表示数据越新)
* 代码:(newEpoch > curEpoch);
* 2- 比较 zxid,:
* 如果纪元相同,就比较两个节点的zxid的大小,选举 zxid大的节点(理由:zxid 表示节点所提交事务最大的id,zxid越大代表该节点的数据越完整)
* 代码:(newEpoch == curEpoch) && (newZxid > curZxid);
* 3- 比较 serviceId:
* 如果 epoch和zxid都相等,就比较服务的serverId,选举 serviceId大的节点(理由: serviceId 表示机器性能,他是在配置zookeeper集群时确定的,所以我们配置zookeeper集群的时候可以把服务性能更高的集群的serverId设置大些,让性能好的机器担任leader角色)
* 代码 :(newEpoch == curEpoch) && ((newZxid == curZxid) && (newId > curId))。
*/
return ((newEpoch > curEpoch)
|| ((newEpoch == curEpoch)
&& ((newZxid > curZxid)
|| ((newZxid == curZxid)
&& (newId > curId)))));
}
集群数据读写
读请求:
- 当 Client 向 ZooKeeper 发出读请求时
- 无论是 Leader 还是 Follower,都直接返回查询结果
写请求-Leader:
- Client 向 Leader 发出写请求时
- Leader 将数据写入到本节点,并将数据发送到所有的 Follower 节点,等待 Follower 节点返回
- 当 Leader 接收到一半以上节点(包含自己)返回写成功的信息之后,直接向 Client 返回成功
写请求-Follower:
- Client 向 Follower 发出写请求时
- Follower 节点将请求转发给 Leader
- Leader 将数据写入到本节点,并将数据发送到所有的 Follower 节点,等待 Follower 节点返回
- 当 Leader 接收到一半以上节点(包含自己)返回写成功的信息之后,直接向转发请求的 Follower 返回成功
- Follower 接收到 Leader 请求后向 Client 返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