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技术专家热议:下云风潮下企业该如何抉择?

引言

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很多企业都将上云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很多研究也表明上云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然而,近期下云风波似乎和云化的趋势唱了一个反调,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下云潮?云计算的下一站将走向何方?

带着一系列问题,腾讯云 TVP 推出了「下云」专题系列解读文章,分别从百家争鸣议下云、上云怎样降成本、云上如何高可用三大方向层层递进,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发表观点,以大咖视角探热点风向,看云计算未来发展。

本文为系列第一篇:百家争鸣篇,我们特邀多位业内知名技术专家齐聚一堂,且让我们一起聆听大咖对于上云和下云都有哪些见解,一起把脉上云与下云的未来。

一、上云or下云,企业应从自身出发

关于企业该不该下云,目前众说纷纭。一方面,下云的确会带来短期的成本降低。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虽然下云把用云成本降下来了,但这同时意味着企业需要购置更多的服务器,建设更多的服务中心,两相比较之下,其净收益反而增加不少。

为何在当前,企业会选择下云呢?益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张广彬认为,当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便开始关注成本节约,审视基础设施和人力投入等开支的回报率,实现"降本增效"。某券商架构平台负责人 史海峰表示,"下云能省钱"的现象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确实存在,这主要是企业业务的停滞甚至收缩,从而导致企业需要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力。云计算的优势在于其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横向伸缩能力以及快速部署服务的能力。这种模式的本质是以空间换时间。当整体业务不再高歌猛进时,企业可能会选择减少云资源使用以降低成本。

其实,企业关注的最关键一点是在于能否省钱。上海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研究员 彭爱华认为,"省钱"才是核心,而非下云。从财务角度来看,将应用部署在公有云上,通过按需付费减轻资金压力,有效提高现金流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资源扩缩。值得一提的是,成本其实可以包含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我们需要区分这两者。某集团公司 CTO 于游指出,下云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只考虑一两年内的相对成本,会在财务报表上呈现出显著的提升效果。然而长期来看,下云的绝对成本往往远高于使用云服务。这是由于相对成本的节省相对简单,只需比较云支出和硬件支出的部分。而绝对成本包括研发、运维和基础设施投入等项目,涉及到多个方面的人力成本和硬件设备成本(如安全设备),以及设备维护和应急情况下的边际成本。

也有专家指出,企业选择上云还是下云是综合衡量的结果,不能仅仅考虑省钱。永洪科技 CEO 何春涛认为,在部分场景的确下云可能比上云省钱,但这样的场景占比并不高。上海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研究员 彭爱华也表示,下云所考虑的节省成本常常忽略了租用机房、电费、带宽、服务器维护和人员等成本的增加,而云计算环境可以有效降低总拥有成本。因此,在考虑下云时,应从数字化和业务角度综合评估云计算带来的成本、安全性和效率优势。业内知名技术专家 徐巍认为,任何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云计算行业,抛开规模谈云计算是否能省钱是不对的,上云可以解决企业快速部署、提供一揽子的 IaaS、PaaS、SaaS 能力和解决方案,让企业能聚焦在业务本身,而不用花很多时间和资源在基础设施的能力建设上。同时提供弹性计算,应对业务快速扩缩容,并且能充分利用云商生态的资源,侧面帮助企业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下云,下云也并不一定能让企业都实现省钱的目标。乐凯撒 CTO 黄道泳提及,企业要实现"下云省钱"的目标,需要具备一定规模的服务资源和强大的运营团队。只有具备这些基础,才能实现下云省钱的诉求。对于大部分中小规模企业而言,使用云服务是最低成本的选择,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用于基础建设和运维。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数字中国"企业家项目高级主管 唐鑫龙对此观点也表示认同,推特作为一家有能力做云计算的企业,可以通过自建算力和数据中心来降低运营成本。但在中国,云服务市场竞争充分,云厂商的定价包括服务器成本、运维成本和合理的毛利。因此对于大部分甲方企业来说,自建云计算基础设施会比采购云服务成本更高。

企业究竟是选择上云还是下云,一定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出正确选择。宸邦数据技术创始人 曾宪杰认为,上云的企业下云,没有上云的企业上云,都是基于企业自身需求的合理选择。企业决策时需综合考虑团队情况、业务需求、硬件成本、团队稳定性和发展空间等因素。积梦智能 CEO 谢孟军说道,企业在决定是否上云或下云时,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的需求、资源和风险,并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开源中国 CTO 红薯也表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储备和业务形态做出实际判断。对于 Gitee 这种大规模系统而言,上云未能明显节省相应的运维成本,但对于小规模系统来说,使用云服务确实能省去不少麻烦。中国信通院低代码/无代码推进中心技术专家 沈欣指出,若企业的业务对算力需求稳定,那么上云可能并非必要。上云可以节省机房、服务器和运维成本,以及大量互联网流量的宽带成本。然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业务稳定,特别是原生数字化或互联网企业,并且拥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储备时,使用自建机房的成本可能会低于上云。此外,下云现象仅与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资源核算相关,下云意味着企业预期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不高,这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是企业的常态。科大讯飞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陈尔冬认为,针对云计算是否省钱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已有基础设施团队且不增加负担,下云可能省钱,但组建团队可能难以确定综合收益。业务形态和弹性需求会影响下云效果。同时,上云和下云不是二选一,许多企业利用混合云模式,以低成本承载固定资源份额,通过公有云满足突发或灵活需求。混合云模式适用于成本高但规模不到自建云级别的大型企业。

萃橙科技合伙人 白德鑫总结到,根据业务情况和发展阶段选择云服务或本地化私有服务应该取决于企业现状和发展需求。在早中期,业务变化大且资源有限,过早投入本地化私有服务并不明智。因此,云服务是一种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业务需求。对于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而言,考虑成本因素,早期研发和产品验证阶段并没有预算用于运维团队,而是由研发人员兼顾一部分运维工作。在这时,云服务能够节约大量人力成本,并且无需担心安全问题。随着业务扩大和产品发展,云服务对于应对突发计算和流量、实现自动扩容和弹性变得更为重要。当业务和产品成熟后,我们会考虑采用混合云架构(公有云+私有云),以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弹性。在架构选择方面,我们会将热门业务模块和数据放在云上,而对于冷数据和温数据则进行本地化维护。例如,用于 AI 训练的数据以及定期进行的 AI 训练模型和算法可能更倾向于私有化甚至本地化处理。总之,完全下云并完全私有化并非必然最佳选择,更好的做法是根据业务情况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架构,而不是盲目追求本地化。

知名前端技术专家 大漠穷秋认为,尽管云计算发展中存在复杂架构、开发、部署、运维难题和高成本等问题,但下云是不可行的。大型企业仍然需要云计算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便利的运维等优势。同时,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下云的技术积累,像 Twitter 这样的企业并不具备一般企业可以参考的能力。此外,下云并不意味着放弃云计算,而是自行构建分布式架构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内实现基本架构原则。

其实,关于上云和下云之争,正如永洪科技 CEO 何春涛所言,这二者关系就好比买房和租房的矛盾,"上云"就好像是租房住,"下云"则好像是买房住。在现实中,租房和买房都各有其利弊。因此,我们必须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上云还是下云,方能走出正道。

二、下云并不意味着云计算拐点将到来

尽管下云一时间引发热议,但并不意味着云计算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拐点。或许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云计算的用户增长会出现一定的放缓,但至少在最近的十年内,公有云应该还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

益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张广彬表示,长期来看,云计算仍然是 IT 产业的发展趋势,经过 2020---2021 年的"反常"增长之后,回落本是必然,加上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云"的案例有所增多,或者被舆论放大,不必过于担心。在一定时期内,云上和云下会在一定范围内动态调整,很少有绝对不能改变的。

云计算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未来仍有无限发展空间。永洪科技 CEO 何春涛认为,在当前阶段云计算发展趋势并未到达拐点,云计算行业仍处于发展期,尽管增速将逐渐放缓,但未来三五年仍有巨大潜力,将持续增长。正马软件 CTO 沈淦指出企业"下云"实际上更多是将业务从公有云迁移到私有云或混合云。云技术仍在迅速发展,从基础能力建设扩展到对上层应用的影响。云原生应用、网格技术和应用使能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各个技术层面的迭代。

数字化和云计算的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向前驱动。某券商架构平台负责人 史海峰认为,云作为基础设施,仍然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仍具有持续发展的趋势,但在运营层面需要更精细化。上海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研究员 彭爱华坚称云计算是数字化的必要条件,没有云计算,数字化则是空中楼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数字中国"企业家项目高级主管 唐鑫龙表示,中美市场环境差异导致对下云的选择不同,不能简单归结为云计算发展的下行拐点。数字化是持续的生产力升级之路,算力和存储需求呈指数增长,云计算规模化建设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华五道口"数字中国"企业家课程项目中的讨论表明,选择上云或下云不能凭感觉或追逐潮流,而应以业务价值为目标,进行综合核算和 ROI 评估。对于大多数业务而言,数据上云更安全,算力上云更经济,流程上云更高效,管理上云更透明。数字化变革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上云也是其中重要的选择之一。

AI 为云计算带来了新机遇,其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科大讯飞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陈尔冬认为,中国云计算目前在整个软件市场份额仅占 3-5%,AI的新浪潮为云计算带来新的机遇,而从面向服务器的软件架构向面向云的软件架构的转变只是刚刚开始的革命。云计算的发展确实迎来了一个拐点,但这个拐点并不是指整个云计算的终结,而是指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广泛共识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云原生企业(指那些从一开始就完全依赖公有云,没有自有基础设施的企业)开始兴起。云计算市场已经从争夺 IaaS 建设和市场占有率的时代转变为利用 IaaS 基础设施和新一代高性能硬件的优势,重构面向服务器架构的软件的时代。知名前端技术专家 大漠穷秋看来云计算的发展前景仍然光明,特别是随着 AI 的兴起,将出现更多的业务场景,如显卡算力租用和虚拟数字人等。

此外,企业的需求也将持续推动云计算继续向前发展。宸邦数据技术创始人 曾宪杰提出,一些公司(如 Twitter)从公有云迁移到自己的设施,并不代表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即将萎缩。首先,云计算的发展不仅仅限于公有云,许多企业选择了私有云作为替代方案。其次,在软件领域没有一种万能解决方案,公有云本身也不会是每个企业每个阶段的最佳选择。因此,目前一些企业选择下云,这只是在云相关技术更加开放和成熟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的现象。盛派网络 CEO 苏震巍认为云计算并没有到明显的拐点,尽管部分原先的优势逐渐丧失,但对中小型企业仍具有吸引力。当企业面临无法自行处理这些事务时,它们可能会寻求外包服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的"下云"并非真正放弃云计算,而是从公有云转向自己维护的云计算中心。

当前,云计算优势依旧明显。畅销书《DevOps 权威指南》和《技术赋能 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作者 顾黄亮认为云计算仍然具有灵活性、弹性和可扩展性等众多优势,能够满足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大多数企业和组织仍然选择将核心工作负载部署在云上,以享受云计算带来的好处。以腾讯云为例,其产品不断扩展,包括行业云、边缘云、云边协同和超算等,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云解决方案。此外,随着技术进步,云计算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增强了其经济性。因此,下云只是一时的现象,反映了云计算在某些方面仍面临挑战和限制。然而,云计算仍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企业和组织提供灵活、高效的 IT 解决方案。

三、冷思考:与其争论是否下云,企业更值得关注应对之策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云计算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未来,云计算将进一步向边缘计算、混合云、量子计算等方向扩展,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久的将来,云计算行业很可能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但面对当前"下云潮"带来的挑战,企业又该如何破局而生?

借助公有云是中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的有效对策。宸邦数据技术创始人 曾宪杰认为公有云的发展仍在持续增长阶段。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采用公有云可以带来很多便利,减少许多繁琐的事务。对于公有云服务商来说,应该不断提升产品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更有价值、有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也有专家认为混合云才是企业破局的一剂良方。上海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研究员 彭爱华认为企业在采用云计算时,可以考虑混合云方案,将专有云与公有云整合在边缘防火墙中。如果专有云和公有云能够直接共享 API 或采用容器化方案,企业的数字化应用将得到巨大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他尤其看好云计算领域包括与双碳结合的绿色环保、低碳的云服务,例如利用清洁能源等。第三极区块链 CEO 响马指出,未来灵活的混合云将是各大企业的有效解决方案。它允许用户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灵活调度应用和资源,最大程度发挥两者优势,通过扩展公有云的运维系统到私有云,帮助拓展云服务边界。这种新的混合云模式提供便捷、灵活的云服务体验,根据需求动态调整资源分配和应用部署,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某券商架构平台负责人 史海峰声称企业下云不能盲从,需要调研和评估。云计算与物理机架构相比,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体现成本和效率优势,在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用云的成本更低,可以更充分挖掘服务器资源潜力,同时使用相对更灵活。此外,针对不同场景,可采用混合云、容器、虚拟机和物理机并存。益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张广彬表示综观近年来"下云"的成功案例,不是大型企业,就是有高度专业的 IT 团队,往往兼而有之,但即使这样的企业,也通常会保留混合云方案。

企业可采取创新的解决方案来进行破局。永洪科技 CEO 何春涛认为,如果企业的业务规模较小且仍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不确定,那么下云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选择具有高度弹性的云计算反而更合适。积梦智能 CEO 谢孟军表示企业考虑采用"下云"的策略,即将部分应用程序和数据从云端迁移到本地环境中。虽然这样做可能降低云计算成本,但也可能带来资源管理和维护复杂性增加,以及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风险等其他挑战。一些企业在面临云计算成本增加的问题时,采取了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架构来优化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和管理云资源、采用混合云模型、加强监控和管理,以及进行冷思考来应对"下云"现象,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在云计算发展中取得更好的平衡和效益。中国信通院低代码/无代码推进中心技术专家 沈欣强调数字化发展未来将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将事物分解并以不同方式处理。生产工具的发展帮助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因此,更应该讨论如何将业务在云和本地部署之间精细分配,以实现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云上或云下的问题。

面对当前境况,不仅需要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云厂商也需要为此做出一些改变来适应整个市场的变化。某集团公司 CTO 于游认为云计算的下一个阶段应更加注重服务概念,将中小型企业无法实现的相关业务转变为友好的共享服务,突出云基础设施的特点,并针对不同行业进行细分。重要的是突出云服务的壁垒和不可替代性,并在绝对成本上为企业节约开支。科大讯飞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陈尔冬非常期待云厂商能够推出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云计算产品形态,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创业公司能够在云计算领域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或架构模式。

结语

面对下云潮带来的影响,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做出选择,下云并非意味着云计算迎来拐点,但对于下云引发的争议我们更需关注应对之策。正如某券商架构平台负责人 史海峰所言"科技永向善,未来在云端",上云仍是大多数企业的不二选择。而具体对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企业而言,又该如何合理选择云计算与本地化部署,才能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云原生时代如何保证云上的高可用?我们将在后续两篇专题系列文章中为你继续揭晓。

参与讨论专家:

曾宪杰:宸邦数据技术创始人

顾黄亮:畅销书《DevOps 权威指南》和《技术赋能 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作者

史海峰:某券商架构平台负责人

彭爱华:上海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研究员

张广彬:益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何春涛:永洪科技 CEO

黄道泳:乐凯撒 CTO

红薯:开源中国 CTO

谢孟军:积梦智能 CEO

唐鑫龙: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数字中国"企业家项目高级主管

于游:某集团公司 CTO

徐巍:业内知名技术专家

响马:第三极区块链 CEO

沈欣:中国信通院低代码/无代码推进中心技术专家

苏震巍:盛派网络 CEO

白德鑫:萃橙科技合伙人

沈淦:正马软件 CTO

陈尔冬:科大讯飞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大漠穷秋:知名前端技术专家

相关推荐
何遇mirror14 小时前
云原生基础-云计算概览
后端·云原生·云计算
嚯——哈哈16 小时前
轻量云服务器:入门级云计算的最佳选择
运维·服务器·云计算
请你喝好果汁64116 小时前
Kingfisher 下载ENA、NCBI SRA、AWS 和 Google Cloud)序列数据和元数据
云计算·aws
九陌斋16 小时前
如何使用AWS Lambda构建一个云端工具(超详细)
云计算·aws
嚯——哈哈16 小时前
AWS云服务器:开启高效计算的新纪元
服务器·云计算·aws
徒步僧16 小时前
ThingsBoard规则链节点:AWS SNS 节点详解
云计算·aws
九河云16 小时前
如何对AWS进行节省
大数据·云计算·aws
Akamai中国2 天前
出海第一步:搞定业务系统的多区域部署
开发语言·网络·架构·云计算·智能路由器·云服务·云平台
hotlinhao2 天前
阿里云IIS虚拟主机部署ssl证书
阿里云·云计算·ssl
天草二十六_简村人2 天前
Java语言编程,通过阿里云mongo数据库监控实现数据库的连接池优化
java·jvm·数据库·mongodb·阿里云·微服务·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