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binlog的写入机制

其实,binlog 的写入逻辑比较简单:事务执行过程中,先把日志写到 binlog cache,事务提交的时候,再把 binlog cache 写到 binlog 文件中。

一个事务的 binlog 是不能被拆开的,因此不论这个事务多大,也要确保一次性写入。这就涉及到了 binlog cache 的保存问题。

系统给 binlog cache 分配了一片内存,每个线程一个,参数 binlog_cache_size 用于控制单个线程内 binlog cache 所占内存的大小。如果超过了这个参数规定的大小,就要暂存到磁盘。

事务提交的时候,执行器把 binlog cache 里的完整事务写入到 binlog 中,并清空 binlogcache。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每个线程有自己 binlog cache,但是共用同一份 binlog 文件。

图中的 write,指的就是指把日志写入到文件系统的 page cache,并没有把数据持久化到磁盘,所以速度比较快。

图中的 fsync,才是将数据持久化到磁盘的操作。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 fsync 才占磁盘的 IOPS。

write 和 fsync 的时机,是由参数 sync_binlog 控制的:

    1. sync_binlog=0 的时候,表示每次提交事务都只 write,不 fsync; •
    1. sync_binlog=1的时候,表示每次提交事务都会执行 fsync; •
    1. sync_binlog=N(N>1) 的时候,表示每次提交事务都write,但累积 N 个事务后才fsync。

因此,在出现 IO 瓶颈的场景里,将 sync_binlog 设置成一个比较大的值,可以提升性能。

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考虑到丢失日志量的可控性,一般不建议将这个参数设成 0,比较常见的是将其设置为 100~1000 中的某个数值。

但是,将 sync_binlog 设置为 N,对应的风险是:如果主机发生异常重启,会丢失最近 N个事务的 binlog 日志。

相关推荐
柠檬汁Dev9 分钟前
还在等DBA给你库?我3分钟就拉起一个高可用集群
数据库·云计算·dba
安卓开发者16 分钟前
鸿蒙NEXT应用数据持久化全面解析:从用户首选项到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分布式·harmonyos
少男的脸红藏不住心事1 小时前
GD32入门到实战35--485实现OTA
数据库·mongodb·nosql
爬山算法2 小时前
Redis(50) Redis哨兵如何与客户端进行交互?
数据库·redis·交互
007php0072 小时前
某大厂MySQL面试之SQL注入触点发现与SQLMap测试
数据库·python·sql·mysql·面试·职场和发展·golang
Craze_rd2 小时前
腾讯云TDSQL-C 与传统MySQL对比
mysql·云计算·腾讯云
赛姐在努力.2 小时前
Spring DI详解--依赖注入的三种方式及优缺点分析
java·mysql·spring
YS_Geo2 小时前
Redis 深度解析:数据结构、持久化与集群
数据结构·数据库·redis
IvanCodes2 小时前
六、Docker 核心技术:Dockerfile 指令详解
java·数据库·docker
寻星探路2 小时前
数据结构造神计划第三天---数据类型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