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知识梳理6-运行和维护

软件维护需要的工作量很大,大型软件的维护成本高达开发成本的4倍左右。所以,软件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减少软件维护所需要的工作量,降低软件系统的总成本。

****定义:****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求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维护活动:

  1. ****改正性维护:****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
  2. ****适应性维护:****为了和变化了的环境适当地配合而进行地修改软件地活动
  3. ****完善性维护:****新增功能或修改已有功能
  4. ****预防性维护:****改进未来的可维护性或可靠性,或为了给未来的改进奠定更好的基础而修改软件

****非结构化维护:****软件配置的唯一成分是程序代码,也就是没有软件配套文档。

****结构化维护:****维护工作从评价设计文档开始,确定软件重要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以及接口特点;估量要求的改动将带来的影响,并且计划实施途径。

维护工作量模型:

M是维护用的总工作量,P是生产性工作量,K是经验常数,c是复杂程度(非结构化设计或缺少文档都会增加软件的复杂程度),d是维护人员对软件的熟练程度

------------------------------------------------------------------------------------------------------

软件维护过程:

  1. 维护组织
  2. 维护报告
  3. 维护的事件流
  4. 保存维护记录
  5. 评价维护活动

------------------------------------------------------------------------------------------------------

软件的可维护性:

****定义:****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或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

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1. 可理解性
  2. 可测试性
  3. 可修改性
  4. 可移植性
  5. 可重用性

****文档:****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决定因素,由于长期使用的大型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经受多次修改,所以文档比程序代码更重要。

  1. 用户文档:描述系统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不关心这些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2. 系统文档:描述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等各方面的内容

预防性维护

  1. 反复多次地做修改程序的尝试,与不可见的设计及源代码"顽强战斗",以实现所要求的修改。
  2. 通过仔细分析程序尽可能多地掌握程序的内部工作细节,以便更有效地修改它。
  3. 在深入理解原有设计的基础上,用软件工程方法重新设计﹑重新编码和测试那些需要变更的软件部分。
  4. 以软件工程方法学为指导,对程序全部重新设计.重新编码和测试,为此可以使用CASE工具(逆向工程和再工程工具)来帮助理解原有的设计。

软件再工程过程

  1. 库存目录分析
  2. 文档重构
  3. 逆向工程
  4. 代码重构
  5. 数据重构
  6. 正向工程

小结:

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持续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一个阶段。软件工程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降低维护的代价。

软件维护通常包括4类活动:为了纠正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而进行的改正性维护;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适应性维护;为了改进原有的软件而进行的完善性维护;以及为了改进将来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而进行的预防性维护。

软件的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是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基本因素,软件重用技术是能从根本上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重要技术,而本书第9章至第12章将要讲述的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是目前最成功的软件重用技术。

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和软件可维护性有密切关系。良好的设计,完整准确易读易理解的文档资料,以及一系列严格的复审和测试,使得一旦发现错误时比较容易诊断和纠正,当用户有新要求或外部环境变化时软件能较容易地适应﹐并且能够减少维护引人的错误。因此,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必须充分考虑维护问题,并且为软件维护预做准备。

文档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决定因素,因此,文档甚至比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更重要。文档可分为用户文档和系统文档两大类。不管是哪一类文档都必须和程序代码同时维护,只有和程序代码完全一致的文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档。

虽然由于维护资源有限﹐目前预防性维护在全部维护活动中仅占很小比例,但是不应该忽视这类维护活动,在条件具备时应该主动地进行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实质上是软件再工程。典型的软件再工程过程模型定义了库存目录分析、文档重构、逆向工程、代码重构﹑数据重构和正向工程6类活动。在某些情况下,以线性顺序完成这些活动,但也并不总是这样。上述模型是一个循环模型,这意味着每项活动都可能被重复﹐而且对于任意一个特定的循环来说,再工程过程可以在完成任意一个活动之后终止。

相关推荐
大千AI助手21 小时前
SWE-bench:真实世界软件工程任务的“试金石”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模型·llm·软件工程·代码生成·swe-bench
Q_Q51100828521 小时前
python的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课程组学习系统
spring boot·python·django·flask·node.js·php·软件工程
万能小锦鲤1 天前
《软件工程导论》实验报告五 设计建模工具的使用(一)类图
软件工程·类图·实验报告·boardmix·文档资源
数据爬坡ing3 天前
过程设计工具深度解析-软件工程之详细设计(补充篇)
大数据·数据结构·算法·apache·软件工程·软件构建·设计语言
紫金桥软件3 天前
紫金桥RealSCADA:国产工业大脑,智造安全基石
安全·系统安全·软件工程
曼岛_4 天前
[系统架构设计师]软件工程基础知识(五)
系统架构·软件工程·系统架构设计师
万能小锦鲤5 天前
《软件工程导论》实验报告一 软件工程文档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导论·实验报告·软件工程文档
数据爬坡ing7 天前
软件工程总体设计:从抽象到具体的系统构建之道
数据库·流程图·软件工程·可用性测试·软件需求
张太行_11 天前
人月神话:软件工程的永恒智慧
大数据·软件工程
snow@li11 天前
PMP项目管理:理解PMP、PMP学什么 / 适合谁学 /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 项目管理专业人士
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