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提一个有点老生常谈的问题: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
- 名师指路.
- 文章纯手打, 抛砖引玉, 如有错误还请评论区指正, 先行谢过了:)
哲学是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总结和预见。教科书式的定义式是空洞苍白的,大脑对空洞和苍白的事物处理是遗忘。但哲学又是重要的,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不应被束之高阁。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哲学,找到自己认可的哲学思想,我们才能不至于在形形色色的观点中迷失了自己。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各种各样的环境就伴随着我们,小到家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不同的环境影响着我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前段时间流行着"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这个段子,从侧面也反应出我们对事物的初级认识就是复制,就是所处环境中的人云亦云。吴承恩先生写出的西游记的主角是只猴子,M78星云的小说家如果也写出一部类似的小说,主角很可能就是奥特曼。真实的世界是立体的,每个人都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或大或小的局限着,唯心还是唯物亦或是二元,这是一个问题。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曾穿过人山人海。"平凡之路这首歌,歌词是韩寒和朴树一起写的,朴树谱曲。他们两位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就朴树而言,他年少成名,迷失抑郁,重新站起。朴树为什么会抑郁?我想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人生的认识产生了一种看不到解答的怀疑,钻入了牛角尖。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很像照相,经历作为记忆就像相片一样保存在认识的相册里。BBC和新闻联播这样的滤镜大师,又会给同一地点的相片加上不同的滤镜。然而真实的事物却并不是相片这样的平面,需要我们自己走进去看去观察,才能对事物有自己的较全面的认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从形而上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更为通用的理性认识。找到自己认可的标准后就有了自己对真理的判断,更加通透。
《大众哲学》这本书,本月我又重新读了一次,这是一本既浅显又深刻的书。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跟动乱年代在期刊上看到《哲学讲话》的人,对世界的认知肯定是不一样的。站在不同的立场,我们和他们对唯物辩证法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有人说历史是车轮,不停地转动循环往复。然而种种看似矛盾的事物,往往本来就存在发展的种种原因和规律,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螺旋式的上升,量变积累达到质变。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找规律,通过规律找方法,通过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书中所推崇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个非常务实的哲学观。如果对哲学感兴趣,可以读读这本书,总没啥坏处。
发文不易, 喜欢点赞的人更有好运气👍 :), 定期更新+关注不迷路~
ps:欢迎加入笔者18年建立的研究iOS审核及前沿技术的三千人扣群:662339934,坑位有限,备注"掘金网友"可被群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