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三个我认为在独立开发产品创意阶段容易犯的认知错误。
缺点不是痛点
产品初期创意应该从一个痛点开始,这个点就是一个明确钉子。钉子钉得住,后面就可以慢慢扩大。
对于痛点的寻找我经常看到的错误有两种。一种痛点是开发者自以为的痛点,不是用户眼里的痛点。产品要让用户掏钱,肯定解决的是用户眼里的痛点**。痛点的第一手洞察虽然是从开发者开始的,但是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验证**。否则就不是真的痛点,只是自嗨点。
还有一种是找一个成熟的产品的缺点当做痛点。缺点并不等于是痛点。这种一般都是独立开发者先认定了一个品类,急于开始,于是找一个成熟产品的缺点就开始做了。任何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有产品边界的,一个成熟产品的边界肯定不是这个品类的痛点。路边摊的就餐环境差、吵闹,是一个缺点。如果你搞一个高级的有包间的大排档,解决了这个缺点,但是价格贵了一倍,你的大排档有市场吗?
一个成熟产品的边界不是这个产品的痛点,但是可能是另外品类的核心卖点。假设你要解决路边摊的环境差的问题,你就不能用做一个路边摊的定位去解决。还是要从源头从用户的需求思考,最终是要找到一个差异化的空间。所以不能把缺点直接推导成痛点。
痛点解决的不够好:95 度无法让水沸腾
痛点能解决的多好也非常重要。一个有价值的痛点,如果执行上你只能给出一个六十分的解决方案,最后还是会失败。反之哪怕是一个面很小的痛点或者一个痒点,如果你能解决的很好,这个产品也有可能成功。
一个 60 分的痛点解决方案,会给用户带来另外一个痛点。所以产品口碑依然不会好。这里的用户预期管理也很重要。因为是一个实在的痛点,所以用户的预期肯定是确切的解决了这个痛点。结果你的解决方案没能顺滑的解决这个痛点,用户就会感觉呗欺骗。这个场景在效率工具类特别常见,比如记笔记、任务管理、习惯打卡的 app 里,经常宣传自己有奇效,克服懒惰,提高效率,其实产品是很难达到宣传的效果的。这样用户使用后满意度低,对产品的长期发展也没什么益处。
因此在明确了痛点后,解决方案的完成度要到达一个临界点非常重要。如果要烧开水,就一定要把水烧到 100 度,否则水是无法沸腾的( hhh,高原除外)。总结来说综合使用体验一定要超过用户的预期。因此宣传的尺度也要把握好,不能把用户预期拉的太高,否则满意度可能产生反噬。
低估了用户触达成本
独立开发产品的初期阶段,没有外部流量,没有个人品牌,所以产品传播到用户手里的路径是很长的。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付出就一定有回报。也许回报在三年后,但是你可能等不到回报到来的时候。
独立开发的产品要么是大众低频,要么是小众高频,如果产品的天然传播率低,就一定走不下去。到一个很低的量级就会停止增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一些优质小众 app,本来是不温不火的,某天突然被媒体或者大 V 推荐了一下就火了。而且这个火并不是昙花一现,之后这个产品就进入了正向的迭代发展。这些 app 能够接得住突然来的流量,说明产品的天然传播率足够好。
天然转播率可以理解为一个用户使用后,是否愿意持续使用并且向周围的人推荐。如果面向的是大众用户,就需要高留存。如果面向的专业用户,就需要高付费转化。这也是产品创意前面提到的两个点要解决好的点,如果你的产品创意良好的解决了一个痛点,那么用户的高口碑就可以推动产品跨过用户触达的门槛。
如果自己的产品增长的不好,不能简单的归因成我营销不好。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