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方法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一个操作(模板方法)的基本组合与控制流程,将一些步骤(抽象方法)推迟到子类中,在使用时调用不同的子类,就可以达到不改变一个操作的基本流程情况下,即可修改其中的某些特定步骤。这种设计方式将特定步骤的具体实现与操作流程分离开来,实现了代码的复用和扩展,从而提高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Demo1_Template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 = 0; i < 1000000; i++) {
			System.out.println("x");
		}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nd - start);*/
		Demo d = new Demo();
		System.out.println(d.getTime());
	}

}

abstract class GetTime {
	public final long getTime() {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code();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return end - start;
	}

	public abstract void code();
}

class Demo extends GetTi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de() {
		int i = 0;
		while(i < 100000) {
			System.out.println("x");
			i++;
		}
	}
}

优点

(1)封装不变部分,扩展可变部分。模板方法模式将可变的部分封装在抽象方法中,不变的部分封装在基本方法中。这使得子类可以根据需求对可变部分进行扩展,而不变部分仍然保持不变。

(2)避免重复代码,抽象类中包含的基本方法可以避免子类重复实现相同的代码逻辑。

更好的扩展性,由于具体实现由子类来完成,因此可以方便地扩展新的功能或变更实现方式,同时不影响模板方法本身。

缺点

(1)类多,由于每个算法都需要一个抽象类和具体子类来实现,因此在操作流程比较多时可能导致类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代码的复杂性提高。

(2)关联性高,模板方法与子类实现的抽象方法紧密相关,如果该模板方法需要修改,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子类的修改。

应用场景

(1)开发框架,通常框架会定义一些通用的模板,子类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来细化模板的实现细节,比如 Spring 中的 JdbcTemplate、RestTemplate、RabbitTemplate、KafkaTemplate 等。

(2)业务逻辑,我们可以针对业务流程做一些拆解,将特定步骤改为子类实现。比如发送验证码的流程,在发送验证码时需要选择不同厂商来发送验证码,但是我们发送的验证码前的检查、验证码生成、保存验证码逻辑都是一样的。

相关推荐
SUPER52662 小时前
FastApi项目启动失败 got an unexpected keyword argument ‘loop_factory‘
java·服务器·前端
咕噜咕噜啦啦3 小时前
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java·ide·eclipse
光军oi5 小时前
全栈开发杂谈————关于websocket若干问题的大讨论
java·websocket·apache
weixin_419658315 小时前
Spring 的统一功能
java·后端·spring
小许学java6 小时前
Spring AI-流式编程
java·后端·spring·sse·spring ai
haogexiaole6 小时前
Java高并发常见架构、处理方式、api调优
java·开发语言·架构
EnCi Zheng7 小时前
@ResponseStatus 注解详解
java·spring boot·后端
wdfk_prog7 小时前
闹钟定时器(Alarm Timer)初始化:构建可挂起的定时器基础框架
java·linux·数据库
怎么没有名字注册了啊7 小时前
C++后台进程
java·c++·算法
z日火7 小时前
Java 泛型
java·开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