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第三方框架--gin框架(二)

4. gin框架源码--Engine引擎和压缩前缀树的建立

讲了这么多 到标题4才开始介绍源码,主要原因还是想先在头脑中构建起 一个大体的框架 然后再填肉 这样不容易得脑血栓。标题四主要涉及标题2.3的步骤一

也就是 标题2.3中的 粗线框中的内容

4.1 Engine 引擎的建立

见 TestGin的第 一行 我们按图索骥 一步步深入看看 只需关注 我中文注释的属性或代码就行

go 复制代码
	r := gin.Default() // 建立一个默认的 gin 引擎实例

其中函数 Default() 代码 如下:

go 复制代码
// Default returns an Engine instance with the Logger and Recovery middleware already attached.
func Default() *Engine {
	debugPrintWARNINGDefault()  // 打印 警告信息
	engine := New()  // 建立 engine 实例
	engine.Use(Logger(), Recovery()) // 添加中间件 函数 包括 日志和panic恢复函数
	return engine
}

其中 New()函数 代码如下(只关注我中文解释的参数就行):

go 复制代码
// New 返回一个不带任何中间件函数的新的engine实例
func New() *Engine {
	debugPrintWARNINGNew()
	engine := &Engine{
		RouterGroup: RouterGroup{        // 建立默认根路由组 也就是说 所有的 路由 都需要经过本 在前面加上 "/"  后续路由(使用Group(...)函数创建) 会在其基础上 不断叠加更新 basePath和Handlers 但其功能还是一样的
			Handlers: nil,
			basePath: "/",
			root:     true,
		},
		FuncMap:                template.FuncMap{},
		RedirectTrailingSlash:  true,
		RedirectFixedPath:      false,
		HandleMethodNotAllowed: false,
		ForwardedByClientIP:    true,
		RemoteIPHeaders:        []string{"X-Forwarded-For", "X-Real-IP"},
		TrustedPlatform:        defaultPlatform,
		UseRawPath:             false,
		RemoveExtraSlash:       false,
		UnescapePathValues:     true,
		MaxMultipartMemory:     defaultMultipartMemory
		trees:                  make(methodTrees, 0, 9),   // 初始化 方法树的 列表 包括 Get/Post/Delete等九中方法
		delims:                 render.Delims{Left: "{{", Right: "}}"},
		secureJSONPrefix:       "while(1);",
		trustedProxies:         []string{"0.0.0.0/0", "::/0"},
		trustedCIDRs:           defaultTrustedCIDRs,
	}
	engine.RouterGroup.engine = engine   // 将新建的 本 engine 索引付给 engine.RouterGroup.engine 方便 路由组引用 本engine的 addRoute()方法 
	engine.pool.New = func() any {                // 初始化context池 因为涉及到大量客户端连接,所以将context池化 减少对象的创建和回收次数 可以节省内存 减少垃圾回收时间 提高效率
		return engine.allocateContext(engine.maxParams)
	}
	return engine
}

其中 engine.Use(Logger(), Recovery()) 中 Use()函数 如下

go 复制代码
func (engine *Engine) Use(middleware ...HandlerFunc) IRoutes {
	engine.RouterGroup.Use(middleware...)  // 将中间件函数 加入到 RouterGroup的参数 Handlers 列表中 作为本路由组的整体的中间函数  
	engine.rebuild404Handlers() 
	engine.rebuild405Handlers()
	return engine
}

到这里 r := gin.Default() 这行代码就讲解完毕了 比较粗略 因为这部分源码不太难 主要是 完成了两件事

1: 创建了一个默认路由组,主要来存放根 路径 "/" 和 全局中间函数 包括 对日志和panic的处理

2: 初始化了一个 methodTrees 结构体 用来 保存 get/post等9种方法树的根节点 还有其他初始参数 跟本文讲解的内容关系不大 不做讲解 感兴趣的可以自己谷歌上百度两下。

到这里 默认引擎就建立起来了 。

4.2 GET方法 路由节点树的逐步建立
4.2.1 树初始化 和 第一个路由节点的建立

见 TestGin的第 二行,代码如下

go 复制代码
	r.GET("/aa/bb", func(c *gin.Context) { c.JSON(200, gin.H{"route path ": "/aa/bb"}) })

第一次建立路由树时,树是空的,所以需要经过判断建立根节点和直接将路由和函数 挂到树上。

树建立后的结构如下(handler也就是 注册的函数 在路径插入时插入,故不在图中展示,只在有特殊情况时说明。):

知道了结果,现在我们来梳理下代码:

从 r.Get 追踪下来 可见如图代码

go 复制代码
func (group *RouterGroup) handle(httpMethod, relative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sChain) IRoutes {
	absolutePath := group.calculateAbsolutePath(relativePath)   // 组的根路径(/)+用户路径(/aa/bb)
	handlers = group.combineHandlers(handlers)  // 组的根方法组(日志相关+panic相关)+用户注册方法(c.Json......)
	group.engine.addRoute(httpMethod, absolutePath, handlers)   // 构造路由树核心函数 将 absolutePath 和 handler 添加到 httpMathod 方法(Get)对应的 路由树上
	return group.returnObj()   // 没看懂 不过不影响 哦 不对 主逻辑 ps: 不是能力不行 写这篇代码时 有点困 没深究呢
}

接着追踪 group.engine.addRoute(httpMethod, absolutePath, handlers)

go 复制代码
func (engine *Engine) addRoute(method, 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sChain) {
 	// 隐藏无关代码
 		
	root := engine.trees.get(method)
	if root == nil {       // 第一次 建立路由 会走这里 主要是 初始化 路由树的 根节点,将根节点挂载到 engine的 trees 列表中
		root = new(node)
		root.fullPath = "/"
		engine.trees = append(engine.trees, methodTree{method: method, root: root})
	}
	root.addRoute(path, handlers) // 构造路由树核心函数,将 路径(/aa/b) 和 方法(3个) 添加到路由树上 根节点是(root)

		// 隐藏无关代码
}

接着追踪 root.addRoute(path, handlers)

go 复制代码
func (n *node) addRoute(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sChain) {
	fullPath := path
	n.priority++  // priority 可以理解 以n为根节点的孩子节点的总个数 主要作用是 用来对 其第一层孩子节点进行重排,按照值大小倒序排列。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孩子节点多,说明通过这个节点的路由就多 访问就越频繁 在for循环寻找路由时 排在前面的经常被访问的节点 可以快速找到 从而可以提高效率。后续会讲解 如果有疑惑 先放着

	// Empty tree
	if len(n.path) == 0 && len(n.children) == 0 {  // n 是上面代码中的 root ,可以看到 只有 fullPath有值,path和children都是 零值(其含义见3.3),
		n.insertChild(path, fullPath, handlers)   // 为root根节点补充完整参数。因为其没有孩子节点 path也为空 则可以判断是空树 所以 root节点就是第一个节点 只需补充完整其参数就行
		n.nType = root
		return
	}

	parentFullPathIndex := 0
	// 以下代码是 gin框架构造路由树核心,只是初始构造路由树用不到,先排除干扰
}

接着追踪 n.insertChild(path, fullPath, handlers)

go 复制代码
func (n *node) insertChild(path string, full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sChain) {
	for {
		// Find prefix until first wildcard
		wildcard, i, valid := findWildcard(path)  // 寻找通配符 本文暂时只介绍 gin框架 精髓 无通配符路由节点建立  
		if i < 0 { // No wildcard found  //i==-1 break
			break
		}

		// 隐藏无关代码
		}

	// If no wildcard was found, simply insert the path and handle 没有通配符 简单的插入 路径和handler
	n.path = path // (/aa/bb)
	n.handlers = handlers  // 3个  (日志相关+panic相关)+用户注册方法(c.Json......)
	n.fullPath = fullPath // (/aa/bb)
}
		

至此 第一个 节点便建立起来了,TestGin的第 二行执行完毕后,其engine结构如下图,可以看到root节点确实如分析的一般。

4.2.2 第2个路由路径插入

代码 如图

这行代码执行完毕后得到的树如图: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下代码

通过代码追踪 可以看到 第二个节点建立时 跳过了 root节点初始化和 第一个节点建立的代码,来到了 addRoute函数的核心部分

接着追踪 root.addRoute(path, handlers)

go 复制代码
func (n *node) addRoute(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sChain) {
	fullPath := path
	n.priority++   
	// 隐藏无关代码
	
	parentFullPathIndex := 0

walk:
	for {
		// Find the longest common prefix.
		// This also implies that the common prefix contains no ':' or '*'
		// since the existing key can't contain those chars.
		i := longestCommonPrefix(path, n.path)   // n是4.2.1形成的第一个节点 则 n.path =/aa/bb path==/aa/bd longestCommonPrefix 函数是寻找两个字符串第一个不相同的字符的 索引 这里可以算出来 是 5。
		                                         // 这个函数的作用决定父节点是否需要被拆分, 当n.path是path的子节点时 不被拆分,否则就需要被拆分。

		// Split edge
		if i < len(n.path) {   // 5<6 走这里 ,拆分父节点为两部分 /aa/b(根节点) 和 b(第一个孩子节点)  ,下面具体讲解
			child := node{     //  b 孩子节点的创建 
				path:      n.path[i:], // 将 b赋值给 path
				wildChild: n.wildChild,
				nType:     static,
				indices:   n.indices,    // child继承了 n的主要参数和功能
				children:  n.children,  // 将其孩子节点赋值给 其 分裂的前缀节点
				handlers:  n.handlers,
				priority:  n.priority - 1, // 没看懂
				fullPath:  n.fullPath, // 全路径不变 还是/aa/bb
			}

			n.children = []*node{&child}  // 初始化n节点,并且将 child加入到n的孩子节点中,这样 就形成了 n-->n.children-->n.children.children这样三层节点结构
			// []byte for proper unicode char conversion, see #65
			n.indices = bytesconv.BytesToString([]byte{n.path[i]})  // 下面是 重新给n的属性赋值
			n.path = path[:i]
			n.handlers = nil
			n.wildChild = false
			n.fullPath = fullPath[:parentFullPathIndex+i]
		}

		// Make new node a child of this node   // 将n 的第二个节点d插入进去
		if i < len(path) {  // 5<6 将 新节点 d插入进去
			path = path[i:]  //新节点的 path参数是是 d
			c := path[0] // 获取path第一个 字符,用于快速定位应该从哪一个节点向下匹配。

			// '/' after param

			// todo 没看懂
			if n.nType == param && c == '/' && len(n.children) == 1 {
			// 隐藏无关代码
			}

			// Otherwise insert it
			if c != ':' && c != '*' && n.nType != catchAll {
				// []byte for proper unicode char conversion, see #65
				n.indices += bytesconv.BytesToString([]byte{c})  // 将 n的新孩子节点前缀字符加入到 indices 中
				child := &node{
					fullPath: fullPath,
				}
				n.addChild(child)  // 将孩子节点添加到 n的孩子节点数组中
				n.incrementChildPrio(len(n.indices) - 1) // 这里比较重要 用到了我们所说的 priority, 按照 其值 大小进行子节点倒序排序。原因前文讲过了,请自行查看。
				n = child  // 将 child地址 赋值给 n。
			} else if n.wildChild {
			// 这里是对通配符的处理,本文暂不涉及,略过。
			}

			n.insertChild(path, fullPath, handlers)  // 完善n(child)的 path,fullPath,handlers ,insertChild函数其实就是给节点n的几个属性赋值,所以感觉起得名字有点误导。
			return  // 返回 到这里 第二个节点就创建好了 
		}

		// Otherwise add handle to current node
		if n.handlers != nil {
			panic("handlers are already registered for path '" + fullPath + "'")
		}  // 如果i>=len(path) 就可能是情况 n.path==/aa/bb path==/aa/b 。则分类后 一共 两个节点 没有 d节点。 则需要将 handler和fullPath 赋值当前n节点。
		n.handlers = handlers
		n.fullPath = fullPath
		return  返回
	}
}

到这里第二个路由节点就插入进去了。

我们看下 debugger的结果

可以看到跟我们分析的是一致的。

4.2.3 第3-5个路由路径的插入

由于其 执行的动作跟 4.2.2一致,所以略过。其构建树的过程如下图

4.2.4 第6个路由的插入

4.2.1--4.2.3是正常路由的插入,一次循环就能完成。没有涉及到 addRoute() 函数的关键字 walk: 接下来 我们再引入一个路由 来触发 for 循环,添加的路由如下图

这行代码执行完毕后得到的树如图:

下面 我们来分析下具体的代码执行 还是直接 分析 root.addRoute(path, handlers)
第1层循环

go 复制代码
func (n *node) addRoute(path string, handlers HandlersChain) {
	fullPath := path
	n.priority++

	// Empty tree
	// 隐藏无关代码

	parentFullPathIndex := 0
// 循环第一层 沿着 树节点 向下找 则n节点 是4.2.3最右边的图  以下 n的参数都可以参考这个图来获取
walk:
	for {
		// Find the longest common prefix.
		// This also implies that the common prefix contains no ':' or '*'
		// since the existing key can't contain those chars.
		i := longestCommonPrefix(path, n.path)  // n.path == "/" path=="/aa/be" 如此i==1

		// Split edge
		if i < len(n.path) {  // 不符合 跳过
			// 隐藏无关代码
		}

		// Make new node a child of this node
		if i < len(path) {  // 符合
			path = path[i:] // 获取 除了根节点("/")的 剩余部分 aa/be
			c := path[0]   // 将 aa/be 的 第一个字符 a 提取出来 为了 快速在 n的孩子节点定位和将c插入n的 indices中(如果没有匹配n的子节点)

			// '/' after param
 
			if n.nType == param && c == '/' && len(n.children) == 1 {
					// 隐藏无关代码
			}

			// Check if a child with the next path byte exists
			for i, max := 0, len(n.indices); i < max; i++ {  // n.indices=={a,e}
				if c == n.indices[i] {        // 因为c==rune("a") 所以 走下面代码
					parentFullPathIndex += len(n.path)  // 下一个循环 中 节点的 fullPath在 全局全路径 中出现的索引。
					i = n.incrementChildPrio(i)  // 因为接下来的 新节点 要加入到  包含 n.children[i]节点的后续子节点中 所以其 孩子几点数(priority) 要增1,然后返回排序后的 原始的n.children[i]节点的新的索引 给 i
					n = n.children[i] // 将孩子节点赋值给 n 
					continue walk  // 从 新节点开始继续循环 见  4.2.3最右边节点的第2层最左边节点
				}
			}

			// 隐藏无关代码
	}
}

第2-3层循环跟上面代码 原理相同 可参考 4.2.3最右边节点的第2-3层

第4层循环时 n.path=="b" path=="be"

其 执行逻辑可以按照 4.2.3执行 请自行验证

至此 树节点的建立就梳理完毕了,注意只是梳理了不带通配符的路由处理逻辑,关于通配符 例如 :* 等特殊字符请自行梳理。

梳理了这么多知识点 都是属于 1.3 的圆圈1,下面我们改建立起tcp监听了。

5. net/http框架源码-- 多路复用的实现

这块核心功能对应 1.3 的圆圈2,所属代码如下图:

未完待续...

6. gin框架源码--路由匹配(压缩前缀树的查找)

7. 收尾

ps: 本人菜鸟 不太专业 如果有错还请各位大侠指出;免责声明:凡是按照本八股文去面试被怼的,本人概不承担责任;面试通过,请自行心理默念几遍博主最帅。

参考文章

https://juejin.cn/post/7263826380889915453

相关推荐
Ajiang282473530436 分钟前
对于C++中stack和queue的认识以及priority_queue的模拟实现
开发语言·c++
幽兰的天空41 分钟前
Python 中的模式匹配:深入了解 match 语句
开发语言·python
Theodore_10224 小时前
4 设计模式原则之接口隔离原则
java·开发语言·设计模式·java-ee·接口隔离原则·javaee
----云烟----6 小时前
QT中QString类的各种使用
开发语言·qt
lsx2024066 小时前
SQL SELECT 语句:基础与进阶应用
开发语言
开心工作室_kaic6 小时前
ssm161基于web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共享与开发+jsp(论文+源码)_kaic
java·开发语言·前端
向宇it6 小时前
【unity小技巧】unity 什么是反射?反射的作用?反射的使用场景?反射的缺点?常用的反射操作?反射常见示例
开发语言·游戏·unity·c#·游戏引擎
武子康6 小时前
Java-06 深入浅出 MyBatis - 一对一模型 SqlMapConfig 与 Mapper 详细讲解测试
java·开发语言·数据仓库·sql·mybatis·springboot·springcloud
转世成为计算机大神7 小时前
易考八股文之Java中的设计模式?
java·开发语言·设计模式
宅小海7 小时前
scala String
大数据·开发语言·sc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