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动态规划练习-4(不同路径 2)

不同路径 2

  • [1. 题目解析](#1. 题目解析)
  • [2. 讲解算法原理](#2. 讲解算法原理)
  • [3. 编写代码](#3. 编写代码)

1. 题目解析

题目地址点这里

2. 讲解算法原理


  1. 首先,通过obstacleGrid的大小确定网格的行数m和列数n。

  2. 创建一个大小为(m+1) × (n+1)的二维动态规划数组dp,其中dp[i][j]表示从起点到达网格位置(i-1, j-1)的路径数量。

  3. 初始化动态规划数组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 将dp[0][1]初始化为1,表示从起点位置开始的路径数量为1。
  • 对于第一行和第一列的其他位置,由于只能向右或向下移动,如果遇到障碍物(obstacleGrid[i-1][j-1]为1),则路径数量为0;否则,路径数量与前一个位置的路径数量相同。
  1. 从网格的第二行第二列开始,依次填表。对于每个位置(i, j),计算dp[i][j]的值:
  • 如果当前网格位置不是障碍物(obstacleGrid[i-1][j-1]不等于1),说明可以从上方格子到达当前位置,路径数量为dp[i-1][j];
  • 如果当前网格位置不是障碍物(obstacleGrid[i-1][j-1]不等于1),说明可以从左方格子到达当前位置,路径数量为dp[i][j-1]。
  • 将上述两种路径数量相加,得到从起点到达当前位置的路径数量,并将其赋给dp[i][j]。
  1. 最后,返回动态规划数组中右下角位置(m, n)的值,即从起点到达终点的路径数量。

3. 编写代码

cpp 复制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uniquePathsWithObstacles(vector<vector<int>>& obstacleGrid) {
        int n=obstacleGrid[0].size();
        int m=obstacleGrid.size();
        vector<vector<int>> dp(m+1,vector<int>(n+1));
        dp[0][1]=1;
        for(int i=1;i<=m;i++)
        {
            for(int j=1;j<=n;j++)
            {
                if(obstacleGrid[i-1][j-1]!=1) 
                dp[i][j]=dp[i][j-1]+dp[i-1][j];
            }
        }
            return dp[m][n];
    }
};
相关推荐
祁同伟.1 分钟前
【C++】动态内存管理
开发语言·c++
一只鲲10 分钟前
40 C++ STL模板库9-容器2-vector
开发语言·c++
杰克尼22 分钟前
415. 字符串相加
算法
励志不掉头发的内向程序员22 分钟前
C++基础——内存管理
开发语言·c++
lifallen33 分钟前
JCTools 无锁并发队列基础:ConcurrentCircularArrayQueue
java·开发语言·数据结构·算法
jdlxx_dongfangxing33 分钟前
从希格斯玻色子到 QPU:C++ 的跨维度征服
c++·量子计算·希格斯玻色子·高难度科普文
千里镜宵烛1 小时前
深入理解 Linux 线程:从概念到虚拟地址空间的全面解析
开发语言·c++·操作系统·线程
欧哈东哥1 小时前
【C++】标准库中用于组合多个值的数据结构pair、tuple、array...
java·数据结构·c++
来自天蝎座的孙孙2 小时前
洛谷P1595讲解(加强版)+错排讲解
python·算法
GawynKing2 小时前
图论(5)最小生成树算法
算法·图论·最小生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