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动态规划练习-4(不同路径 2)

不同路径 2

  • [1. 题目解析](#1. 题目解析)
  • [2. 讲解算法原理](#2. 讲解算法原理)
  • [3. 编写代码](#3. 编写代码)

1. 题目解析

题目地址点这里

2. 讲解算法原理


  1. 首先,通过obstacleGrid的大小确定网格的行数m和列数n。

  2. 创建一个大小为(m+1) × (n+1)的二维动态规划数组dp,其中dp[i][j]表示从起点到达网格位置(i-1, j-1)的路径数量。

  3. 初始化动态规划数组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 将dp[0][1]初始化为1,表示从起点位置开始的路径数量为1。
  • 对于第一行和第一列的其他位置,由于只能向右或向下移动,如果遇到障碍物(obstacleGrid[i-1][j-1]为1),则路径数量为0;否则,路径数量与前一个位置的路径数量相同。
  1. 从网格的第二行第二列开始,依次填表。对于每个位置(i, j),计算dp[i][j]的值:
  • 如果当前网格位置不是障碍物(obstacleGrid[i-1][j-1]不等于1),说明可以从上方格子到达当前位置,路径数量为dp[i-1][j];
  • 如果当前网格位置不是障碍物(obstacleGrid[i-1][j-1]不等于1),说明可以从左方格子到达当前位置,路径数量为dp[i][j-1]。
  • 将上述两种路径数量相加,得到从起点到达当前位置的路径数量,并将其赋给dp[i][j]。
  1. 最后,返回动态规划数组中右下角位置(m, n)的值,即从起点到达终点的路径数量。

3. 编写代码

cpp 复制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uniquePathsWithObstacles(vector<vector<int>>& obstacleGrid) {
        int n=obstacleGrid[0].size();
        int m=obstacleGrid.size();
        vector<vector<int>> dp(m+1,vector<int>(n+1));
        dp[0][1]=1;
        for(int i=1;i<=m;i++)
        {
            for(int j=1;j<=n;j++)
            {
                if(obstacleGrid[i-1][j-1]!=1) 
                dp[i][j]=dp[i][j-1]+dp[i-1][j];
            }
        }
            return dp[m][n];
    }
};
相关推荐
AA陈超14 分钟前
虚幻引擎5 GAS开发俯视角RPG游戏 P05-01.创建游戏玩法标签
c++·游戏·ue5·游戏引擎·虚幻
IT小番茄1 小时前
Kubernetes云平台管理实战:自动加载到负载均衡(七)
算法
笑口常开xpr1 小时前
【C++继承】深入浅出C++继承机制
开发语言·数据结构·c++·算法
代码AC不AC1 小时前
【C++】红黑树实现
c++·红黑树·底层结构
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吗2 小时前
【基础算法】DFS
算法·深度优先
liu****2 小时前
2.c++面向对象(三)
开发语言·c++
linux kernel2 小时前
第二十四讲:C++中的IO流
开发语言·c++
爱学习的小鱼gogo3 小时前
python 矩阵中寻找就接近的目标值 (矩阵-中等)含源码(八)
开发语言·经验分享·python·算法·职场和发展·矩阵
红纸2813 小时前
Subword算法之WordPiece、Unigram与SentencePiece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CUMT_DJ4 小时前
从零复现论文(1)——通感一体化实现协作基站分配与资源分配(CBARA)策略
算法·通感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