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认知上的差距。这种差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一个场景,不同人看到的不一样,普通人看到的和专业人士不一样,专业人士看到的和专家不一样。因为这种不一样作出的反应不一样,反应不一样,行为也就不一样,习惯也就不一样......乃至最后命运不一样。
认知很重要,是决定命运的因素之一。正所谓朝闻道夕死足矣,提升认知任何时候都不晚。
我在之前的文章写过读书是以开放的方式,主动去迭代认知。阅读《经济学的意义》是迭代我经济方面的认知。
《经济学的意义》作者姚洋,北大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曾获2009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08年)。
《经济学的意义》主要是姚洋老师给本科生做的内部分享整理的文章,是面向公众的一本书。其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刻,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更有对经济学历史脉络的介绍和回顾。
个人觉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济学科普书籍,非常适合想了解经济学的人阅读。
书中重要逻辑
复杂世界里经济学家的专业定位
经济学不可能成为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因此,经济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地指导政府、企业或公众的经济活动,更不可能教一个人如何发家致富。经济学家能够做的,不是为改造世界开药方,而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现象给出解释,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并最终形成影响社会的思想。
两个有用标准
我给自己的研究定了两个"有用"标准:一是对于理解(甚或建设)中国有用,二是对于经济学科的进步有用。我希望这本书也是"有用"的,即能够让普通人对经济学有所了解,让学习经济学的年轻人看清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经济学家的主要工作
经济学家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经济学家是做学问的,就是用这套模型去分析现实中的人的行为,去解释一系列经济社会现象。经济学家未必就知道怎么去炒股、怎么去买房子,因为经济学家的主要工作是理解和解释现实,而不是参与市场活动去赚钱。做学问和实际操作,两者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学经济学能赚钱吗
经济学家从一个带有一定特殊性的假设出发,然后推演出来一套理论,最后再运用这套理论去解释现实。所以从本质上说,经济学是带有解释性质的,而这种解释代表的是平均状态,是一般情况。
但是如果你想要赚钱,只知道平均状态是不行的,赚钱必须关注极值。这也是经济学家好像很懂经济运行的规律,但是到了实操方面,他未必能比得过一些普通人的原因。
学问和实操的差别
我们一定要把学问和实操分开,学问是要总结普遍的规律,实操一定是应用个性化的策略。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吗
所以在经世济民方面,经济学家扮演的角色恐怕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我们只是提供一些供政治家做决策时参考的结论,最后做什么决策需要政治家综合考虑。
为什么照着一个经济学家的建议去做往往会失败
因为经济学家的几乎所有建议都是在给定条件下做出的,而现实却是纷繁复杂的,什么都在变化之中。前面提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接近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但很要命的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没有物理学研究的对象那么干净。物理学研究可以做可控实验,即使研究天体运行,也和经济学不一样,因为天体运行不会产生大的波动。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实验证明,量子力学里的测不准原理是错的。爱因斯坦的确是天才,因为他早就说过:"上帝不掷骰子。"但物理学界相信了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接受了测不准原理,而现在证明它是错的。所以,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比较机械的。但是,现实社会太复杂了,政治家如果机械地实施一个经济学家的方案,几乎百分之百是要翻车的。
学习经济学到底可以做什么
学习经济学之后,就会理解除了市场经济之外好像找不到更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就不会走极端,不会总是抱怨社会,而是回到自己身上,寻求怎么去适应这个社会,怎么在这个社会中提高个人的教育水平、自己的收入能力,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去选择职业和工种。这样,心态就会变得更好,社会就会更加积极向上。
......
以上是《经济学的意义》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不是什么
摘抄的片段。其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贴出来供大家判断本书好坏。
《经济学的意义》第一章让我认识到经济学发挥作用的边界,让我知道了经济学家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经济学家是基于一系列经济假设对现实进行理解和解释,其总结的是一般性规律,和具体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所以使用经济学也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其中我收获最大的是这句话:但是如果你想要赚钱,只知道平均状态是不行的,赚钱必须关注极值
。确实如此,但极值难以把握,所以赚钱不容易。
个人认为第一章还有很多其它亮点,强烈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