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架构

冯诺依曼架构

我们编写的程序存储在哪里呢?CPU内部的结构其实很简单,除了ALU、控制单元、寄存器和少量Cache,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存放我们编写的代码,我们需要额外的存储器来存放我们编写的程序(指令序列)。存储器按照存储类型可分为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如SRAM、DDR SDRAM等,一般用作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所以又被称为内存。这类存储器支持随机访问,CPU可以随机到它的任意地址去读写数据,访问非常方便,但缺点是断电后数据会立即消失,无法永久保存。非易失性存储器一般用作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也被称为外存,如磁盘、Flash等。这类存储器支持数据的永久保存,断电后数据也不会消失,但缺点是不支持随机访问,读写速度也不如内存。为了兼顾存储和效率,计算机系统一般会采用内存+外存的存储结构:程序指令保存在诸如磁盘、NAND Flash、SD卡等外部存储器中,当程序运行时,相应的程序会首先加载到内存,然后CPU从内存一条一条地取指令、翻译指令和运行指令。计算机主要用来处理数据。我们编写的程序,除了指令,还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指令和数据都需要保存在存储器中,根据保存方式的不同,计算机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架构:冯·诺依曼架构和哈弗架构。

​ 冯诺依曼架构

冯·诺依曼架构,也称为普林斯顿架构。采用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其特点是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混合存储,存储在同一块存储器上,如图所示。在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中,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同时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的不同物理地址上,一般我们会把指令和数据存放到外存储器中。当程序运行时,再把这些指令和数据从外存储器加载到内存储器(内存储器支持随机访问并且访问速度快),冯·诺依曼架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工程上容易实现,所以很多现代处理器都采用这种架构,如X86、ARM7、MIPS等。

哈弗架构

​ 哈弗架构

哈弗架构的特点是:指令和数据被分开独立存储,它们分别被存放到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每个存储器都独立编址,独立访问,而且指令和数据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并行访问。使用哈弗架构的处理器运行效率更高,但缺点是CPU实现会更加复杂。8051系列的单片机采用的就是哈弗架构。

混合架构

随着处理器不断地更新换代,现在的CPU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很容易和内存RAM之间产生带宽问题:CPU的频率可以达到GHz级别,而对应的内存RAM一般工作在几百兆赫兹(目前的DDR4 SDRAM也能工作在GHz级别了)。CPU和RAM之间传输数据,要经过找地址、取数据、配置、等待、输出数据等多个时钟周期,内存带宽瓶颈会拖慢CPU的工作节奏,进而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为了减少内存瓶颈带来的影响,CPU引入了Cache机制: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用来缓存数据和指令,提升计算机的运行效率。现代的ARM SoC芯片架构一般如图所示,SoC芯片内部的Cache层采用哈弗架构,集成了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当CPU到RAM中读数据时,内存RAM不是一次只传输要读取的指定字节,而是一次缓存一批数据到Cache中,等下次CPU再去取指令和数据时,可以先到这两个Cache中看看要读取的数据是不是已经缓存到这里了,如果没有缓存命中,再到内存中读取。当CPU写数据到内存RAM时,也可以先把数据暂时写到Cache里,然后等待时机将Cache中的数据刷新到内存中。Cache缓存机制大大提高了CPU的访问效率,而SoC芯片外部则采用冯·诺依曼架构,工程实现简单。现代的计算机集合了这两种架构的优点,因此我们很难界定一款芯片到底是冯·诺依曼架构还是哈弗架构,我们就姑且称之为混合架构吧。

​ 混合架构

相关推荐
绝无仅有43 分钟前
企微审批对接错误与解决方案
后端·算法·架构
写不出来就跑路1 小时前
Spring Security架构与实战全解析
java·spring·架构
Patrick_Wilson2 小时前
青苔漫染待客迟
前端·设计模式·架构
Kotlin上海用户组3 小时前
Koin vs. Hilt——最流行的 Android DI 框架全方位对比
android·架构·kotlin
掘金安东尼4 小时前
把复杂留给架构,把简单留给开发 —— Amazon Aurora DSQL 宣布:全面可用
面试·架构·github
Code季风6 小时前
微服务分布式配置中心:Gin Web 服务层与 gRPC 服务层集成 Nacos 实战
分布式·微服务·rpc·架构·go·gin·consul
赋范大模型技术社区7 小时前
【LangChain 实战】多智能体协作实现浏览器自动化丨Agents 运行流程丨多工具串&并联调用
架构·github·代码规范
步、步、为营7 小时前
.net微服务框架dapr保存和获取状态
微服务·架构·.net
敖行客 Allthinker9 小时前
云原生安全观察:零信任架构与动态防御的下一代免疫体系
安全·ai·云原生·架构·kubernetes·eb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