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ID的方案和架构

  1. 超过并发,超高性能分布式ID生成系统的要求

    1. 在复杂的超高并发、分布式系统中,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数据和消息进行唯一标识
    2. 如在高并发、分布式的金融、支付、餐饮、酒店、电影等产品的系统中,数据日渐增长,对数据分库分表后需要有一个唯一ID来标识一条数据或消息,数据库的自增ID显然不能满足需求;特别一点的如订单、骑手、优惠券也都需要有唯一ID做标识
    3. 业务系统对ID号的要求有哪些呢?
      1. 全局唯一性:不能出现重复的ID号,既然是唯一标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 趋势递增:在MySQL InnoDB引擎中使用的是聚集索引,由于多数RDBMS使用B-tree的数据结构来存储索引数据,在主键的选择上面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有序的主键保证写入性能。
      3. 单调递增:保证下一个ID一定大于上一个ID,例如事务版本号、IM增量消息、排序等特殊需求。
      4. 信息安全:如果ID是连续的,恶意用户的扒取工作就非常容易做了,直接按照顺序下载指定URL即可;如果是订单号就更危险了,竞对可以直接知道我们一天的单量。所以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会需要ID无规则、不规则。
  2. 超高并发、超高性能分布式ID生成系统三个超高

    1. 超低延迟:平均延迟和TP999延迟都要尽可能低;
    2. 超高可用:可用性5个9;
    3. 超高并发: 高QPS。
    4. 超高并发, 最好是100Wqps以上,比如滴滴的tinyid,就达到千万QPS
  3. 什么是本地ID生成器、分布式ID生成器

    1. 本地ID生成器是指在本地环境中生成唯一标识符(ID)的工具或算法
    2. 本地ID生成器是相对于 分布式ID生成器而言的。二者的区分不是ID的用途,而是生产ID是否存在 网络IO开销
      1. 本地ID生成器在本地生产ID,没有网络IO开销
      2. 分布式ID生成器 需要进行远程调用生产ID,有网络IO开销
    3. 本地ID生成器所生产的ID并不是仅仅用于本地,也会用于分布式系统,拥有分布式系统中唯一标识实体或资源,例如数据库记录、消息、文件等
    4. 在设计本地ID生成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唯一性:生成的ID必须在整个系统中是唯一的,以避免冲突。
      2. 可排序性:生成的ID应该具有可排序性,以便根据ID的顺序进行查询和排序操作。
      3. 性能:ID生成的过程应该高效,不应该成为系统的瓶颈。
      4. 可读性:生成的ID可以是可读的,便于调试和理解。
      5. 分布式支持:如果系统是分布式的,需要确保在多个节点上生成的ID也是唯一的。
  4. 常见的本地ID生成器算法包括

    1. 自增ID:使用一个计数器,在每次生成ID时递增。这种方式简单高效,但在分布式环境中需要额外的考虑,以避免冲突。
    2. 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使用标准的UUID算法生成唯一的128位标识符。UUID可以使用时间戳、MAC地址等信息来保证唯一性,但不具备可排序性。
    3. 雪花算法(Snowflake):雪花算法是Twitter开源的一种分布式ID生成算法。它使用一个64位的整数,结合时间戳、机器ID和序列号来生成唯一的ID。雪花算法具备可排序性和高性能,适用于分布式环境。
  5. 常见的分布式ID生成器算法包括

    1. 数据库自增id,如Mysql 生产ID
    2. Redis生成ID
    3. Mongdb 生产ID
    4. zookeeper 生产ID
    5. 其他的分布式生产ID
    6. 分布式雪花算法
    7. 分布式号段算法
  6. uuid

    1. UUID是一种本地生成ID的方式
    2. 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标准型式包含32个16进制数字,以连字号分为五段,形式为8-4-4-4-12的36个字符。
    3. UUID的优点是:性能非常高,本地生成,没有网络消耗
    4. UUID的缺点是:不易于存储,信息不安全
    5. uuid有两种包
      1. github.com/google/uuid ,仅支持V1和V4版本
      2. github.com/gofrs/uuid ,支持全部五个版本
    6. 下面简单说下五种版本的区别
      1. Version 1,基于mac地址、时间戳。
      2. Version 2,based on timestamp,MAC address and POSIX UID/GID (DCE 1.1)
      3. Version 3,Hash获取入参并对结果进行MD5。
      4. Version 4,纯随机数。
      5. Version 5,based on SHA-1 hashing of a named value
    7. 特点
      1. 5个版本可供选择。
      2. 定长36字节,偏长。
      3. 无序。
  7. shortuuid

    1. 初始值基于uuid Version4
    2. 第二步根据alphabet变量长度(定长57)计算id长度(定长22)
    3. 第三步依次用DivMod(欧几里得除法和模)返回值与alphabet做映射,合并生成id
    4. 特点
      1. 基于uuid,但比uuid的长度短,定长22字节
  8. xid

    1. XID(eXtended Identifier)是一个用于生成全局唯一标识符(GUID)的库。它是一个基于时间的、分布式的ID生成算法,旨在提供高性能和唯一性。
    2. XID生成的ID是一个64位的整数,由以下部分组成
      1. 时间戳(40位):使用40位存储纳秒级的时间戳,可以支持约34年的时间范围。与雪花算法不同,XID使用纳秒级时间戳,因此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
      2. 机器ID(16位):使用16位表示机器的唯一标识符。每个机器在分布式系统中应具有唯一的机器ID,可以手动配置或通过自动分配获得。
      3. 序列号(8位):使用8位表示在同一纳秒内生成的序列号。如果在同一纳秒内生成的ID数量超过了8位能够表示的范围,那么会等待下一纳秒再生成ID。
    3. xid是由时间戳、进程id、Mac地址、随机数组成
    4. 有序性来源于对随机数部分的原子+1
    5. XID特点
      1. 长度短。
      2. 有序。
      3. 不重复。
      4. 时间戳这个随机数原子+1操作,避免了时钟回拨的问题
    6. XID生成的ID是趋势递增、唯一且可排序的,适用于分布式环境下的ID生成需求。与雪花算法相比,XID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但在唯一性方面稍微弱一些,因为它使用了较短的机器ID和序列号
    7. XID库提供了生成ID、解析ID和验证ID的功能
    8. XID是一个用于生成全局唯一标识符的库,基于时间和机器ID生成唯一的ID。
  9. ksuid

    1. KSUID(K-Sortable Unique Identifier)是一种用于生成全局唯一标识符(GUID)的算法和格式。它是由Segment.io开发的一种分布式ID生成方案,旨在提供高性能、唯一性和可排序性
    2. KSUID生成的ID是一个全局唯一的字符串,由以下部分组成
      1. 时间戳(32位):使用32位存储秒级的时间戳,表示自协调世界时(UTC)1970年1月1日以来的秒数。与传统的UNIX时间戳相比,KSUID使用了更长的时间戳,可以支持更长的时间范围。
      2. 随机字节(16位):使用16位随机生成的字节,用于增加ID的唯一性。
      3. 附加信息(可选):在KSUID的格式中,还可以包含附加的信息,例如节点ID或其他标识符。这部分是可选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使用。
    3. KSUID生成的ID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因此可以方便地按照生成的顺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它具有全局唯一性,并且不依赖于任何中央化的ID生成服务
    4. KSUID是一种用于生成全局唯一标识符的算法和格式。它具有高性能、唯一性和可排序性的特点,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ID生成需求。通过使用 github.com/segmentio/ksuid 库,可以方便地生成和操作KSUID
  10. ulid

    1. 随机数和时间戳组成
  11. snowflake

    1. Snowflake是Twitter开源的一种分布式ID生成算法,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生成全局唯一的ID。它的设计目标是高性能、低延迟和趋势递增的ID生成
    2. Snowflake生成的ID是一个64位的整数,由以下部分组成
      1. 时间戳(41位):使用41位存储毫秒级的时间戳,表示自定义的起始时间(Epoch)到生成ID的时间之间的毫秒数。
      2. 节点ID(10位):用于标识不同的节点或机器。在分布式系统中,每个节点应具有唯一的节点ID
      3. 序列号(12位):在同一毫秒内生成的序列号。如果在同一毫秒内生成的ID数量超过了12位能够表示的范围,那么会等待下一毫秒再生成ID
    3. Snowflake生成的ID具有趋势递增的特点,因为高位部分是基于时间戳生成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数据库索引中提供更好的性能,使新生成的ID更容易被插入到索引的末尾,减少索引的分裂和碎片化
    4. Snowflake是一种分布式ID生成算法,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生成全局唯一的ID。它具有高性能、低延迟和趋势递增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在分布式环境下生成唯一ID的场景
    5. 相对于UUID来说,雪花算法不会暴露MAC地址更安全、生成的ID也不会过于冗余
    6. 雪花的一部分ID序列是基于时间戳的,snowflake 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时钟回拨 问题
  12. 什么是 时钟回拨问题

    1. 服务器上的时间突然倒退回之前的时间
      1. 可能是人为的调整时间;
      2. 也可能是服务器之间的时间校对
    2. 具体来说,时钟回拨(Clock Drift)指的是系统时钟在某个时刻向回调整,即时间向过去移动。时钟回拨可能发生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某个节点上,这可能是由于时钟同步问题、时钟漂移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3. 时钟回拨可能对系统造成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依赖于时间顺序的应用程序或算法
    4. 在分布式系统中,时钟回拨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ID冲突:如果系统使用基于时间的算法生成唯一ID(如雪花算法),时钟回拨可能导致生成的ID与之前生成的ID冲突,破坏了唯一性
      2. 数据不一致:时钟回拨可能导致不同节点之间的时间戳不一致,这可能影响到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间相关操作,如事件排序、超时判断等。数据的一致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3. 缓存失效:时钟回拨可能导致缓存中的过期时间计算错误,使得缓存项在实际过期之前被错误地认为是过期的,从而导致缓存失效
    5. 为了应对时钟回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使用时钟同步服务:通过使用网络时间协议(NTP)等时钟同步服务,可以将节点的时钟与参考时钟进行同步,减少时钟回拨的可能性
      2. 引入时钟漂移校正:在分布式系统中,可以通过周期性地校正节点的时钟漂移,使其保持与其他节点的时间同步
      3. 容忍时钟回拨:某些应用场景下,可以容忍一定范围的时钟回拨。在设计应用程序时,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容错机制,以适应时钟回拨带来的影响
    6. 通过使用时钟同步服务、时钟漂移校正和容忍机制等方法,可以减少时钟回拨带来的问题
  13. 分布式ID:数据库自增ID

    1. 特点如下:
      1. 架构简单容易实现。
      2. ID有序递增,IO写入连续性好。
      3. INT和BIGINT类型占用空间较小。
      4. 由于有序递增,易暴露业务量。
      5. 受到数据库性能限制,对高并发场景不友好。
      6. bigint最大是2^64-1,但是数据库单表肯定放不了这么多,那么就涉及到分表。如果业务量真的太大了,主键的自增id涨到头了,会发生什么?报错:主键冲突。
  14. 分布式ID:Redis生成ID

    1. 通过redis的原子操作INCR和INCRBY获得id
    2. 相比数据库自增ID,redis性能更好、更加灵活
    3. 不过架构强依赖redis,redis在整个架构中会产生单点问题
    4. 在流量较大的场景下,网络耗时也可能成为瓶颈
  15. 分布式ID:ZooKeeper唯一ID

    1. ZooKeeper是使用了Znode结构中的Zxid实现顺序增ID
    2. Zookeeper类似一个文件系统,每个节点都有唯一路径名(Znode),Zxid是个全局事务计数器,每个节点发生变化都会记录响应的版本(Zxid),这个版本号是全局唯一且顺序递增的
    3. 这种架构还是出现了ZooKeeper的单点问题
  16. 分布式雪花算法

    1. Snowflake 可以很容易扩展成为分布式架构
      1. Snowflake + 机器固定编号
      2. Snowflake +zookeeper 自增编号
      3. Snowflake + 数据库 自增编号
    2. 分布式雪花算法的代表作:百度的 UidGenerator
    3. UidGenerator是Java实现的, 基于Snowflake算法的唯一ID生成器
    4. UidGenerator以组件形式工作在应用项目中, 支持自定义workerId位数和初始化策略, 从而适用于docker等虚拟化环境下实例自动重启、漂移等场景
    5. 在实现上, UidGenerator通过借用未来时间来解决sequence天然存在的并发限制
    6. 采用RingBuffer来缓存已生成的UID, 并行化UID的生产和消费, 同时对CacheLine补齐,避免了由RingBuffer带来的硬件级「伪共享」问题. 最终单机QPS可达600万
  17. 分布式雪花ID方案1:600万qps的百度UidGenerator

    1. 依赖版本

      1. Java8及以上版本,
      2. MySQL(内置WorkerID分配器, 启动阶段通过DB进行分配; 如自定义实现, 则DB非必选依赖)
    2. 回顾Snowflake算法

      1. Snowflake算法描述:指定机器 & 同一时刻 & 某一并发序列,是唯一的。据此可生成一个64 bits的唯一ID(long)。

      2. 固定1bit符号标识,即生成的UID为正数

      3. delta seconds (28 bits)

        1. 当前时间,相对于时间基点"2016-05-20"的增量值,单位:秒,最多可支持约8.7年
      4. worker id (22 bits)

        1. 机器id,最多可支持约420w次机器启动。内置实现为在启动时由数据库分配,默认分配策略为用后即弃,后续可提供复用策略
      5. sequence (13 bits)

        1. 每秒下的并发序列,13 bits可支持每秒8192个并发
    3. CachedUidGenerator

      1. RingBuffer环形数组,数组每个元素成为一个slot。RingBuffer容量,默认为Snowflake算法中sequence最大值,且为2^N。可通过 boostPower 配置进行扩容,以提高RingBuffer读写吞吐量

      2. Tail指针、Cursor指针用于环形数组上读写slot:

        1. Tail指针
          1. 表示Producer生产的最大序号(此序号从0开始,持续递增)。Tail不能超过Cursor,即生产者不能覆盖未消费的slot。当Tail已赶上curosr,此时可通过 rejectedPutBufferHandler 指定PutRejectPolicy
        2. Cursor指针
          1. 表示Consumer消费到的最小序号(序号序列与Producer序列相同)。Cursor不能超过Tail,即不能消费未生产的slot。当Cursor已赶上tail,此时可通过 rejectedTakeBufferHandler 指定TakeRejectPolicy
      3. CachedUidGenerator采用了双RingBuffer,Uid-RingBuffer用于存储Uid、Flag-RingBuffer用于存储Uid状态(是否可填充、是否可消费)

      4. 由于数组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分配的,可最大程度利用CPU cache以提升性能。但同时会带来「伪共享」FalseSharing问题,为此在Tail、Cursor指针、Flag-RingBuffer中采用了CacheLine补齐方式

        5.

      5. RingBuffer填充时机

        1. 初始化预填充
          1. RingBuffer初始化时,预先填充满整个RingBuffer.
        2. 即时填充
          1. Take消费时,即时检查剩余可用slot量( tail - cursor ),如小于设定阈值,则补全空闲slots。阈值可通过 paddingFactor 来进行配置,请参考Quick Start中CachedUidGenerator配置
        3. 周期填充
          1. 通过Schedule线程,定时补全空闲slots。可通过 scheduleInterval 配置,以应用定时填充功能,并指定Schedule时间间隔
    4. UidGeneratorQuick Start

      1. 介绍如何在基于Spring的项目中使用UidGenerator, 具体流程如下:

      2. 步骤1:安装依赖

        1. 先下载Java8, MySQL和Maven
      3. 设置环境变量

        1. maven无须安装, 设置好MAVEN_HOME即可. 可像下述脚本这样设置JAVA_HOME和MAVEN_HOME, 如已设置请忽略

        xml 复制代码
        export MAVEN_HOME=/xxx/xxx/software/maven/apache-maven-3.3.9
        export PATH=$MAVEN_HOME/bin:$PATH
        JAVA_HOME="/Library/Java/JavaVirtualMachines/jdk1.8.0_91.jdk/Contents/Home";
        export JAVA_HOME;
      4. 创建表WORKER_NODE

        1. 运行sql脚本以导入表WORKER_NODE, 脚本如下:

        sql 复制代码
        DROP DATABASE IF EXISTS `xxxx`;
        CREATE DATABASE `xxxx` ;
        use `xxxx`;
        DROP TABLE IF EXISTS WORKER_NODE;
        CREATE TABLE WORKER_NODE
        (
        ID BIG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auto increment id',
        HOST_NAME VARCHAR(64) NOT NULL COMMENT 'host name',
        PORT VARCHAR(64) NOT NULL COMMENT 'port',
        TYPE INT NOT NULL COMMENT 'node type: ACTUAL or CONTAINER',
        LAUNCH_DATE DATE NOT NULL COMMENT 'launch date',
        MODIFIED TIMESTAMP NOT NULL COMMENT 'modified time',
        CREATED TIMESTAMP NOT NULL COMMENT 'created time',
        PRIMARY KEY(ID)
        )
        COMMENT='DB WorkerID Assigner for UID Generator',ENGINE = INNODB;
        1. 修改mysql.properties配置中, jdbc.url, jdbc.username和jdbc.password, 确保库地址, 名称, 端口号, 用户名和密码正确.
      5. 步骤3:修改Spring配置

        1. 提供了两种生成器: DefaultUidGenerator、CachedUidGenerator

        2. 如对UID生成性能有要求, 请使用CachedUidGenerator

        3. DefaultUidGenerator配置

        xml-dtd 复制代码
        <!-- DefaultUidGenerator -->
        <bean id="defaultUidGenerator"
        class="com.baidu.fsg.uid.impl.DefaultUidGenerator" lazy-init="false">
        <property name="workerIdAssigner" ref="disposableWorkerIdAssigner"/>
        <!-- Specified bits & epoch as your demand. No specified the default value
        will be used -->
        <property name="timeBits" value="29"/>
        <property name="workerBits" value="21"/>
        <property name="seqBits" value="13"/>
        <property name="epochStr" value="2016-09-20"/>
        </bean>
        <!-- 用完即弃的WorkerIdAssigner,依赖DB操作 -->
        <bean id="disposableWorkerIdAssigner"
        class="com.baidu.fsg.uid.worker.DisposableWorkerIdAssigner" />
        1. CachedUidGenerator配置

        xml-dtd 复制代码
        <!-- CachedUidGenerator -->
        <bean id="cachedUidGenerator" class="com.baidu.fsg.uid.impl.CachedUidGenerator">
        <property name="workerIdAssigner" ref="disposableWorkerIdAssigner" />
        <!-- 以下为可选配置, 如未指定将采用默认值 -->
        <!-- Specified bits & epoch as your demand. No specified the default value
        will be used -->
        <property name="timeBits" value="29"/>
        <property name="workerBits" value="21"/>
        <property name="seqBits" value="13"/>
        <property name="epochStr" value="2016-09-20"/>
        <!-- RingBuffer size扩容参数, 可提高UID生成的吞吐量. -->
        <!-- 默认:3, 原bufferSize=8192, 扩容后bufferSize= 8192 << 3 = 65536 -->
        <property name="boostPower" value="3"></property>
        <!-- 指定何时向RingBuffer中填充UID, 取值为百分比(0, 100), 默认为50 -->
        <!-- 举例: bufferSize=1024, paddingFactor=50 -> threshold=1024 * 50 / 100 =
        512. -->
        <!-- 当环上可用UID数量 < 512时, 将自动对RingBuffer进行填充补全 -->
        <property name="paddingFactor" value="50"></property>
        <!-- 另外一种RingBuffer填充时机, 在Schedule线程中, 周期性检查填充 -->
        <!-- 默认:不配置此项, 即不实用Schedule线程. 如需使用, 请指定Schedule线程时间间隔, 单
        位:秒 -->
        <property name="scheduleInterval" value="60"></property>
        <!-- 拒绝策略: 当环已满, 无法继续填充时 -->
        <!-- 默认无需指定, 将丢弃Put操作, 仅日志记录. 如有特殊需求, 请实现
        RejectedPutBufferHandler接口(支持Lambda表达式) -->
        <property name="rejectedPutBufferHandler" ref="XxxxYourPutRejectPolicy">
        </property>
        <!-- 拒绝策略: 当环已空, 无法继续获取时 -->
        <!-- 默认无需指定, 将记录日志, 并抛出UidGenerateException异常. 如有特殊需求, 请实现
        RejectedTakeBufferHandler接口(支持Lambda表达式) -->
        <property name="rejectedTakeBufferHandler" ref="XxxxYourTakeRejectPolicy">
        </property>
        </bean>
        <!-- 用完即弃的WorkerIdAssigner, 依赖DB操作 -->
        <bean id="disposableWorkerIdAssigner"
        class="com.baidu.fsg.uid.worker.DisposableWorkerIdAssigner" />
      6. Mybatis配置

        1. mybatis-spring.xml配置说明如下

        XML 复制代码
        <!-- Spring annotation扫描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baidu.fsg.uid" />
        <bean id="sqlSessionFactory" class="org.mybatis.spring.SqlSessionFactoryBean">
        <property name="dataSource" ref="dataSource" />
        <property name="mapperLocations" value="classpath:/METAINF/mybatis/mapper/M_WORKER*.xml" />
        </bean>
        <!-- 事务相关配置 -->
        <tx:annotation-driven transaction-manager="transactionManager" order="1" />
        <bean id="transaction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dataSource" ref="dataSource" />
        </bean>
        <!-- Mybatis Mapper扫描 -->
        <bean class="org.mybatis.spring.mapper.MapperScannerConfigurer">
        <property name="annotationClass"
        value="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Repository" />
        <property name="basePackage" value="com.baidu.fsg.uid.worker.dao" />
        <property name="sqlSessionFactoryBeanName" value="sqlSessionFactory" />
        </bean>
        <!-- 数据源配置 -->
        <bean id="dataSource" parent="abstractDataSource">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mysql.driver}" />
        <property name="maxActive" value="${jdbc.maxActive}" />
        <property name="url" value="${jdbc.url}" />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jdbc.username}" />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jdbc.password}" />
        </bean>
        <bean id="abstractDataSource" class="com.alibaba.druid.pool.DruidDataSource"
        destroy-method="close">
        <property name="filters" value="${datasource.filters}" />
        <property name="defaultAutoCommit" value="${datasource.defaultAutoCommit}"
        />
        <property name="initialSize" value="${datasource.initialSize}" />
        <property name="minIdle" value="${datasource.minIdle}" />
        <property name="maxWait" value="${datasource.maxWait}" />
        <property name="testWhileIdle" value="${datasource.testWhileIdle}" />
        <property name="testOnBorrow" value="${datasource.testOnBorrow}" />
        <property name="testOnReturn" value="${datasource.testOnReturn}" />
        <property name="validationQuery" value="${datasource.validationQuery}" />
        <property name="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value="${datasource.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
        <property name="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value="${datasource.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
        <property name="logAbandoned" value="${datasource.logAbandoned}" />
        <property name="removeAbandoned" value="${datasource.removeAbandoned}" />
        <property name="removeAbandonedTimeout"
        value="${datasource.removeAbandonedTimeout}" />
        </bean>
        <bean id="batchSqlSession" class="org.mybatis.spring.SqlSessionTemplate">
        <constructor-arg index="0" ref="sqlSessionFactory" />
        <constructor-arg index="1" value="BATCH" />
        </bean>
      7. 步骤4: 运行示例单测

        1. 运行单测CachedUidGeneratorTest, 展示UID生成、解析等功能

        java 复制代码
        @Resource
        private UidGenerator uidGenerator;
        @Test
        public void testSerialGenerate() {
        // Generate UID
        long uid = uidGenerator.getUID();
        // Parse UID into [Timestamp, WorkerId, Sequence]
        // {"UID":"180363646902239241","parsed":{ "timestamp":"2017-01-19
        12:15:46", "workerId":"4", "sequence":"9" }}
        System.out.println(uidGenerator.parseUID(uid));
        }
  18. 分布式雪花ID方案2:美团Leaf-snowflake

    1. 美团 Leaf-snowflake方案,属于 Snowflake +zookeeper 自增编号 的类型

    2. 用Zookeeper顺序增、全局唯一的节点版本号,替换了原有的机器地址。

    3. 强依赖ZooKeeper的缺点:强依赖ZooKeeper、大流量下的网络下,存在网络瓶颈。

    4. 解决了时钟回拨的问题运行时,时差小于5ms会等待时差两倍时间,如果时差大于5ms报警并停止启动。

    5. 通过缓存一个ZooKeeper文件夹,提高可用性

    6. Leaf-snowflake方案完全沿用snowflake方案的bit位设计,即是"1+41+10+12"的方式组装ID号

    7. 对于workerID的分配,当服务集群数量较小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手动配置。Leaf服务规模较大,动手配置成本太高

    8. 所以使用Zookeeper持久顺序节点的特性自动对snowflake节点配置wokerID

    9. Leaf-snowflake是按照下面几个步骤启动的:

      1. 启动Leaf-snowflake服务,连接Zookeeper,在leaf_forever父节点下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注册过(是否有该顺序子节点)
      2. 如果有注册过直接取回自己的workerID(zk顺序节点生成的int类型ID号),启动服务
      3. 如果没有注册过,就在该父节点下面创建一个持久顺序节点,创建成功后取回顺序号当做自己的workerID号,启动服务
    10. 从强依赖ZooKeeper优化为弱依赖ZooKeeper

      1. 除了每次会去ZK拿数据以外,也会在本机文件系统上缓存一个workerID文件
      2. 当ZooKeeper出现问题,恰好机器出现问题需要重启时,能保证服务能够正常启动
      3. 这样做到了对三方组件的弱依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系统的可用性
    11. 解决时钟问题

      1. 因为这种方案依赖时间,如果机器的时钟发生了回拨,那么就会有可能生成重复的ID号,需要解决时钟回退的问题

      2. 服务启动时首先检查自己是否写过ZooKeeper leaf_forever节点

        1. 若写过,则用自身系统时间与 leaf_forever/ s e l f 节点记录时间做比较,若小于 l e a f f o r e v e r / {self} 节点记录时间做比较,若小于leaf_forever/ self节点记录时间做比较,若小于leafforever/{self} 时间则认为机器时间发生了大步长回拨,服务启动失败并报警。
        2. 若未写过,证明是新服务节点,直接创建持久节点 leaf_forever/${self} 并写入自身系统时间,接下来综合对比其余Leaf节点的系统时间来判断自身系统时间是否准确,具体做法是取leaf_temporary下的所有临时节点(所有运行中的Leaf-snowflake节点)的服务IP:Port,然后通过RPC请求得到所有节点的系统时间,计算 sum(time)/nodeSize 。
        3. 若abs( 系统时间 -sum(time)/nodeSize) < 阈值,认为当前系统时间准确,正常启动服务,同时写临时节点 leaf_temporary/${self} 维持租约
        4. 否则认为本机系统时间发生大步长偏移,启动失败并报警
        5. 每隔一段时间(3s)上报自身系统时间写入 leaf_forever/${self}
      3. 由于强依赖时钟,对时间的要求比较敏感,在机器工作时NTP同步也会造成秒级别的回退,建议可以直接关闭NTP同步

      4. 要么在时钟回拨的时候直接不提供服务直接返回ERROR_CODE,等时钟追上即可

      5. 或者做一层重试,然后上报报警系统,更或者是发现有时钟回拨之后自动摘除本身节点并报警

      JAVA 复制代码
      //发生了回拨,此刻时间小于上次发号时间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long offset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if (offset <= 5) {
      try {
      //时间偏差大小小于5ms,则等待两倍时间
      wait(offset << 1);//wait
      timestamp = timeGen();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还是小于,抛异常并上报
      throwClockBackwardsEx(timestamp);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e;
      }
      } else {
      //throw
      throwClockBackwardsEx(timestamp);
      }
      }
      //分配ID
      1. 从上线情况来看,在2017年闰秒出现那一次出现过部分机器回拨,由于Leaf-snowflake的策略保证,成功避免了对业务造成的影响
  19. 分布式ID:号段模式

    1. 号段模式ID生成器是一种常见的本地ID生成器算法,也称为段号生成器或区间号生成器。它通过预分配一段连续的ID号段,然后在本地使用这些号段来生成唯一的ID
    2.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 预分配号段:在生成ID之前,首先预分配一段连续的ID号段。例如,可以预分配一个范围为1,000,000到1,999,999的号段
      2. 本地使用号段:在本地环境中,每次需要生成ID时,从预分配的号段中获取一个ID。可以使用一个计数器来记录当前使用的ID,在获取一个ID后,将计数器递增
      3. 号段用尽时重新分配:当本地使用的号段用尽时,再次预分配一个新的号段。可以通过一种机制来触发重新分配,例如当计数器超过当前号段的上限时
      4. 确保唯一性:在分布式环境中,可以为每个节点分配不同的号段,以确保生成的ID在整个分布式系统中是唯一的
    3. 号段模式ID生成器的优点是简单高效,生成的ID具备可排序性,并且可以在本地环境中生成唯一的ID。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布式环境中,需要额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节点之间的号段分配,以避免冲突和重复。
  20. Leaf-segment(叶段模式)

    1. Leaf-segment(叶段)是一种分布式ID生成方案,它基于号段模式ID生成器的思想
    2. Leaf-segment的设计目标是在分布式环境下生成高性能、可排序、唯一的ID。
    3.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 预分配号段:Leaf-segment将ID号段分为多个小段(segment),每个小段包含一定数量的ID。这些小段可以在分布式环境中的不同节点上进行分配,每个节点负责管理和生成自己分配到的小段。
      2. 本地使用号段:在每个节点上,本地维护一个当前号段(current segment)的指针,指向当前使用的号段。当需要生成ID时,节点会从当前号段中获取一个ID,并将指针递增
      3. 号段用尽时重新分配:当节点的当前号段用尽时,节点会向中心化的协调者(coordinator)请求获取一个新的号段。协调者负责分配新的号段,并将新的号段分配给请求的节点。
      4. 确保唯一性:通过将每个节点分配不同的号段,Leaf-segment保证了在整个分布式系统中生成的ID是唯一的。
    4. 和数据库的自增主键相比,Leaf-segment(叶段)把数据库自增主键换成了计数法。
    5. Leaf-segment(叶段) 每个业务分配一个biz_tag、并记录各业务最大id(max_id)、号段跨度(step)等数据
    6. 这样每次取号只需要更新biz_tag对应的max_id,就可以拿到step个id
    7. Leaf-segment的优点是具备高性能、可排序和唯一性,并且可以在分布式环境中有效地生成ID。它通过将ID号段分配给每个节点,减少了节点之间的通信和协调开销,提高了生成ID的效率
    8. 然而,Leaf-segment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首先,需要一个可靠的协调者来分配号段,并确保号段的唯一性。其次,如果协调者发生故障或网络分区,可能会影响新号段的分配和节点的正常运行。因此,在使用Leaf-segment时需要考虑容错和故障恢复机制
    9. 总之,Leaf-segment是一种可行的分布式ID生成方案,适用于需要在分布式环境中生成唯一ID的应用场景。它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可排序、唯一的ID生成解决方案
    10. 优点
      1. 除了拥有自增ID的优点之外,在性能上比自增ID更好
      2. 扩展灵活。
      3. 使用灵活、可配置性强。
      4. 缓存机制,突发状况下短时间内能保证服务正常运转。
    11. 缺点
      1. id是有序自增,容易暴露信息,不可用于订单。
      2. 在leaf的缓存ID用完再去获取新号段的间隙,性能会有波动。
      3. 强依赖DB
  21. 增强版Leaf-segment

    1. 增强版是对上面描述的缺点2进行的改进------双cache,在leaf的ID消耗到一定百分比时,常驻的后台进程会预先去号段服务获取新的号段并缓存。具体消耗百分比、及号段step根据业务消耗速度来定。
    2. 增强版Leaf-segment是对Leaf-segment方案的扩展和改进,旨在进一步提升分布式ID生成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3. 具体来说,增强版Leaf-segment在Leaf-segment的基础上引入了以下改进
      1. 分布式协调者:引入多个协调者节点,形成一个分布式的协调者集群。每个协调者负责管理一部分号段,并协调节点之间的号段分配和归还。这样可以提高协调者的容错性和可用性,并减轻单个协调者的负载压力
      2. 异步号段分配:将号段分配过程改为异步操作。当节点的当前号段用尽时,节点向协调者请求获取新的号段,但不会阻塞等待结果。而是继续使用当前号段生成ID,同时在后台等待协调者的响应。这样可以减少节点的等待时间,提高ID生成的效率
      3. 号段预取:节点在本地维护一个号段缓存,提前预取一定数量的号段。当节点的当前号段用尽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下一个号段,而无需立即向协调者请求新的号段。这样可以减少节点与协调者的通信次数,降低延迟并提高吞吐量
      4. 动态调整号段大小: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和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号段的大小。例如,当系统负载较低时,可以增加号段的大小,减少号段分配的频率;当系统负载较高时,可以减小号段的大小,提高号段的利用率。
    4. 增强版Leaf-segment通过引入分布式协调者、异步号段分配、号段预取和动态调整号段大小等改进,进一步提升了分布式ID生成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它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并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需求,并提供可靠、高效的ID生成方案
  22. 滴滴 Tinyid号段模式

    1. 和增强版Leaf-segment类似,也是号段模式,提前加载号段。
  23. 美团Leaf-segment

    1. 美团Leaf-segment方案,在使用数据库的方案上,做了如下改变:

      1. 原方案每次获取ID都得读写一次数据库,造成数据库压力大
      2. 改为利用proxy server批量获取,每次获取一个segment(step决定大小)号段的值。用完之后再去数据库获取新的号段,可以大大的减轻数据库的压力。
      3. 各个业务不同的发号需求用biz_tag字段来区分,每个biz-tag的ID获取相互隔离,互不影响。如果以后有性能需求需要对数据库扩容,不需要上述描述的复杂的扩容操作,只需要对biz_tag分库分表就行
    2. Leaf-segment数据库数据库表设计如下

      SQL 复制代码
      +-------------+--------------+------+-----+-------------------+-----------------
      ------------+
      | Field | Type | Null | Key | Default | Extra
      |
      +-------------+--------------+------+-----+-------------------+-----------------
      ------------+
      | biz_tag | varchar(128) | NO | PRI | |
      |
      | max_id | bigint(20) | NO | | 1 |
      |
      | step | int(11) | NO | | NULL |
      |
      | desc | varchar(256) | YES | | NULL |
      |
      | update_time | timestamp | NO | | CURRENT_TIMESTAMP |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
      +-------------+--------------+------+-----+-------------------+-----------------
      ------------+
      1. 重要字段说明:biz_tag用来区分业务,max_id表示该biz_tag目前所被分配的ID号段的最大值,step表示每次分配的号段长度。原来获取ID每次都需要写数据库,现在只需要把step设置得足够大,比如1000

      2. 那么只有当1000个号被消耗完了之后才会去重新读写一次数据库。读写数据库的频率从1减小到了1/step,

      3. test_tag在第一台Leaf机器上是1~1000的号段,当这个号段用完时,会去加载另一个长度为step=1000的号段,假设另外两台号段都没有更新,这个时候第一台机器新加载的号段就应该是3001~4000

      4. 同时数据库对应的biz_tag这条数据的max_id会从3000被更新成4000,更新号段的SQL语句如下:

      SQL 复制代码
      Begin
      UPDATE table SET max_id=max_id+step WHERE biz_tag=xxx
      SELECT tag, max_id, step FROM table WHERE biz_tag=xxx
      Commit
    3. 优点:

      1. Leaf服务可以很方便的线性扩展,性能完全能够支撑大多数业务场景。
      2. ID号码是趋势递增的8byte的64位数字,满足上述数据库存储的主键要求。
      3. 容灾性高:Leaf服务内部有号段缓存,即使DB宕机,短时间内Leaf仍能正常对外提供服务。
      4. 可以自定义max_id的大小,非常方便业务从原有的ID方式上迁移过来
    4. 缺点

      1. ID号码不够随机,能够泄露发号数量的信息,不太安全。
      2. TP999数据波动大,当号段使用完之后还是会hang在更新数据库的I/O上,tg999数据会出现偶尔的尖刺。
      3. DB宕机会造成整个系统不可用
      4. ID号码不够随机,能够泄露发号数量的信息,不太安全。比如某个竞争对手在两天中午12点分别下单,通过订单id号相减就能大致计算出公司一天的订单量,这个是不能忍受的。面对这一问题,美团提供了Leaf-snowflake方案
    5. 双buffer优化

      1. 对于第二个缺点,Leaf-segment做了一些优化,简单的说就是:
      2. Leaf 取号段的时机是在号段消耗完的时候进行的,也就意味着号段临界点的ID下发时间取决于下一次从DB取回号段的时间,并且在这期间进来的请求也会因为DB号段没有取回来,导致线程阻塞。如果请求DB的网络和DB的性能稳定,这种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是不大的,但是假如取DB的时候网络发生抖动,或者DB发生慢查询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响应时间变慢
      3. 为此,我们希望DB取号段的过程能够做到无阻塞,不需要在DB取号段的时候阻塞请求线程,即当号段消费到某个点时就异步的把下一个号段加载到内存中。而不需要等到号段用尽的时候才去更新号段。这样做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系统的TP999指标
      4. 采用双buffer的方式,Leaf服务内部有两个号段缓存区segment。当前号段已下发10%时,如果下一个号段未更新,则另启一个更新线程去更新下一个号段。当前号段全部下发完后,如果下个号段准备好了则切换到下个号段为当前segment接着下发,循环往复
      5. 每个biz-tag都有消费速度监控,通常推荐segment长度设置为服务高峰期发号QPS的600倍(10分钟),这样即使DB宕机,Leaf仍能持续发号10-20分钟不受影响。
      6. 每次请求来临时都会判断下个号段的状态,从而更新此号段,所以偶尔的网络抖动不会影响下个号段的更新
    6. Leaf高可用容灾

      1. 对于第三点"DB可用性"问题,我们目前采用一主两从的方式,同时分机房部署,Master和Slave之间采用半同步方式同步数据。同时使用公司Atlas数据库中间件(已开源,改名为DBProxy)做主从切换
      2. 当然这种方案在一些情况会退化成异步模式,甚至在非常极端情况下仍然会造成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出现的概率非常小
      3. 如果你的系统要保证100%的数据强一致,可以选择使用"类Paxos算法"实现的强一致MySQL方案,如MySQL 5.7前段时间刚刚GA的MySQL Group Replication。但是运维成本和精力都会相应的增加,根据实际情况选型即可
      4. 同时Leaf服务分IDC部署,内部的服务化框架是"MTthrift RPC"。
      5. 服务调用的时候,根据负载均衡算法会优先调用同机房的Leaf服务。在该IDC内Leaf服务不可用的时候才会选择其他机房的Leaf服务
      6. 同时服务治理平台OCTO还提供了针对服务的过载保护、一键截流、动态流量分配等对服务的保护措施
  24. Tinyid:滴滴1000W级qps的分布式ID生成器

    1. Tinyid是一个ID生成器服务,它提供了REST API和Java客户端等多种获取方式,

    2. 如果使用Java客户端获取方式的话,官方宣称能单实例能达到1kw QPS(Over 10 million QPS persingle instance when using the java client.)

    3. Tinyid开源的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didi/tinyid。

    4. 运行Tinyid

      1. 将Tinyid源码下载到本地,并导入idea后,接下来准备把它运行起来

      2. 导入SQL

        1. Tinyid依赖的SQL脚本路径:tinyid/tinyid-server/db.sql,是MySQL数据库的脚本

        2. 登陆mysql客户端并创建一个tinyid数据库后,执行命令 source /data/tinyid/tinyid-server/db.sql。

        3. 如果show tables后能看到两个表tiny_id_infotiny_id_token表示创建成功

        4. 并且脚本已经初始化了两条数据

        SQL 复制代码
        select id,token,biz_type from tiny_id_token;
        id | token | biz_type |
        +----+----------------------------------+----------+
        | 1 | 0f673adf80504e2eaa552f5d791b644c | test |
        | 2 | 0f673adf80504e2eaa552f5d791b644c | test_odd |
        
        select id,biz_type,begin_id,max_id,step,delta from tiny_id_info;
        +----+----------+----------+--------+--------+-------+
        | id | biz_type | begin_id | max_id | step | delta |
        +----+----------+----------+--------+--------+-------+
        | 1 | test | 1 | 1 | 100000 | 1 |
        | 2 | test_odd | 1 | 1 | 100000 | 2 |
        +----+----------+----------+--------+--------+-------+
      3. mysql依赖

      4.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tinyid项目默认依赖5.x版本MySQL驱动包

      5. 如果你的MySQL服务器是8.x版本(笔者本地就是8.x的MySQL),可能会碰到在启动过程中报连接数据库错误

      JAVA 复制代码
      Caused by: java.sql.SQLException: Unable to load authentication plugin
      'caching_sha2_password'.
      at com.mysql.jdbc.SQLError.createSQLException(SQLError.java:868) ~[mysqlconnector-java-5.1.44.jar:5.1.44]
      at com.mysql.jdbc.SQLError.createSQLException(SQLError.java:864) ~[mysqlconnector-java-5.1.44.jar:5.1.44]
      at
      com.mysql.jdbc.MysqlIO.proceedHandshakeWithPluggableAuthentication(MysqlIO.java:
      1746) ~[mysql-connector-java-5.1.44.jar:5.1.44]
      at com.mysql.jdbc.MysqlIO.doHandshake(MysqlIO.java:1226) ~[mysql-connectorjava-5.1.44.jar:5.1.44]
      ... ...
      1. 这样的话,需要将你的MySQL驱动升级到8.x版本(说明:如果你是其他MySQL版本,启动tinyid时碰到类似的异常,那么MySQL驱动版本请视情况而定进行升级)

      XML 复制代码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8.0.11</version>
      </dependency>
      1. 修改配置

        1. 接下来需要更新配置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主要更新数据库相关配置,具体值根据你的MySQL环境而定

        properties 复制代码
        datasource.tinyid.primary.driver-class-name=com.mysql.jdbc.Driver
        datasource.tinyid.primary.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tinyid?
        autoReconnect=true&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datasource.tinyid.primary.username=root
        datasource.tinyid.primary.password=123456
      2. 启动tinyid

        1. tinyid项目基于Springboot开发的,所以启动非常简单。

        2. 只需要运行主类TinyIdServerApplication.java即可。

        3. 运行后如果能看到如下日志,表示启动成功:

        TXT 复制代码
        00:20:55,761 [main] [INFO] o.s.b.c.e.t.TomcatEmbeddedServletContainer - Tomcat
        started on port(s): 9999 (http)
        00:20:55,767 [main] [INFO] c.x.u.t.s.TinyIdServerApplication - Started
        TinyIdServerApplication in 5.092 seconds (JVM running for 6.29)
        00:21:00,001 [pool-3-thread-1] [INFO] c.x.u.t.s.s.i.TinyIdTokenServiceImpl -
        refresh token begin
        00:21:00,002 [pool-3-thread-1] [INFO] c.x.u.t.s.s.i.TinyIdTokenServiceImpl -
        tinyId token init begin
        00:21:00,006 [pool-3-thread-1] [INFO] c.x.u.t.s.s.i.TinyIdTokenServiceImpl -
        tinyId token init success, token size:2
        00:22:00,001 [pool-3-thread-1] [INFO] c.x.u.t.s.s.i.TinyIdTokenServiceImpl -
        refresh token begin
        。。。 。。。
      3. 获取唯一ID

        1. 接下来可以尝试通过REST API获取分布式唯一ID,请求实例如下,bizType和token的值请参考tiny_id_token表:

        txt 复制代码
        http://localhost:9999/tinyid/id/nextId?
        bizType=test&token=0f673adf80504e2eaa552f5d791b644c
      4. Client集成

        1. tinyid还支持Client集成模式,只需要引入如下Maven坐标:

        xml 复制代码
        <dependency>
        <groupId>com.xiaoju.uemc.tinyid</groupId>
        <artifactId>tinyid-client</artifactId>
        <version>${tinyid.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1. 然后在你的classpath路径下创建配置文件tinyid_client.properties,内容如下,这两个参数IdGeneratorFactoryClient.java中tinyid服务端请求地址"http://{0}/tinyid/id/nextSegmentIdSimple?token={1}&bizType="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参数

        xml 复制代码
        tinyid.server=localhost:9999
        tinyid.token=0f673adf80504e2eaa552f5d791b644c
        1. tinyid.server还支持多个地址配置,多个地址之间以英文逗号隔开,例如:tinyid.server=host1:9999,tinyid.server=host2:9999

        2. 接下来,就能简单的通过调用tinyid封装的API获取分布式ID,实例代码如下,test就是bizType的值:

        java 复制代码
        // 单个分布式ID获取
        Long id = TinyId.nextId("test");
        // 多个分布式ID批量获取
        List<Long> ids = TinyId.nextId("test", 10)
        1. 通过配置可知,tinyid-client本质上还是依赖tinyid-server,只不过它封装了对tinyid-server的HTTP请求,然后暴露最简单的API给用户使用而已。它对tinyid-server的HTTP请求封装在TinyIdHttpUtils.java中,依赖JDK原生HttpURLConnection,居然没有使用其他第三方优秀的HTTP Client包例如okhttp!
      5. tinyid原理

        1. tinyid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经典的segment模式,和美团的leaf原理几乎一致。

        2. 首先,回顾一下生成全局唯一ID有如下三个思路

          1. 基于数据库生成;
          2. 基于分布式集群协调器生成(ZooKeeper, Consul ,Etcd等);
          3. 划分命名空间并行生成(Snowflake为代表)
        3. Tinyid 借鉴和吸纳第一种思路,进行优化和改进,然后生成全局唯一ID。

        4. 纯粹的第一种思路,基于数据库生产id,核心问题如下:

          1. 纯粹的第一种思路,使用db的auto_increment,虽然实现简单、但性能比较差。
          2. 并且,纯粹的第一种思路,对db访问比较频繁,db的压力会比较大
        5. tinyid原理如何改进呢? 四个优化手段

          1. 优化手段一:号段、
          2. 优化手段二:双缓存
          3. 优化手段三:多db支持
          4. 优化手段四:分布式部署
        6. 优化手段一:号段

          1. Tinyid解决了该问题,主要实现思路为一批id,可以看成是一个id范围,例如(1000,2000],这个1000到2000也可以称为一个"号段"

          2. 我们一次向db申请一个号段,加载到内存中,然后采用自增的方式来生成id,这个号段用完后,再次向db申请一个新的号段,这样对db的压力就减轻了很多,同时内存中直接生成id,性能则提高了很多。

          3. 所以Tinyid数据库表设计时,只需要满足能存储一个范围即可,一个端点(Tinyid使用右端点)和一个步长可以确定一个范围。

          txt 复制代码
          id     biz_type     max_id      step       version
          1        1000         2000      1000         0
          1. biz_type:业务类型,不同业务的id隔离

          2. max_id:当前号段最大可用id,即右端点

          3. step:步长,根据每个业务的qps来设置一个合理的长度

          4. version:当前版本,用于实现乐观锁,每次更新都加上version,能够保证并发更新的正确性

          java 复制代码
          @Override
          @Transactional(isolation = Isolation.READ_COMMITTED)
          public SegmentId getNextSegmentId(String bizType) {
          // 获取nextTinyId的时候,有可能存在version冲突,需要重试
          for (int i = 0; i < Constants.RETRY; i++) {
          // select id, biz_type, begin_id, max_id, step, delta, remainder,
          create_time, update_time, version
          // from tiny_id_info where biz_type = ?
          TinyIdInfo tinyIdInfo = tinyIdInfoDAO.queryByBizType(bizType);
          if (tinyIdInfo == null) {
          throw new TinyIdSysException("can not find biztype:" + bizType);
          }
          Long newMaxId = tinyIdInfo.getMaxId() + tinyIdInfo.getStep();
          Long oldMaxId = tinyIdInfo.getMaxId();
          // update tiny_id_info set max_id= ?, update_time=now(),
          version=version+1
          // where id=? and max_id=? and version=? and biz_type=?
          // CAS
          int row = tinyIdInfoDAO.updateMaxId(tinyIdInfo.getId(), newMaxId,
          oldMaxId, tinyIdInfo.getVersion(),
          tinyIdInfo.getBizType());
          if (row == 1) {
          tinyIdInfo.setMaxId(newMaxId);
          SegmentId segmentId = convert(tinyIdInfo);
          logger.info("getNextSegmentId success tinyIdInfo:{} current:{}",
          tinyIdInfo, segmentId);
          return segmentId;
          } else {
          logger.info("getNextSegmentId conflict tinyIdInfo:{}", tinyIdInfo);
          }
          }
          throw new TinyIdSysException("get next segmentId conflict");
          }
          1. 以上是获取号段代码,基于CAS(Compare and Swap)思想 。

          2. 这里比较值得注意一点是该方法事务的隔离级别设置为READ_COMMITTED(提交读),主要为了考虑以下两点:

            1. Transactional标记保证query和update使用的是同一连接。
            2. MySQL默认事务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_READ(可重复读, MySQL底层使用MVCC),保证同一个事务中读到的version字段相同(循环调用 tinyIdInfoDAO.queryByBizType(bizType) 获取的结果是没有变化的),感知不到其他事务对version字段的改变,可能会导致CAS失败
        7. 优化手段二:双缓存

          1. 在一个号段用完后,需要向数据库申请下一个号段,此时客户端需要等待,造成性能波动

          2. Tinyid使用双缓存(重数据库加载到内存中的号段)解决这个问题,在号段用到一定程度(默认20%)的时候,就去异步加载下一个号段,保证内存中始终有可用号段,则可避免性能波动。

          java 复制代码
          protected SegmentIdService segmentIdService;
          protected volatile SegmentId current; // 当前号段
          protected volatile SegmentId next; // 下一号段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isLoadingNext; // 是否正在加载下一号段
          private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rivate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new
          NamedThreadFactory("tinyid-generator")); // 加载下一号段的异步线程池
          1. nextId() 方法用于从缓存中获取一个id。

          java 复制代码
          @Override
          public Long nextId() {
          while (true) {
          if (current == null) {
          // 懒加载,申请当前号段
          loadCurrent();
          continue;
          }
          // 从当前号段缓存中获取一个id
          Result result = current.nextId();
          // 当前号段缓存的id用尽
          if (result.getCode() == ResultCode.OVER) {
          loadCurrent();
          } else {
          // 当前号段用到一定程度,触发异步加载下一号段
          if (result.getCode() == ResultCode.LOADING) {
          loadNext();
          }
          return result.getId();
          }
          }
          }
          1. loadCurrent() 加载当前号段,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保证线程安全。有两个地方可能用到这个方法,一个是初始化时懒加载当前号段,另一个是当前号段缓存的id用尽,使用下一号段替换当前号段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loadCurrent() {
          if (current == null || !current.useful()) {
          if (next == null) {
          // 从数据库中查询一个号段
          SegmentId segmentId = querySegmentId();
          this.current = segmentId;
          } else {
          // 用下一号段替换当前号段
          current = next;
          next = null;
          }
          }
          }
          1. 当前号段用到一定程度,调用 loadNext() 方法异步加载下一号段。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void loadNext() {
          // double check
          if (next == null && !isLoadingNext) {
          synchronized (lock) {
          if (next == null && !isLoadingNext) {
          isLoadingNext = true;
          executorService.submi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 无论获取下个segmentId成功与否,都要将isLoadingNext赋值
          为false
          next = querySegmentId();
          } finally {
          isLoadingNext = false;
          }
          }
          });
          }
          }
          }
          }
        8. 优化手段三:多db支持

          1. 只有一个数据库时,可用性难以保证,当主库挂了会造成申请号段不可用

          2. 另外扩展性差,性能有上限,因为写入是单点,数据库主库的写性能决定ID的生成性能上限,并且难以扩展。

          3. 为了解决此问题,Tinyid 可以增加主库,避免写入单点。为了保证各主库生成的ID不重复,需要为每个主库设置不同的auto_increment初始值,以及相同的增长步长

          4. 例如,有三个主库DB-0,DB-1,DB-2,将auto_increment初始值分别设置为0,1,2,步长都为3,则库DB-0生成0,3,6,9...,库DB-1生成1,4,7,10,库DB-2生成2,5,8,11...;

          5. 但数据库需要增加两个字段delta和remainder,分别表示增长步长和auto_increment初始值。

          txt 复制代码
          id    biz_type      max_id     step     delta     remainder     version
          1       1000         2000      1000       2          0           0
          1.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比如从申请到号段(1000,2000]后,如果delta=3, remainder=0,则这个号段从哪个id开始分配,肯定不是1001,所以这里就需要计算。

          2. 设置好初始id之后,就以delta的方式递增分配。因为会先递增,所以会浪费一个id,所以做了一次减delta的操作,实际会从999开始增,第一个id还是1002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Result nextId() {
          init();
          // 先自增
          long id = currentId.addAndGet(delta);
          if (id > maxId) {
          return new Result(ResultCode.OVER, id);
          }
          if (id >= loadingId) {
          return new Result(ResultCode.LOADING, id);
          }
          return new Result(ResultCode.NORMAL, id);
          }
          
          public void init() {
          if (isInit) {
          return;
          }
          // double check
          synchronized (this) {
          if (isInit) {
          return;
          }
          long id = currentId.get();
          if (id % delta == remainder) {
          isInit = true;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delta; i++) {
          id = currentId.incrementAndGet();
          if (id % delta == remainder) {
          // 避免浪费 减掉系统自己占用的一个id
          currentId.addAndGet(0 - delta);
          isInit = true;
          return;
          }
          }
          }
          }
          1. 在决定数据源时,使用一下方法

          ```java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determineCurrentLookupKey() {
          // 只有一个数据源时
          if(dataSourceKeys.size() == 1) {
          return dataSourceKeys.get(0);
          }
          // 多个数据源时,随机选择一个
          Random r = new Random();
          return dataSourceKeys.get(r.nextInt(dataSourceKeys.size()));
          }
          ```
          
          1. 从上面可以看出,如果有多个数据源,则随机选择一个,所有生成的id不是严格单调递增的,而是趋势递增,能满足大部分业务场景
        9. 优化手段四:分布式部署

          1. 虽然数据库单点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是单个服务选择多个数据库,服务挂了怎么办,服务单点问题并没有解决。

          2. 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将服务部署到多个机房的多台机器。但是问题又随之而来,多个服务之间怎么协调

          3. 在Spring Cloud中微服务多实例部署,可以将其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然后在客户端使用负载均衡算法访问服务。或者在服务端使用反向代理,为多实例做负载均衡

          4. 但是Tinyid 作为一个独立服务部署,引入这些组件将增加维护成本,所以呢,Tinyid 提供了SDK,在SDK中做了客户端负载均衡(随机算法)。

          java 复制代码
          private String chooseService(String bizType) {
          List<String> serverList = TinyIdClientConfig.getInstance().getServerList();
          String url = "";
          if (serverList != null && serverList.size() == 1) {
          url = serverList.get(0);
          } else if (serverList != null && serverList.size() > 1) {
          // 多实例部署时,随机选择一个服务
          Random r = new Random();
          url = serverList.get(r.nextInt(serverList.size()));
          }
          url += bizType;
          return url;
          }
相关推荐
yx9o18 分钟前
Kafka 源码 KRaft 模式本地运行
分布式·kafka
W Y21 分钟前
【架构-37】Spark和Flink
架构·flink·spark
Gemini199542 分钟前
分布式和微服务的区别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G丶AEOM43 分钟前
分布式——BASE理论
java·分布式·八股
P.H. Infinity7 小时前
【RabbitMQ】03-交换机
分布式·rabbitmq
龙哥·三年风水9 小时前
群控系统服务端开发模式-应用开发-个人资料
分布式·php·群控系统
Dann Hiroaki9 小时前
GPU架构概述
架构
茶馆大橘9 小时前
微服务系列五:避免雪崩问题的限流、隔离、熔断措施
java·jmeter·spring cloud·微服务·云原生·架构·sentinel
coding侠客10 小时前
揭秘!微服务架构下,Apollo 配置中心凭啥扮演关键角色?
微服务·云原生·架构
lipviolet11 小时前
架构系列---高并发
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