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缓冲区(简单理解)

1. 缓冲区是什么

缓冲区就是一段内存空间。

2. 为什么要有缓冲区

IO写入有两种:

  • 写透模式(WT) 成本高,效率低
  • 写回模式(WB) 成本低,效率高

写透模式:每次的文件写入都要立即刷新到文件所在的磁盘上,一次不论写多少大小的内容。

写回模式:先把内容存下来,存到缓冲区中,等到到了一定条件,再统一刷新到磁盘上

因为磁盘是电脑上的一个外设,也是唯一的机械设备,对其的读写速度相当慢,而内存相比磁盘是相当快的,所以如果采用写透模式,就会拖慢计算机的整体效率

写回模式采取一定的刷新策略:1.立即刷新 2.行刷新(\n),3. 满刷新,

对应的特殊情况:1. 用户强制退出, 2. 进程退出

3. 缓冲区在哪里

那么缓冲区在哪里呢?

谁提供的函数接口,谁就要提供缓冲区的实现,缓冲区在哪里也就有根据了

比如c语言的fprintf(),就有对应的缓冲区,缓冲区由c标准库提供,他会在用户空间定义一块空间作为缓冲区。准确的说,就是在FILE结构体中

操作系统的接口write也有对应的缓冲区,在内核空间。

c语言层面的缓冲区,最后还是要给内核空间的缓冲区,c++缓冲区要给c语言的缓冲区,所以一般越底层的接口,速度越快。

cpp 复制代码
// 测试IO接口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close(1);
    int fd = open("log.txt", O_WRONLY | O_CREAT | O_TRUNC, 0666);
    if (fd < 0)
    {
        perror("open");
        return 1;
    }

    printf("print\n");
    fprintf(stdout, "fprintf\n");
    fputs("fputs\n", stdout);
    write(fd, "write\n", sizeof "write\n");
    perror("perror");

    // fflush(stdout);
    // close(fd);
    fork();
}

没有fflush文件log.txt的内容

fflush后文件的内容

我们发现两次打印的内容不同,其中c语言的函数接口都打印了两次,而系统的打印接口只有一次

这是为什么呢?

fork创建子进程会在用户空间上刷新的时候会发生写时拷贝,缓冲区的内容也会拷贝一份,再刷新的时候就会有两份内容,而write属于内核级的内存空间,并没有影响。

相关推荐
风静如云1 小时前
OpenBMC:BmcWeb定义service
linux
sszdzq1 小时前
Docker
运维·docker·容器
book01211 小时前
MySql数据库运维学习笔记
运维·数据库·mysql
leoufung1 小时前
VIM FZF 安裝和使用
linux·编辑器·vim
bugtraq20212 小时前
XiaoMi Mi5(gemini) 刷入Ubuntu Touch 16.04——安卓手机刷入Linux
linux·运维·ubuntu
xmweisi2 小时前
【华为】报文统计的技术NetStream
运维·服务器·网络·华为认证
VVVVWeiYee2 小时前
BGP配置华为——路径优选验证
运维·网络·华为·信息与通信
陆鳐LuLu3 小时前
日志管理利器:基于 ELK 的日志收集、存储与可视化实战
运维·elk·jenkins
CodeWithMe3 小时前
[ Vim ] 常用命令 and 配置
linux·编辑器·vim
DC_BLOG3 小时前
Linux-GlusterFS进阶分布式卷
linux·运维·服务器·分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