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缓冲区(简单理解)

1. 缓冲区是什么

缓冲区就是一段内存空间。

2. 为什么要有缓冲区

IO写入有两种:

  • 写透模式(WT) 成本高,效率低
  • 写回模式(WB) 成本低,效率高

写透模式:每次的文件写入都要立即刷新到文件所在的磁盘上,一次不论写多少大小的内容。

写回模式:先把内容存下来,存到缓冲区中,等到到了一定条件,再统一刷新到磁盘上

因为磁盘是电脑上的一个外设,也是唯一的机械设备,对其的读写速度相当慢,而内存相比磁盘是相当快的,所以如果采用写透模式,就会拖慢计算机的整体效率

写回模式采取一定的刷新策略:1.立即刷新 2.行刷新(\n),3. 满刷新,

对应的特殊情况:1. 用户强制退出, 2. 进程退出

3. 缓冲区在哪里

那么缓冲区在哪里呢?

谁提供的函数接口,谁就要提供缓冲区的实现,缓冲区在哪里也就有根据了

比如c语言的fprintf(),就有对应的缓冲区,缓冲区由c标准库提供,他会在用户空间定义一块空间作为缓冲区。准确的说,就是在FILE结构体中

操作系统的接口write也有对应的缓冲区,在内核空间。

c语言层面的缓冲区,最后还是要给内核空间的缓冲区,c++缓冲区要给c语言的缓冲区,所以一般越底层的接口,速度越快。

cpp 复制代码
// 测试IO接口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close(1);
    int fd = open("log.txt", O_WRONLY | O_CREAT | O_TRUNC, 0666);
    if (fd < 0)
    {
        perror("open");
        return 1;
    }

    printf("print\n");
    fprintf(stdout, "fprintf\n");
    fputs("fputs\n", stdout);
    write(fd, "write\n", sizeof "write\n");
    perror("perror");

    // fflush(stdout);
    // close(fd);
    fork();
}

没有fflush文件log.txt的内容

fflush后文件的内容

我们发现两次打印的内容不同,其中c语言的函数接口都打印了两次,而系统的打印接口只有一次

这是为什么呢?

fork创建子进程会在用户空间上刷新的时候会发生写时拷贝,缓冲区的内容也会拷贝一份,再刷新的时候就会有两份内容,而write属于内核级的内存空间,并没有影响。

相关推荐
ManThink Technology16 分钟前
LoRaWAN网关:连接私有服务器是“可行”还是“明智”?
运维·服务器
t***82111 小时前
华为数据中心CE系列交换机级联M-LAG配置示例
服务器·华为·php
U***74691 小时前
Linux(CentOS)安装 MySQL
linux·mysql·centos
3***g2051 小时前
Linux系统离线部署MySQL详细教程(带每步骤图文教程)
linux·mysql·adb
J***Q2921 小时前
DevOps金融服务安全要求
运维·安全·devops
Dovis(誓平步青云)1 小时前
《内核视角下的 Linux 锁与普通生产消费模型:同步原语设计与性能优化思路》
linux·运维·性能优化
D***t1311 小时前
DevOps技能提升路径
运维·devops
xu_yule1 小时前
Linux_13(多线程)页表详解+轻量级进程+pthread_create
linux·运维·服务器
草莓熊Lotso3 小时前
Git 分支管理:从基础操作到协作流程(本地篇)
大数据·服务器·开发语言·c++·人工智能·git·sql
江湖有缘3 小时前
Linux系统之htop命令基本使用
linux·运维·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