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希赛相关视频课程汇总整理而成,个人笔记,仅供参考。
基本概念
数据库通常是指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在(外存上的相互联系的数据的集合)应用数据库主要目的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三级模式/两级映像:
数据库系统设计员可通过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来描述(视图层、逻辑层和物理层)上的数据特性;
数据库的视图、基本表和存储文件的结构分别对应(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分别通过修改(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模式)的映像来保证的。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中数据(完整性 )是指数据库的正确性和相容性,以防止合法用户向数据库加入不符合语义 的数据;(安全性 )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 地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并发控制 )是指在多用户共享的系统中,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不受破坏,避免用户得到不正确的数据。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概念数据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强调其语义表达功能,易于用户理解。
数据仓库的基本特性 :
面向主题、数据是集成的、相对稳定和反映历史变化的
OLTP和OLAP :
事务管理
事物的基本概念
定义 :
事务是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逻辑单位,即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都应该以事务的方式执行。
事务的四个特性(ACID):
①原子性(Atomicity)
"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数据库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逻辑工作单位
②一致性 (Consistency)
③隔离性 (Isolation)
④持久性(Durability)
SQL标准规定当一条SQL语句被执行,就隐式地开始了一个事务
ROLLBACK 事务回滚,表示事务非成功地结束;
COMMIT 事务提交,表示事务成功结束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脏读:读取事务 未提交的 修改 之后的数据;
幻读:读取事务 未提交的 增删 之后的数据;
不可重复读:多次读取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一般采用(封锁)
并发控制技术加锁 :
排它锁 (简称X锁) 又称写锁
如果事务T对数据A加上排他锁后,则其他事务不能再对A加任任何类型的封锁。
共享锁 (简称S锁) 又称读锁
如果事务T对数据A加上共享锁后,则其他事务只能对A再加共享锁,不能加排他锁
封锁协议:
三级封锁协议
一级封锁协议 解决丢失更新问题;
事务T 在修改数据A之前必须先对其加上排他锁(不加锁直接修改数据是被禁止的,一定要加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二级封锁协议 解决了读"脏"数据;不能保证可重复读;
在一级封锁协议的基础上,加上事务Y 在读取数据A之前先对其加共享锁,读完后即可释放共享锁
三级封锁协议 防止丢失修改、不读"脏"数据、防止了不可重复度
在一级封锁协议的基础上,加上事务Y 在读取数据A之前先对其加共享锁,知道整个事务全部完成后才释放共享锁。
两段锁协议 :
更加直接,可能产生死锁,是可串行化调度的充分条件(即满足可串行化的不一定遵循两段锁协议)
避免活锁解决方法 :
先来先服务
避免死锁解决方法 :
①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死锁的发生;
②允许发生死锁,并采用一定手段定期诊断系统中是否有死锁,如果发现了死锁则立即解除掉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恢复 Undo/Redo
Undo
撤销事务 将未完成的事务撤销,使数据库恢复到执行前的正确状态;
Redo
重做事务 对已经提交的事务重新执行
事务故障的恢复由系统自动完成,对用户是透明的
系统故障的恢复是在系统重启之后自动执行的
介质故障的恢复需要DBA的介入
应用题训练1-数据库并发控制
题目:
同时预定时,可能会产生一个客户订不到或者把同一房订给两个客户
(1)出现问题:丢失修改,客户1预定a1数量房间后,对空房数量的修改被T2的修改覆盖,造成数据不一致。
(2)如上表:XLOCK(A),x1=R(A), W(A, x1-a1), XLOCK(B), UNLOCK(A), W(B1, a1), UNLOCK(B), XLOCK(A), x2=R(A), W(A, X2-A2), XLOCK(B),UNLOCK(A), W(B2,a2),UNLOC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