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中的单例模式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单例模式模板

本节来讨论下,在框架代码中,怎样设计单例模式


考虑这种场景:

框架的开发者写了一个类 Config用来管理整个程序运行周期中的配置文件,整个程序中应该只有一个配置文件类,所以站在框架开发者的角度,这个类就应该是全局单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例模式应用场景,单例模式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场景,比如:日志记录,线程池管理等)

框架开发者为这个Config类提供了很多通用函数,也有一部分虚函数(站在框架设计者的角度,我们只能尽可能的考虑更多场景,提供一系列的通用函数;但是并不知道这个Config类能否满足所有的情况下的需求,如果可以满足需求,那么直接使用Config类的对象作为全局对象即可;如果满足不了需求,那么就需要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主动继承这个类,重写虚函数,或者是添加一些自定义函数,然后将应用程序开发者的设计的类的对象作为全局对象),当然Config类还有一个和其他单例类一样的静态函数 static Config* getInstance();用来获取全局单例对象

站在框架开发者的角度,是提供了一些通用的功能,也支持对类Config的扩展(继承Config,重写虚函数)

在程序运行时(应用程序开发者),能通过框架设计者提供的 static Config* getInstance();来获取到全局单例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Config的实例,也可能是Config的子类的实例

那么框架设计者的这个类Config应该如何设计呢?

  • 框架开发者考虑到应用程序在运行时,不一定是直接使Config类的对象,有可能还会使用Config的子类对象,所以可以将getInstance()设计为模板函数, 并需要在类Config中添加一个静态成员变量,保存类的指针,如果应用程序未对Conifg类做扩展,那么这个指针指向类Config的对象,如果应用程序做出扩展,那么这个指针指向类Config的子类对象:
cpp 复制代码
//框架中的 Config 类
Config* Config::m_ins = nullptr;
class Config
{
public:
	template <typename T=Config>
    static T* getInstance() 
    {
        if (m_ins != nullptr)
        {
            return dynamic_cast<T*>(m_ins);
        }
        return nullptr;
    }
    
    static void setGlobalConfig(Config* ins)
    {
    	m_ins = ins;
    }
	
	int getValue() {}
	virtual void restoreValue() {}

protected:
    Config() {}
    ~Config() {}

static Config* m_ins;
};

//应用程序对Config类做扩展
class CustomConfig: public Config 
{
	// 特定于CustomConfig的函数和数据
public:
    CustomConfig() {}
    ~CustomConfig() {}
	void getCustomValue() {}
	virtual void restoreValue() override {}
};


	//使用时
    std::unique_ptr<CustomConfig> cfg = std::make_unique<CustomConfig>();
    Config::setGlobalConfig(cfg.get());
    
	Config::getInstance()->getValue();		//使用Config 类提供的基础函数
	Config::getInstance<CustomConfig>()->getCustomValue(); // 使用 CustomConfig类中的特有函数

用过Qt的同学们可以回过头想想,Qt的qApp是不是也是类似,源码如下;这里的QCoreApplication 就对应着我们的Config类,并且Qt和我们一样,并不知道当前设计的类是否足够用户使用;这里的QApplication就对应着CustomConfig

我们可以在程序中使用 qApp 获取到全局的 QApplication对象,就对应着我们可以使用getInstance<>()模板函数获取到全局的Custom类对象,

这里的self 指针,就是我们上面的 m_ins 指针,只不过QCoreApplication中没有一个类似于setGlobalConfig()的函数为self赋值,self指针的赋值操作,是Qt框架内部完成的, 所以才导致qApp这个宏定义是在QApplicaiton中,而不是在QCoreApplication中,这么一比较下来,我们当前的设计,比Qt具有更高的扩展性

cpp 复制代码
#define qApp (static_cast<QApplication *>(QCoreApplication::instance()))
static QCoreApplication *instance() { return self; }

进一步思考:

上述例子中,我们演示的是用程序开发者对Config类做了扩展,使用了自定义的类CustomConifg类对象作为全局单例

思考:那如果我们设计的Config类就足够满足应用程序的使用场景,那么应用程序开发者就不需要对Config类做扩展,他希望直接使用Config类对象就够了,那么代码又该如何写呢?

cpp 复制代码
    std::unique_ptr<Config> cfg = std::make_unique<Config>();	//主动创建
    Config::setGlobalConfig(cfg.get());	//设置全局单例对象
    
	Config::getInstance()->getValue();		//使用Config 类提供的基础函数

这样是否增加了应用程序开发者的使用负担了呢? 对于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他希望直接就能通过Config::getInstance()函数获取到全局的 Config类对象,而不是还需要他自己去创建对象,并且设置给全局,因为他并没有对Config类做任何扩展

回到框架设计者的角度,那么这个Config类又该如何设计呢?

回答:可否在第一次使用Config::getInstance()函数时,如果类对象没有指定,那么就创建一个默认的对象?

cpp 复制代码
	template <typename T=Config>
    static T* getInstance() 
    {
        if (m_ins == nullptr)	//创建Config类对象,或者是子类对象
        {
        	static std::mutex mu;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u);
            if (m_ins == nullptr)
            {
                m_ins = new T();
            }
        }
        
        if (m_ins != nullptr)
        {
            return dynamic_cast<T*>(m_ins);
        }
        return nullptr;
    }

//使用
Config::getInstance()->getValue();	//第一次调用时,会主动创建一个Config类对象作为全局单例
Config::getInstance<CustomConfig>()->getCustomValue(); //第一次调用时,会主动创建一个CustomConfig类对象作为全局单例

这样就免去了应用程序使用时,主动创建对象,并将对象设置为全局对象的过程;变成了在应用程序第一次使用 Config::getInstance<>()模板函数时,去创建对象,也就是通俗的懒汉式单例模式;


继续思考

思考:如果这里的Config构造函数需要参数,或者CustomConfig类构造函数需要参数,那么框架中的getInstance()函数又该如何设计?

回答:只需要将getInstance()模板函数设计成支持可变参数的模板即可,我们这里假设CutomConfig类需要两个int类型的参数:

cpp 复制代码
    template<typename T = Config, typename ...Args>
    static T* getInstance(Args&&... args)
    {
        if (m_ins == nullptr)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u);
            if (m_ins == nullptr)
            {
                m_ins = new T(std::forward<Args>(args)...);
            }
        }
        return static_cast<T*>(m_ins);
    }

使用:

cpp 复制代码
	Config::getInstance<CustomConfig>(10, 20)->getCustomValue(); //使用两个int类型参数,构造全局CustomConfig类对象,并调用自定义函数

到这里,我们框架中的这个Config类是否已经足够完美了呢?


思考: 站在应用程序开发者的角度, 以上的方式,除了在首次创建CustomConfig类对象时,需要传递参数,并且应用程序开发者想要使用CustomConfig类对象时,都需要传递参数,并且后续传入的参数已经失去了作用,因为全局对象已经使用首次的参数创建好了,后续即使传递参数,也不会再创建新的对象,这样明显不合理了; 如果能做到仅仅在第一次创建对象时传递参数,后续使用不需要再传构造参数,那么还可以接受;

那么框架设计者应该如何更进一步设计这个 Config 类呢?

参考上一节,我们同样可以使用一个不带参数的 getInstance()函数作为重载:

cpp 复制代码
    template<typename T = Config, typename ...Args>
    static T* getInstance(Args&&... args)
    {
        if (m_ins == nullptr)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u);
            if (m_ins == nullptr)
            {
                m_ins = new T(std::forward<Args>(args)...);
            }
        }
        return static_cast<T*>(m_ins);
    }

	//重载版本,无需传递构造参数的 getInstance() 函数
    template<typename T = Config>
    static T* getInstance()
    {
        return static_cast<T*>(m_ins);
    }

使用:

cpp 复制代码
 Config::getInstance<CustomConfig>(10, 20)->getCustomValue();	//首次使用参数创建全局类对象
 Config::getInstance<CustomConfig>()->getCustomValue();	//需后续无需参数,使用类对象

返璞归真

从头到尾,思考和改动了这么多次,读者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呢?

我还是觉得,使用 setGlobalConfig()的方式最好,我们后面的思考和改进,都是在针对应用程序开发者会怎样使用这个Config类? 应用程序开发者在使用Config类时会有哪些可能的槽点?而发起的;于是我们站在框架设计者的角度针对可能的使用场景,做出相应的改进。

我认为无论应用程序开发者觉得最开始的Config类是否足够使用,他都应该在应用程序代码中,主动的创建Config (或子类)对象,并调用setGlobalConfig函数,将其设置为全局单例。

结尾

非常感谢你能认真看完这篇文章,如果它对你有所帮助,我将倍感荣幸。

相关推荐
OTWOL1 小时前
两道数组有关的OJ练习题
c语言·开发语言·数据结构·c++·算法
QQ同步助手1 小时前
C++ 指针进阶:动态内存与复杂应用
开发语言·c++
信徒_1 小时前
常用设计模式
java·单例模式·设计模式
qq_433554541 小时前
C++ 面向对象编程:递增重载
开发语言·c++·算法
易码智能1 小时前
【EtherCATBasics】- KRTS C++示例精讲(2)
开发语言·c++·kithara·windows 实时套件·krts
ཌ斌赋ད2 小时前
FFTW基本概念与安装使用
c++
薄荷故人_2 小时前
从零开始的C++之旅——红黑树封装map_set
c++
悲伤小伞3 小时前
C++_数据结构_详解二叉搜索树
c语言·数据结构·c++·笔记·算法
m0_675988234 小时前
Leetcode3218. 切蛋糕的最小总开销 I
c++·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
code04号7 小时前
C++练习:图论的两种遍历方式
开发语言·c++·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