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是程序设计中的一种设计模式,其核心概念是为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此时可以通过一个代理对象来实现间接引用。
代理模式涉及的主要角色包括:
- 抽象主题角色(Subject):声明了真实主题和代理主题的共同接口,这样在任何使用真实主题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代理主题。
- 真实主题角色(RealSubject):定义了代理角色所代表的真实对象,即实现了业务逻辑的对象。
- 代理角色(Proxy):实现抽象主题角色,是真实主题的代理,通过真实主题的业务逻辑方法来实现抽象方法,并可以附加自己的操作。
代理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 职责清晰:真实的角色就是实现实际的业务逻辑,不用关心其他非本职责的事务,通过代理完成事务,使得编程更加简洁清晰。
- 中介和保护作用: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起到了中介和保护目标对象的作用。
- 高扩展性:代理模式允许在不修改原始类的情况下,为原始类添加额外的功能。
代理模式的主要使用场景包括:
- 远程代理:当对象位于不同的地址空间中时,可以通过远程代理来访问对象。远程代理可以隐藏对象的具体实现细节,并提供网络通信的功能。
- 虚拟代理:当对象的创建和初始化过程比较耗时时,可以使用虚拟代理来延迟对象的创建。虚拟代理会在需要时才创建实际的对象,并在创建完成后将请求转发给实际对象。
- 安全代理:当需要对对象的访问进行控制时,可以使用安全代理。安全代理会在客户端访问目标对象之前进行权限验证,确保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客户端才能访问目标对象。
代码实现方面,代理模式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是由程序员创建或工具生成代理类的源码,再编译代理类;而动态代理是在运行阶段才指定代理对象。
总的来说,代理模式是一种灵活且强大的设计模式,可以在不修改原始类的情况下为对象提供额外的功能或控制访问,适用于各种需要间接引用或控制对象访问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