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效能工具之智能CommitMessage

01 背景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的迅猛增长,各种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在研发全流程的效能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贯穿全流程的提效和质量工具,比如针对成本较高的Oncall,首先出现了高质量的RAG助手;在开发阶段的Copilot、Comate、Tabnine等辅助编程应工具;在测试阶段,也有缺陷检查、安全合规检查、智能Code Review等工具;哪怕在交付阶段,也有替代人工的自动化Agent...

当使用git commit提交代码时,需要写繁杂的CommitMessage,有时候写了后却不符合提交规范被hook,有时候还被CodeReview的同学点评写不到点上...智能CommitMessage就是这样一个小助手,帮你按照提交规范自动生成符合规范的CommitMessage。

以百度APP 的提交规范为例,规范包括提交类别、产品版本、需求卡片、变更摘要等,其中类别又包括:功能、更新、优化、提测、上车、Merge、FixBug等,手动抒写较为复杂。

按照CommitMessage的组合标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规范格式 + 变更摘要:

CommitMessage组成部分

  • 普通摘要类:提交规范格式 + 变更摘要
  • FixBug类:提交规范格式 + 变更摘要(包括bug原因、影响、修复方式等)

其中运用大模型能力生成变更摘要部分,而提交规范格式及其他标签由个性化插件定制,即可对不同业务线/产品线可定制符合提交规范的CommitMessage。

智能CommitMessage的最终使用效果如下:查看原文

git aicommit 用法示例

下面就以智能CommitMessage为例,介绍下大模型效能工具开发流程,主要包括:

  • 简单的功能设计
  • 应用指标和模型评估指标
  • 大模型数据处理过程
  • 模型性能优化的几种方式

02 功能与设计

用户入口一:git aicommit

Git是高效便捷的版本控制系统,虽然百度APP移动端已经多仓库化,随着组件化进程的完善,有至少有一半的需求不需要跨仓库提交而使用Git。

用户入口二:mgit aicommit

MGit (https://github.com/baidu/m-git)是百度自研的一套开源的、基于Git的多仓库管理工具,针对多仓库的应用场景安全地、高效的管理多个Git仓库,在基础版本之上增加MGit插件即可扩展或者修改原命令。

对入口的基本要求:

  1. Git/MGit入口的使用不影响原有git/mgit commit功能的使用,只是能力扩展
  2. 保证Git和MGit的入口分离的同时,保证功能统一,低成本维护

处理方式:抽象实现共用模块git-aicommit,该模块由MGit插件和Git alias命令直接调用,开发语言选型ruby,便于 MGit 插件直接调用。

git-aicommit模块:提取所有提交仓库中Git暂存区内的变更内容,请求模型服务生成Commit Message。

  • MGit/Git入口,即用户使用入口,对于MGit插件可以参考MGit如何扩展(https://github.com/baidu/m-git);Git Alias按如下配置即可:

    给 git 添加 Alias:git aicommit

    $ git config --global alias.aicommit '!f() { ruby -e '''require "git-aicommit"; MGit::GitAICommit.run(ARGV);''' -- "$@"; }; f'

  • 个性化插件:提交规范的格式定制,任何不同的提交规范均可定制为独立的插件,详细参考下面自定义提交规范章节。

  • 模型服务:接受git-aicommit模块的请求,调用LLM生成CommitMessage摘要内容,加载对应的个性化插件生成最终的CommitMessage。

03 评估指标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

度量指标对于模型选择、后续Prompt调优以及SFT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优化的标准。

生成CommitMessage时,既需要理解变更的代码,也需要生成对应的摘要、评估影响等,生成式大模型适合此类任务,当前生成式大模型在市面上也百花齐放,经过综合评估使用成本(包括数据管理、部署运维、性能调优、Prompt和模型评估)、生成质量、安全风险等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了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的ERNIE4(文心4)。

针对此类摘要任务,常用的度量指标有BLEU Score、ROUGE Score、BERT Score、PPL、MSE等,结合生成CommitMessage的任务特性,最终确定模型和产品的核心指标:

  • 模型性能指标:MSE(Mean Squared Error,均方误差),用于衡量生成的文本序列与参考CommitMessage的文本序列之间的语义相似度;
  • 用户使用指标:AR(Acceptance Rate,直接采纳率),也叫用户直接满足度,针对模型服务生成的CommitMessage,用户直接采纳的次数相对于总的使用次数的占比

均方误差MSE(Mean Squared Error)

参考CommitMessage的文本序列,指高质量的、简洁的、准确的、标准的CommitMessage,客观标准是至少包括:为什么修改(Why)、改了什么(What)、影响面(可选),主观标准是人工筛选并提取。

根据定义,计算MSE即计算两段文本的语义相似度差值,简单的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1.文本Embedding向量化:

  • 将两段文本转换为向量表示。大模型时代Embedding的方式太多太多了,这里依然直接选用了千帆的Embedding方式。

2.向量差异计算:

  • 计算两段文本的向量表示间的差异或距离时,我们选择使用余弦相似度;尽管欧几里得距离和马氏距离也是常用的方法,但针对CommitMessage这种长度不一致的向量时,余弦相似度表现更为准确。

3.均方误差计算:

  • 将差异或距离平方,然后计算平均值以得到均方误差。
  • 其中,xi 和 yi 是两段文本在第 i 个维度上的表示,n 是维度数量。

本文多次提交两个概念:

参考CommitMessage:可以是RD生成已提交入库的,也可以由大模型生成、经过人工标注的保证质量的CommitMessage,作为评估的标准yi

生成CommitMessage:由大模型生成的CommitMessage,评估输入的判定项xi

直接采纳率AR(Adoption Rate)

总的使用次数包括3个结果:

  • 直接采纳数 CA
  • 编辑采纳数 CE
  • 拒绝数 CR

04 数据处理

大模型应用开发为了更好的性能(包括生成质量、效率、准确度、采纳率),数据处理的成本投入较高,通常占据整个应用开发投入的相当大的比例,有时甚至可能超过模型训练和调优的工作量。总之,有效和高效的数据处理是提升模型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项目计划和资源分配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数据处理的目标就是管理(增删改/标查)好数据集,产物是各类数据集,数据集的最终应用场景是模型的性能优化(模型选择、Prompt优化、SFT),也就是说,如果不做性能优化,就可以不用做数据处理。

数据集与性能优化的关系如下:

  • 评估集,模型选择、Prompt调优、SFT后都需要评估集对本次调优进行评估,是否比之前的好,是否达到调优的效果
  • 训练集,指用于SFT的标注数据,根据特征从总数据集中筛选
  • 验证集,验证集是用来调整模型超参数,避免过拟合或欠拟合
  • 测试集,SFT后测试是否达到SFT的目的,比如针对某个异常case评估其泛化能力
  • 异常集,标注环节明确的低质量的CommitMessage数据,特别是大模型生成未被直接采纳的数据

这里介绍下大体的过程及其作用,细节不做展开:

  • 定义数据结构:模型数据(需求/bug卡片标题、变更数据)、参考CommitMessage、类别数据(是否bug、变更行、仓库数)、辅助分析数据(产品线、平台、作者、Topic)等
  • 数据采集:来源于:①线上模型服务生成的CommitMessage;②存量RD已提交入库的CommitMessage;③其他开源数据集
  • 数据清洗:去噪、去重等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 标注与注释:标注本条数据作为参考CommitMessage的质量,其他辅助分析信息
  • 分类与管理:抽样配比、过滤筛选、查看等

根据我们当前的数据体量,选择了Pandas(https://pandas.pydata.org/)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它对小规模数据和单机环境提供了够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然而,随着数据体量的逐步增大,Spark(https://spark.apache.org/)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5 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的目标是提升性能指标,包括核心指标均方误差MSE和生成效率,进而提升用户直接采纳率AR,手段包括如下三种:

  • 停止标记(Stop Token),可提升生成效率
  • Prompt优化,可优化MSE指标和提升生成效率
  • SFT可优化MSE指标

5.1 停止标记

当模型对Prompt理解不完全时,容易生成多余的解释或注意事项等无效内容,生成更多的Token导致生成效率降低(生成效率与生成的Token长度直接相关),而所有Transformer模型中都设计有停止标记,比如智能CommitMessage里调用模型的输出是一个Markdown的json,以"%STOP%"结尾,可指定停止标识为"%STOP%"以提高生成效率。

5.2 Prompt优化

简单说Prompt优化就是设计和优化输入Prompts以获得期望的输出。看似一个简单的NLP任务,却又叫Prompt工程?因为需要让大模型更好的理解期望的需求,确实涉及多学科的知识,比如融合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也包括整套工程方法:系统设计、实验设计、质量控制、项目管理等等方面。智能CommitMessage里涉及的两个优化点:

  1. 限制输出内容,明确要求

CommitMessage调用模型的输出要求是Markdown的json,如果模型输出不是正常的json将导致解析异常,此时在Prompt中明确要求『请仅输出内容,不要做任何解释』可避免生成无效内容,提高生成效率和准确性。

  1. Few-shot

Prompt优化里有个优化在限制输出样式的情况下非常有效 --Few-shot,以示例让大模型理解并限制输出样式,要求输出一个Markdown 的多行的 json 数据,样例:

按以下格式输出CommitMessage,只是一个markdown的代码片段,包含在"```json" 和 "```"内,『请仅输出内容,不要做任何解释』:
```json
{
    "summary": string  // 少于30字的中文,简洁的、准确的描述Git Commit Message
    "reason": string  // 分析修复方式,详细描述这个bug出现的具体原因,可以引用代码,少于60字
    "fixup": string  // 分析修复方式,简洁、准确的描述修复方式,可以引用代码,少于30字
}
```

这里的样例不是一个标准的json格式(多行换行时缺少","),大模型可能按照该格式输出,也可能按照正确的json格式输出,所以存在一个异常问题的不确定性,可通过完善该Few-shot完全避免该问题:

按以下格式输出CommitMessage,只是一个markdown的代码片段,包含在"```json" 和 "```"内,『请仅输出内容,不要做任何解释』:
```json
{
    "summary": string,  // 少于30字的中文,简洁的、准确的描述Git Commit Message
    "reason": string,  // 分析修复方式,详细描述这个bug出现的具体原因,可以引用代码,少于60字
    "fixup": string  // 分析修复方式,简洁、准确的描述修复方式,可以引用代码,少于30字
}
```

这里有个类似的概念:Prompt Tuning,Few-shot 和 Prompt Tuning都是优化和调整大型语言模型输入提示的方法,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附上智能CommitMessage的部分Prompt(持续优化中):

通俗易懂的角色描述:基于需求描述和实现该需求的git diff变更代码,自动生成规范的git提交信息。 
需求描述的标题如下:{{%title}}

git diff变更代码如下:
(DIFF-START)
{{%git_diff}} 
(DIFF-END)

任务拆解
1.  解析需求标题: 
提取关键信息,如功能点、问题点等。
对文本进行清洗,去除无关字符和格式。
2.  分析git diff变更代码:
识别变更的文件和代码块。
分析代码变更的类型(如新增、修改、删除等)。
3.  生成Commit Message:
结合需求标题以及代码变更分析,编写Commit Message。 
确保提取的内容符合对应项的要求,如"summary: 少于30字的中文,简洁的、准确的描述Git Commit Message"等。
4.  验证Commit Message: 
检查Commit Message是否清晰、准确。
5.  按以下格式输出CommitMessage,只是一个markdown的代码片段,包含在"`json" 和 "`"内,『请仅输出内容,不要做任何解释』:
```json
{
  "summary": string  // 少于30字的中文,简洁的、准确的描述Git Commit Message
}
```%STOP%

5.3 SFT

因为文心4的模型能力已经有非常出色的生成能力,在这种大模型上做SFT成本非常高,所以一般会采用ERNIE-lite版本或者ERNIE-Speed版本,但是性能稍逊一筹,那如何保证在ERNIE-Speed版本中SFT后既能不降低整体性能,又能优化低质量case?

这里可以采用MoE(Mixture of Experts)的策略,用一个分类器来结合ERNIE4 + (ERNIE-Speed + SFT)各自的优势,即请求优先经过一个分类器,根据请求的特征进行分类请求ERNIE4或者经过SFT后的ERNIE-Speed模型,如下图示例:

部署前记得SFT评估数据集的全量评估,MSE优于线上保证本次SFT后的ERNIE-Speed模型比上次的更好。

SFT的全过程应该包含四个步骤:

  1. 确定目标:优化某个/某类低质量的数据case,微调后达到评估多少分值
  2. 数据准备:基于该case提取低质量case的特征,向数据集里筛选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3. SFT过程:如上图所示
  4. 评估部署:根据抽样配比的评估集进行全量评估,保证本次SFT后的ERNIE-Speed模型比上次的更好

06 自定义提交规范

由于大模型只生成核心的变更摘要或者Fixbug的相关信息,而最终需要组合成各式各样的提交规范格式,所以可以将变化抽象为接口,可扩展python package实现接口达成自定义符合提交规范的CommitMessage,按需动态加载实现的插件。

抽象接口如下:

from abc import ABC, abstractmethod

class IPluginHook(ABC):
    """插件实现的接口定义"""
    @abstractmethod
    def hook_prepare(self, ctx):
        """准备"""

    @abstractmethod
    def hook_is_fix_bug(self, ctx) -> bool:
        """是否fixbug的提交类型,默认false"""

    @abstractmethod
    def hook_language(self, ctx) -> Language:
        """生成语言,默认中文"""

    @abstractmethod
    def hook_generate_variables(self, ctx):
        """生成模板的变量"""

    @abstractmethod
    def hook_generate_message(self, ctx) -> str:
        """根据模板和变量,生成CommitMessage
        @warning: 该方法插件必须实现,否则将报出异常
        """

加载某个插件的某个版本时,根据pkg_resources判定是已加载,然后配合 importlib进行import_module或者reload即可实现动态加载插件

def __install_plugin(pkg_name: str, version: str):
    """安装插件"""
    subprocess.check_call([sys.executable, '-m', 'pip', 'install', f"{pkg_name}=={version}"])
    return __load_module(pkg_name, force=True)

def __load_module(pkg_name: str, force: bool = False):
    """加载module"""
    module_name = __module_name(pkg_name)
    loaded_module = sys.modules.get(module_name)
    if loaded_module is not None:
        if force:
            m = importlib.reload(loaded_module)
            importlib.reload(pkg_resources)
            return m
        return loaded_module
    m = importlib.import_module(module_name)
    importlib.reload(pkg_resources)
    return m

07 未来

大模型对各类语言的代码理解上展现了卓越的能力,但对专有词汇、特定配置、固定格式等的理解依然存在不足,都需要合适的数据集来逐步优化;并且git diff获取的变更内容有限,受限于模型Token的限制,理解时缺少代码的上下文、依赖关系的关联导致生成质量存在瓶颈,结合RAG或许是一个较好的方式;使用入口的交互性、自定义提交规范都可以更AI,总之:AI Native 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END------------------

参考资料:

[1] LangChain:https://www.langchain.com/

[2] git: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asics-Git-Aliases

[3] pandas:https://pandas.pydata.org/

[4] Spark:https://spark.apache.org/

[5] 百度千帆:https://console.bce.baidu.com/qianfan/overview

[6] Prompt工程 大模型的应用与实践:https://zhuanlan.zhihu.com/p/668200325

推荐阅读:

基于afx透明视频的视觉增强前端方案

百度一站式数据自助分析平台(TDA)建设

浅析如何加速商业业务实时化

登录系统演进、便捷登录设计与实现

一文带你完整了解Go语言IO基础库

相关推荐
好评笔记4 小时前
多模态论文笔记——VDT
论文阅读·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模型·aigc·transformer·面试八股
微学AI16 小时前
GPU算力平台|在GPU算力平台部署可图大模型Kolors的应用实战教程
人工智能·大模型·llm·gpu算力
木亦汐丫1 天前
大模型从零开始——提示工程 Prompt
大模型·prompt·cot·思维链·上下文学习·icl·post-training
AI明说1 天前
大模型开发 | RAG在实际开发中可能遇到的坑
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rag
Canliture1 天前
ICSE‘25 LLM Assistance for Memory Safety
重构·大模型·静态分析·软件工程·缺陷检测·内存安全·读论文
KuaFuAI1 天前
百度“秒哒”能开始内测了?李彦宏:假!
人工智能·百度·aigc·码上飞·ai产品榜·一句话生成一个应用
herosunly2 天前
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璀璨年代
人工智能·大模型·年度总结·博客之星
小南AI学院2 天前
小南每日 AI 资讯 | 2025年AI泡沫破裂? | 25/01/24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百度
LucianaiB2 天前
Python之百度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
python·百度·信息可视化·ipython
HyperAI超神经2 天前
直接设计目标属性材料!微软MatterGen模型重磅开源,用生成式AI重新定义材料逆向设计新范式
人工智能·microsoft·大模型·生成式ai·nature·材料设计·逆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