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ov8和Yolov10的差异以及后处理实现

Yolo模型可分为4个维度的概念

模型版本、数据集、模型变体(Variants)、动态/静态模型。

Yolo各模型版本进展历史

Yolov(2015年华盛顿大学的 Joseph Redmon 和 Ali Farhadi 发布)

Yolov2(2016年Joseph Redmon发布)

Yolov3(2018年Joseph Redmon发布)

Yolov4(2020年Alexey Bochkovskiy发布)

Yolov5(2018年Glen Jocher发布)

Yolov6(2022年美团团队发布)

Yolov7(2022年WongKinYiu发布)

Yolov8(2023年Ultralytics发布)

Yolov9(2023年发布)

Yolov10(2024年清华大学团队发布)

其中Yolov10是刚刚2024年5月底才刚发布的,其中v10实现了一个无NMS的架构,具有一致的双重分配,显著减少了后处理时间,并改善了整体延迟,让后处理变得更简单很多。

数据集(用于训练)

COCO(Common Objects in Context)

COCO旨在鼓励对各种对象类别的研究,通常用于对计算机视觉模型进行基准测试。
COCO 包含 330K 张图像,其中 200K 张图像带有对象检测、分割和字幕任务的注释。
该数据集仅包含80 个 对象类别,包括汽车、自行车和动物、雨伞、手提包和运动器材等常见对象。
用途主要是拿来比较各种AI模型的优劣的,不适合实际商业用途。
COCO数据集下载地址:https://cocodataset.org/#download

OIV7(Open Image V7 )

Open Image V7 是 Google 倡导的多功能、广泛的数据集。它旨在推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拥有大量标注有大量数据的图像900万张,在边界框标注的 190 万张图像中,支持涵盖 600 个 对象类别,包含的 1600 万个边界框。这些边界框主要由专家手工绘制,确保高精度。数据集总体积有561GB。
数据集下载地址: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openimages/web/download_v7.html

注:目前Yolov8有Open Image V7和COCO两种数据集已经有别人训练好了的权重文件。
而Yolov10因为是刚出来只找到COCO一种数据集训练好的权重文件,也就是说Yolov10只能识别80种 物体,除非我们自己去训练。

模型变体(Variants)

下面只列出来我有尝试过导出了的:
YOLOv8-N / YOLOv10-N:适用于资源极其受限的环境的纳米版本。
YOLOv8-S / YOLOv10-S:平衡速度和准确度的小型版本。
YOLOv8-M / YOLOv10-M:适用于通用用途的中型版本。
YOLOv10-B:平衡版本,宽度增加,准确度更高。
YOLOv8-L / YOLOv10-L:大型版本,以增加计算资源为代价,实现更高的准确度。
YOLOv8-X / YOLOv10-X:超大型版本,可实现最大准确度和性能。
注:v10有6种,v8只有5种。
v8和v10的coco数据集分别占体积大小见下截图:

动态/静态模型

模型支持导出成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是[1,3,640,640],要求宽高符合32对齐。

动态模型则没有要求,其中v8的动态模型会随着输入尺寸不同,输出的尺寸会跟着变化。

而v10输入尺寸无论怎样,输出的尺寸都是固定的[1,300,6]。

我已将动态静态两种处理方式都融合在一份代码上,根据加载后的模型推理后的输出长度是否等于1800来判断是否是v10,均可在其内部进行处理。

Demo截图

Yolov8的后处理代码:

复制代码
std::vector<YoloResult> filterYolov8Detections(
    float* inputs, float confidence_threshold,
    int num_channels, int num_anchors, int num_labels,
    int infer_img_width, int infer_img_height
    )
{
    std::vector<YoloResult> detections;
    cv::Mat output =
        cv::Mat((int)num_channels, (int)num_anchors,
                CV_32F, inputs).t();

    for (int i = 0; i < num_anchors; i++) {
        auto  row_ptr    = output.row(i).ptr<float>();
        auto  bboxes_ptr = row_ptr;
        auto  scores_ptr = row_ptr + 4;
        auto  max_s_ptr  = std::max_element(scores_ptr, scores_ptr + num_labels);
        float score      = *max_s_ptr;
        if (score > confidence_threshold) {
            float x = *bboxes_ptr++;
            float y = *bboxes_ptr++;
            float w = *bboxes_ptr++;
            float h = *bboxes_ptr;

            float x0 = std::clamp((x - 0.5f * w), 0.f, (float)infer_img_width);
            float y0 = std::clamp((y - 0.5f * h), 0.f, (float)infer_img_height);
            float x1 = std::clamp((x + 0.5f * w), 0.f, (float)infer_img_width);
            float y1 = std::clamp((y + 0.5f * h), 0.f, (float)infer_img_height);

            cv::Rect_<float> bbox;
            bbox.x      = x0;
            bbox.y      = y0;
            bbox.width  = x1 - x0;
            bbox.height = y1 - y0;
            YoloResult object;
            object.object_id = max_s_ptr - scores_ptr;
            object.score = score;
            object.box = bbox;
            detections.emplace_back(object);
        }
    }
    return detections;
}

Yolov10的后处理代码:

复制代码
std::vector<YoloResult> filterYolov10Detections(
    const std::vector<float> &inputs, float confidence_threshold)
{
    std::vector<YoloResult> detections;
    const int num_detections = inputs.size() / 6;
    for (int i = 0; i < num_detections; ++i)
    {
        float left = inputs[i * 6 + 0];
        float top = inputs[i * 6 + 1];
        float right = inputs[i * 6 + 2];
        float bottom = inputs[i * 6 + 3];
        float confidence = inputs[i * 6 + 4];
        int class_id = inputs[i * 6 + 5];

        if (confidence >= confidence_threshold)
        {
            cv::Rect_<float> bbox;
            bbox.x = left;
            bbox.y = top;
            bbox.width = right - left;
            bbox.height = bottom - top;
            detections.push_back({class_id, confidence, bbox});
        }
    }
    return detections;
}
相关推荐
落魄实习生5 小时前
AI应用-本地模型实现AI生成PPT(简易版)
python·ai·vue·ppt
ibrahim7 小时前
Llama 3.2 900亿参数视觉多模态大模型本地部署及案例展示
ai·大模型·llama·提示词
探索云原生11 小时前
在 K8S 中创建 Pod 是如何使用到 GPU 的: nvidia device plugin 源码分析
ai·云原生·kubernetes·go·gpu
SimonLiu00913 小时前
[AI]30分钟用cursor开发一个chrome插件
chrome·ai·ai编程
伯牙碎琴14 小时前
智能体实战(需求分析助手)二、需求分析助手第一版实现(支持需求提取、整理、痛点分析、需求分类、优先级分析、需求文档生成等功能)
ai·大模型·agent·需求分析·智能体
卓琢1 天前
2024 年 IA 技术大爆发深度解析
深度学习·ai·论文笔记
zaim11 天前
计算机的错误计算(一百八十七)
人工智能·ai·大模型·llm·错误·正弦/sin·误差/error
凳子花❀2 天前
市场常见AI芯片总结
ai·gpu
豌豆花下猫2 天前
Python 潮流周刊#82:美国 CIA 如何使用 Python?(摘要)
后端·python·ai
爱学习的小道长2 天前
Python langchain ReAct 使用范例
python·ai·lang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