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ruptor框架提供了多种等待策略,每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以下是这些策略的详细介绍及其适用场景:
1. Block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 使用锁和条件变量进行线程间通信,线程在等待时会进入阻塞状态,释放CPU资源。
- 适用场景 :
- 适合对延迟要求不高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需要最大化CPU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CPU占用。
- 典型应用:批处理系统、日志处理系统。
2. BusySpinWaitStrategy
- 特点 :
- 不释放CPU资源,线程不断循环等待事件。
- 适用场景 :
- 适合对延迟非常敏感的应用。
- 系统有充足的CPU资源,并且能够接受高CPU使用率。
- 典型应用:高频交易系统。
3. LiteBlock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 类似于BlockingWaitStrategy,但实现更轻量级。
- 同样使用锁和条件变量。
- 适用场景 :
- 适合需要节省CPU资源但又不希望完全阻塞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且对延迟要求适中。
- 典型应用:一般的企业应用。
4. LiteTimeoutBlock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 类似于LiteBlockingWaitStrategy,但支持超时等待。
- 使用锁、条件变量和超时机制。
- 适用场景 :
- 适合需要节省CPU资源且有超时机制需求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对延迟要求适中,并希望在等待超时后进行特定处理。
- 典型应用:网络通信应用,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响应。
5. PhasedBackoffWaitStrategy
- 特点 :
- 结合了多种等待策略,根据不同的条件逐步后退。
- 支持多阶段等待,包括忙等待、yield和阻塞等待。
- 适用场景 :
- 适合需要灵活应对不同负载条件的应用。
- 系统资源情况不确定,且需要在不同负载下自动调整等待策略。
- 典型应用:动态负载的应用系统。
6. Sleep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 线程在等待时短暂休眠,降低CPU占用。
- 适用场景 :
- 适合对延迟要求不高且希望减少CPU占用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且不需要高频事件处理。
- 典型应用:后台任务处理。
7. TimeoutBlock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 类似于BlockingWaitStrategy,但支持超时等待。
- 使用锁、条件变量和超时机制。
- 适用场景 :
- 适合需要节省CPU资源且有超时机制需求的应用。
- 系统资源有限,对延迟要求适中,并希望在等待超时后进行特定处理。
- 典型应用:超时网络通信、数据处理任务。
8. YieldingWaitStrategy
- 特点 :
- 使用Thread.yield()方法让出CPU资源,允许其他线程运行。
- 当没有新事件时,线程会进入短暂的休眠状态。
- 适用场景 :
- 适合延迟敏感的应用场景。
- 系统有足够的CPU资源来处理并发任务,并希望在高吞吐量和低延迟之间取得平衡。
- 典型应用:实时数据处理系统。
选择策略的综合建议
- 低延迟,高吞吐量 :
- 使用
BusySpinWaitStrategy
或YieldingWaitStrategy
。
- 使用
- 中等延迟,节省资源 :
- 使用
SleepingWaitStrategy
、LiteBlockingWaitStrategy
或PhasedBackoffWaitStrategy
。
- 使用
- 资源有限,低CPU占用 :
- 使用
BlockingWaitStrategy
或TimeoutBlockingWaitStrategy
。
- 使用
示例代码
使用PhasedBackoffWaitStrategy
java
Disruptor<Holder> disruptor = new Disruptor<>(
new HolderEventFactory(),
bufferSize,
new ThreadFactoryBuilder().setNameFormat("disruptor-thread-%d").build(),
ProducerType.MULTI,
PhasedBackoffWaitStrategy.withLock(
new BusySpinWaitStrategy(),
new BlockingWaitStrategy(),
10, TimeUnit.MILLISECONDS
)
);
通过理解每种策略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等待策略,确保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有效利用系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