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理论篇】模型评估与选择

文章目录

  • [1. 经验误差与过拟合](#1. 经验误差与过拟合)
  • [2. 模型评估方法](#2. 模型评估方法)
    • [2.1 模型评估概念](#2.1 模型评估概念)
    • [2.2 留出法](#2.2 留出法)
    • [2.3 k 折交叉验证法](#2.3 k 折交叉验证法)
    • [2.4 自助法](#2.4 自助法)
    • [2.5 调参与最终模型](#2.5 调参与最终模型)
  • [3. 性能度量](#3. 性能度量)
    • [3.1 均方误差](#3.1 均方误差)
    • [3.2 错误率、精度](#3.2 错误率、精度)
    • [3.3 查准率、查全率](#3.3 查准率、查全率)
    • [3.3 扩展](#3.3 扩展)
    • [3.4 ROC 与 AUC](#3.4 ROC 与 AUC)
    • [3.5 代价敏感错误率与代价曲线](#3.5 代价敏感错误率与代价曲线)
  • [4. 比较检验](#4. 比较检验)
    • [4.1 假设检验](#4.1 假设检验)
    • [4.2 交叉验证 t 检验](#4.2 交叉验证 t 检验)
    • [4.3 McNemar 检验](#4.3 McNemar 检验)
    • [4.4 Friedman检验 与 Nemenyi后续检验](#4.4 Friedman检验 与 Nemenyi后续检验)
  • [5. 偏差与方差](#5. 偏差与方差)

前言:

本文为个人学习笔记

灰色部分且标注为思考的 为个人理解 部分,可能会有错误的地方

黑色部分为文章原文笔记。


1. 经验误差与过拟合

错误率:分类错误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比例。例:m 个样本中有 a 个样本分类错误,错误率
E = a m E = \frac{a}{m} E=ma
精度: 1 − a m 1 - \frac{a}{m} 1−ma
误差:实际预测输出与样本真实输出的差异
训练误差:在训练集上的误差
泛化误差:在新样本上的误差

分类错误率为 0,分类精度为 100% 会导致过拟合,导致泛化能力下降。与之相对的是欠拟合。过拟合无法避免,只能 '缓解'

模型选择:对候选模型的泛化误差进行评估,选择泛化误差最小的模型,减小过拟合现象

2. 模型评估方法

2.1 模型评估概念

选择 测试集 测试学习器对新样本的差别能力,以测试集上的 测试误差 作为 泛化误差 的近似值。通常 测试样本 也是从样本真实分布中 独立同分布采样 得到,测试集应该尽可能 与训练集互斥,即测试集在训练集中尽量未出现、未在训练过程中使用过。

以下是几种模型评估做法

2.2 留出法

将数据集 D 划分为两个互斥的集合 S 和 T。S 作为训练集,T 作为测试集。即 D = S ⋃ T , S ⋂ T = ∅ D = S \bigcup T,S \bigcap T = \varnothing D=S⋃T,S⋂T=∅

在 S 上训练出模型后,用 T 来评估误差,作为泛化误差的估计

S 和 T 要尽可能保持数据分布的一致性。保留类别比例的采样方式称为 分层采样。例如 D 中包含 500 个正例 500 个反例,则 S 应包含 350个正例350个反例,T 中应包含 150个正例150个反例。若 S 、T 中样本类别比例差异很大,则误差估计会因为数据分布差异导致偏差。
S 和 T 中数据分布可能导致模型评估的结果有差别。单次使用留出法得到的估计结果往往不够稳定和可靠。使用留出法时,一般用若干次随机划分、重复进行实验评估后取平均值作为留出法的评估结果。例如进行 100 次随机划分,得到100个结果后取平均值
留出法还会导致一个问题:

若令训练集 S 包含大多数样本,则训练的模型可能更接近 D 训练的模型。但由于 T 较小,评估结果可能不够稳定准确;若令 T 包含更多一些的样本,则 S 训练的模型与 D 训练的模型差异会稍大一些,评估结果与 D 的结果会有更大的差别,从而降低评估真实性。这个问题没有完美解决方案,常见做法是将大约 2/3 ~ 4/5 的样本用于训练,剩余样本用于测试。

2.3 k 折交叉验证法

数据集 D 划分为 k 个大小相似的互斥子集,即
D = D 1 ⋃ D 2 ⋃ . . . ⋃ D k , D i ⋂ D j = ∅ ( i ≠ j ) D = D_1 \bigcup D_2 \bigcup ... \bigcup D_k, D_i \bigcap D_j = \varnothing(i \not = j) D=D1⋃D2⋃...⋃Dk,Di⋂Dj=∅(i=j)

每个子集尽可能保持数据分布的一致性,即从 D 中通过分层采样得到。每次用 k - 1 个子集用于训练,余下子集作为测试集,从而进行 k 次训练和测试,最终得到 k 个结果的均值作为泛化误差近似。

交叉验证法评估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k 的取值。k 常用取值是 10,此时称为 10折交叉验证

与留出法相同,k 个子集同样存在不同的划分方式。为了减小样本划分差异导致的差别,通常需要将数据集划分 p 次,最终评估 p 次 k 折交叉验证结果的均值。例如:10次10折交叉验证
留一法:若 D 中包含 m 个样本,令 k = m,则留一法不受随机样本划分方式的影响,评估结果最准确。但是开销太大了,假设有 100 万样本,不考虑参数影响情况下,要训练100万次

2.4 自助法

自助法 解决了 交叉验证和留出法的 S 小于 D 导致评估结果产生偏差的问题。

给定 m 个样本的数据集 D,对它采样产生数据集 D':每次随机从 D 中复制一个到 D',重复 m 次,复制过的样本还可能被重新复制到 D' 中。显然,有一部分样本会在 D' 中重复出现,另一部分样本不会出现。

样本在 m 次采样中始终不被采到的概率是
( 1 − 1 m ) m (1 - \frac{1}{m})^m (1−m1)m
lim ⁡ m − > ∞ ( 1 − 1 m ) m    ⟹    1 e ≈ 0.368 \lim\limits_{m->∞}{(1 - \frac{1}{m})^m} \implies \frac{1}{e} \approx 0.368 m−>∞lim(1−m1)m⟹e1≈0.368

即通过自助采样,初始数据集中约有 36.8% 的样本未出现在采样数据集 D' 中,于是我们可以用 D' 当作训练集,D - D' 当作测试集。

自助法在数据量较小,难以有效划分测试集、训练集时很有用。但是,自助法产生的数据集改变了初始数据集的数据分布,会引入估计偏差。因此在数据量足够时,用留出法和交叉验证法更常用

2.5 调参与最终模型

大多数学习算法都有参数设定,因此除了对学习算法进行选择,还要对算法参数进行评定,即 调参

测试集 T:用来评估泛化能力
验证集 V:调参

D = S + T + V

数据量小时,可以不区分 T 和 V

3. 性能度量

性能度量:衡量模型泛化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同的性能度量会导致不同的评判结果,模型的好坏是相对的

3.1 均方误差

回归 任务常用的性能度量是 均方误差

3.2 错误率、精度

分类 任务常用 错误率精度

3.3 查准率、查全率

例如二分类问题,可分为

  • 真正例:TP
  • 假正例:FP
  • 真反例:TN
  • 假反例:FN
    显然
    T P + F P + T N + F N = 样例总数 TP + FP + TN + FN = 样例总数 TP+FP+TN+FN=样例总数

    查准率 : p = T P T P + F P 查全率: R = T P T P + F N 查准率: p = \frac{TP}{TP+FP}\\ 查全率:R = \frac{TP}{TP+FN} 查准率:p=TP+FPTP查全率:R=TP+FNTP
    查准率:模型检测为正中,真正的比例
    查全率:所有正例中,模型检测出来的比例

PR曲线

PR曲线,同一个模型不同训练参数,或不同模型,对应一条曲线。

思考

PR曲线为什么画出来是一条线?同一个模型相同参数训练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难道不是一个吗?

因为 pr 曲线是通过修改阈值得到的。例如二分类问题,模型给出的结果是0-1之间的数。假设大于0.5是好瓜,会得到1个点,大于0.6是好瓜,又得到一个点。通过修改不同的阈值表示,可以得到 pr 曲线

  1. 查准率和查全率曲线越靠右上,说明模型越好,即曲线包住别的曲线
  2. 如果2个曲线有交叉点,则根据PR曲线下面积大小判断模型好坏
  3. 根据平衡点 BEP度量,查找 查准率 = 查全率 的取值。图中 A 优于 B 优于 C
  4. F1度量 优于 BEP 度量
    F 1 = 2 ∗ P ∗ R P + R = 2 ∗ T P 样例总数 − T P − T N F1 = \frac{2 * P * R}{P + R} = \frac{2 * TP }{样例总数 - TP - TN} F1=P+R2∗P∗R=样例总数−TP−TN2∗TP
    不同模型对查准率和查全率有不同偏好,F1度量的一般形式
    F β = ( 1 + β 2 ) ∗ P ∗ R ( β 2 ∗ P ) + R , β { < 1 倾向于查准率 , = 1 退化为F1 > 1 倾向于查全率 F_\beta = \frac{(1+\beta^2)*P*R}{(\beta^2*P)+R},\beta\begin{cases}<1&\text{倾向于查准率},\\=1&\text{退化为F1}\\>1&\text{倾向于查全率}\end{cases} Fβ=(β2∗P)+R(1+β2)∗P∗R,β⎩ ⎨ ⎧<1=1>1倾向于查准率,退化为F1倾向于查全率

3.3 扩展

用来衡量机器学习算法的能力指标

宏查准率:macro-P

宏查全率:macro-R

宏F1:macro-F1

微查准率:micro-P

微查全率:micro-R

微F1:micro-F1


思考

宏和微举个例子,假如你生病了,有100个药和10个玩具,你要的是药

  1. 药多,玩具多,药重要,就用微(数量多)

假如你生病了,有10个药和100个玩具,你要的是药

  1. 药少,玩具多,药重要,就用宏(数量不占上风)

用宏还是用微,先看更关注哪个,再看数量。

就好像跟女朋友吵架的时候,女朋友吵架,她占理她就讲对错,她不占理她就讲态度。。。。

3.4 ROC 与 AUC

ROC: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训练模型后,根据学习器的预测结果对样例进行排序,按此顺序逐个把样本作为正例预测,以假正例率 FPR 为横轴,真正例率 TPR 为纵轴。每个正反例截断点在坐标轴上得到一个点,改变截断点的值,得到一条曲线,即为ROC曲线
T P R = T P T P + F N F P R = F P T N + F P TPR = \frac{TP}{TP+FN}\\FPR = \frac{FP}{TN+FP} TPR=TP+FNTPFPR=TN+FPFP

思考

考虑极端情况,假定截断点为 1,没有正例被识别为正例,真正例 TP = 0,根据公式得 真正例率 TPR = 0;同理 没有反例被识别为正例,FP = 0,FPR = 0。对应图上(0,0)点

假定截断点为 0,所有正例都被识别为正例,即没有正例被识别为反例,所以 FN = 0,也没有反例被识别为反例,反以 TN = 0。对应图上(1,1)点
T P R = T P T P + F N = T P T P = 1 F P R = F P T N + F P = F P F P = 1 TPR = \frac{TP}{TP+FN} = \frac{TP}{TP} = 1\\ FPR = \frac{FP}{TN+FP} = \frac{FP}{FP} = 1 TPR=TP+FNTP=TPTP=1FPR=TN+FPFP=FPFP=1

而图中的(0,1)点,假正例率 = 0,真正例率 = 1。所有正例被正确识别。FPR = 0,TPR = 1,由公式可看出,FN = 0,所以也没有反例被识别为正例,因此,(0,1)点 为 roc 曲线的 理想点,把所有正例排在反例之前,且正确找到截断点,是一个理想模型

ROC曲线 与 P-R曲线 相似,若一个学习器的 ROC 曲线 a 被 另一个ROC 曲线 b 包住,则 b 的性能优于 a 的性能。若两个曲线发生交叉,则比较 ROC 曲线的下面积大小,称为 AUC(Area Under ROC Curve)

对于有限个样本,显然可得
A U C = 1 2 ∑ i = 1 m − 1 ( x i + 1 − x i ) ∗ ( y i + y i + 1 ) AUC = \frac{1}{2}\sum_{i=1}^{m-1} (x_{i+1} - x_i) * (y_i+y_{i+1}) AUC=21i=1∑m−1(xi+1−xi)∗(yi+yi+1)

AUC 考虑的是 样本预测的排序质量,因为它与排序误差有紧密联系。

给定 m+ 个正例和 m- 个反例,令D+ 和 D- 分别表示正、反例集合

则排序的 损失(loss) 定义为
l r a n k = 1 m + m − ∑ x + ∈ D + ∑ x − ∈ D − ( [ f ( x + ) < f ( x − ) ] + 1 2 [ f ( x + ) = f ( x − ) ] ) l_{rank} = \frac{1}{m^+m^-}\sum_{x^+\in D^+}\sum_{x_-\in D^-}([f(x^+) < f(x^-)] + \frac{1}{2}[f(x^+)=f(x^-)]) lrank=m+m−1x+∈D+∑x−∈D−∑([f(x+)<f(x−)]+21[f(x+)=f(x−)])

其中,[] 方括号表示指示函数。[表达式],若表达式为真,为1;否则,为0

即,考虑每一对正反例,若正例的预测值小于反例,记 1个"罚分",若相等记 0.5个 "罚分"

损失值对应的应该是 ROC 曲线的上部分面积:若一个正例在 ROC曲线 上对应标记点的坐标为(x, y),则 x 恰是排序在其之前的反例所占的比例,即假正率。可得
A U C = 1 − l r a n k AUC = 1-l_{rank} AUC=1−lrank

思考

为什么 损失率 是 ROC曲线 之上的面积?

因为 ROC曲线 是通过不断改变截断点得到的。如果正例排在反例之后,肯定会有一个截断点错误识别正反例。

同时,又因为 损失率定义的是 每一对正反例,正好对应 ROC曲线上部面积 正反例排错所对应全部的重复的点

3.5 代价敏感错误率与代价曲线

预测结果假反例和假正例会造成不同程序的损失。例如把正常人预测为患者,把患者预测为正常人。前者只是增加了后续进一步检查的麻烦,但是后者可能会影响最佳救治时间。为了权衡不同类型错误造成的损失,可为错误赋予 非均等代价(unequal cost)。引入 代价矩阵

真正例和真反例的代价是0,因为是正确预测的。若假反例和假正例损失程度相差 越大,则cost10和cost01的值的差别越大。

我们之前介绍的所有内容,都隐式地假设了 均等代价,只考虑犯错的次数,不考虑不同错误会造成不同后果。在 非均等代价下,我们希望的不是犯错次数更少,而是犯错代价最小

若将 0 类作为正例,1类作为反例,令 D+ 和 D- 分别表示正例和反例子集,则 代价敏感(cost-sensitive) 错误率
E ( f ; D ; c o s t ) = 1 m ( ∑ x i ∈ D + [ ( f ( x i ≠ y i ) ] ∗ c o s t 01 + ∑ x i ∈ D − [ ( f ( x i ≠ y i ) ] ∗ c o s t 10 ) E(f; D; cost) = \frac{1}{m}(\sum_{x_i\in D^+}[(f(x_i\not=y_i) ]* cost_{01} +\sum_{x_i\in D^-}[(f(x_i\not=y_i) ]* cost_{10}) E(f;D;cost)=m1(xi∈D+∑[(f(xi=yi)]∗cost01+xi∈D−∑[(f(xi=yi)]∗cost10)

类似可以给出 基于分布定义的代价敏感错误率 以及一些 性能度量的代价敏感版本

若令其中的 i j 不局限于 0 和 1,则可给出 多分类任务的代价敏感性能度量

在非均等代价下,ROC曲线 不能直接反应出学习器的期望总体代价,而代价曲线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则正例代价显然可得
P ( + ) c o s t = p ∗ c o s t 01 p ∗ c o s t 10 + ( 1 − p ) ∗ c o s t 10 P(+)cost = \frac{p * cost_{01}}{p*cost_{10} + (1-p) * cost_{10}} P(+)cost=p∗cost10+(1−p)∗cost10p∗cost01
c o s t n o r m = F N R ∗ p ∗ c o s t 01 + F P R ∗ ( 1 − p ) ∗ c o s t 10 p ∗ c o s t 01 + ( 1 − p ) ∗ c o s t 10 cost_{norm} = \frac{FNR * p *cost_{01} + FPR * (1-p) * cost_{10}}{p*cost_{01}+(1-p)*cost_{10}} costnorm=p∗cost01+(1−p)∗cost10FNR∗p∗cost01+FPR∗(1−p)∗cost10

4. 比较检验

本节用
ϵ \epsilon ϵ :错误率 (泛化错误率)
ϵ ^ \hat{\epsilon} ϵ^ :测试错误率

4.1 假设检验

假设:根据测试集的 测试错误率 估推 泛化错误率

以下这部分内容公式我没看懂,贴原文希望以后能懂

原文:





4.2 交叉验证 t 检验

对于两个学习器 A 、B,使用 k 折交叉验证法测得两组错误率 1...k。若两个学习器的性能相同,则第 i 组测试集得到的测试错误率 ϵ i \epsilon_i ϵi 也应该相同

对相同折下的错误率求差值: Δ i = ϵ i A − ϵ i B \Delta_i = \epsilon^{A}_i - \epsilon^{B}_i Δi=ϵiA−ϵiB。根据 Δ 1 . . . Δ k \Delta_1... \Delta_k Δ1...Δk 对 学习器A 与 学习器B 的性能相同 的假设做 t 检验,计算出差值的 均值 μ \mu μ 与 方差 σ 2 \sigma^2 σ2。


τ t = ∣ k μ σ ∣ \tau_t = \left| \frac{\sqrt k \mu}{\sigma} \right| τt= σk μ

小于临界值(2.7.1),则可认为两个学习器的性能没有差别。否则,平均错误率较小的学习器性能较优

交叉验证法不同轮次的训练集可能会有一定程度重叠,导致测试错误率实际上并不独立,会导致过高估计假设成立的概率。使用 5 x 2 交叉验证 法。做 5 次 2 折交叉验证,每次 2 折交叉验证前将随机数据打乱,使 5 次交验验证中的数据划分不重复。对学习器 A 和 B,分别在第 i 次 2 折交叉验证将产生的两对测试错误率分别求差。为缓解测试错误率的非独立性:

计算第 1 次 2 折交叉验证法产生的两个结果的平均值

计算第 2 折实验结果的方差

4.3 McNemar 检验

4.4 Friedman检验 与 Nemenyi后续检验

交叉验证t检验 和 McNemar检验 是同一数据集上比较 2 个算法的性能。若要比较多个算法性能,可以分别两两比较。或者使用 Friedman检验





5. 偏差与方差

偏差-方差分解(bias-variance decomposition):解释学习算法泛化性能

学习算法 的期望预测为:

假定噪声期望为 0,则泛化误差(省略推导过程):

可得,

泛化误差 = 偏差 + 方差 + 噪声

偏差:期望预测 与 真实结果的偏离程序

方差:度量同样大小训练集变动(数据扰动)千万的学习性能变化

噪声:学习算法能达到的期望泛化误差的下界

假定能控制学习算法的训练程度:

训练不足,拟合能力不够强,训练数据扰动不足以使学习器产生显著变化,此时偏差主导泛化错误率

训练加强,拟合能力增加,训练数据的扰动能被学习器学到,方差逐渐主导泛化错误率

训练充足后,学习器的拟合能力非常强,训练数据的轻微扰动都会导致学习器发生显著变化

若训练数据不重要的特性都被学习器学到了,则发生过拟合

相关推荐
java冯坚持3 小时前
AI大模型开发—1、百度的千帆大模型调用(文心一言的底层模型,ENRIE等系列)、API文档目的地
人工智能·百度·文心一言
在线OJ的阿川3 小时前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序言【大数据导论】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
凡人的AI工具箱3 小时前
每日学习30分轻松掌握CursorAI:多文件编辑与Composer功能
人工智能·python·学习·ai·ai编程·composer·cursor
坐吃山猪4 小时前
卷积神经05-GAN对抗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
Sheakan4 小时前
LightGCN:为推荐系统简化图卷积网络的创新之作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HUODUNYUN4 小时前
电子邮件安全及核心概念
网络·人工智能·安全·电子邮件
courniche5 小时前
神经网络:什么是交叉熵?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2401_899104115 小时前
手机壁纸设计技巧:打造个性化视觉盛宴
人工智能·区块链
小李学AI5 小时前
基于YOLOv8的卫星图像中船只检测系统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yolo·目标检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