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 第3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3.8 典型信息系统架构模型-解读
- 3.8.1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
- [3.8.1.1 电子政务的概念](#3.8.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 [3.8.1.2 电子政务的内容](#3.8.1.2 电子政务的内容)
-
- [3.8.1.2.1 政府与政府](#3.8.1.2.1 政府与政府)
- [3.8.1.2.2 政府对企/事业单位](#3.8.1.2.2 政府对企/事业单位)
- [3.8.1.2.3 政府对居民](#3.8.1.2.3 政府对居民)
- [3.8.1.2.4 企业对政府](#3.8.1.2.4 企业对政府)
- [3.8.1.2.5 居民对政府](#3.8.1.2.5 居民对政府)
- [3.8.1.3 电子政务的具体形式](#3.8.1.3 电子政务的具体形式)
-
- [3.8.1.3.1 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特征](#3.8.1.3.1 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特征)
- [3.8.1.3.2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3.8.1.3.2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 [3.8.1.4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3.8.1.4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
-
- [3.8.1.4 .1 面向社会的应用](#3.8.1.4 .1 面向社会的应用)
- [3.8.1.4 .2 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3.8.1.4 .2 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
- [3.8.1.4 .3 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3.8.1.4 .3 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
- [3.8.1.4 .4 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核心数据的应用系统](#3.8.1.4 .4 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核心数据的应用系统)
- [3.8.1.4 .5 政府电子化采购](#3.8.1.4 .5 政府电子化采购)
- [3.8.1.4 .6 电子社区](#3.8.1.4 .6 电子社区)
- 3.8.2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
- [3.8.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3.8.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 [3.8.2.2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3.8.2.2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
- [3.8.2.2.1 技术创新](#3.8.2.2.1 技术创新)
- [3.8.2.2.2 管理创新](#3.8.2.2.2 管理创新)
- [3.8.2.2.3 制度创新](#3.8.2.2.3 制度创新)
- [3.8.2.3 企业信息化的规划](#3.8.2.3 企业信息化的规划)
- [3.8.2.4 企业战略数据模型](#3.8.2.4 企业战略数据模型)
-
- [3.8.2.4.1 数据库模型](#3.8.2.4.1 数据库模型)
- [3.8.2.4.2 数据仓库模型](#3.8.2.4.2 数据仓库模型)
- [3.8.2.5 企业信息化方法](#3.8.2.5 企业信息化方法)
-
- [3.8.2.5.1 业务流程重构方法](#3.8.2.5.1 业务流程重构方法)
- [3.8.2.5.2 核心业务应用方法](#3.8.2.5.2 核心业务应用方法)
- [3.8.2.5.3 信息系统建设方法](#3.8.2.5.3 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 [3.8.2.5.4 主题数据库方法](#3.8.2.5.4 主题数据库方法)
- [3.8.2.5.5 资源管理方法](#3.8.2.5.5 资源管理方法)
- [3.8.2.5.6 人力资本投资方法](#3.8.2.5.6 人力资本投资方法)
3.8.1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3.8.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形成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制约,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与运行。
- 三个组成部分:
-
- 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
- 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
- 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居民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3.8.1.2 电子政务的内容
- 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3个,即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居民。
- 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下面5个不同的、却又相互关联的领域:
3.8.1.2.1 政府与政府
- 分类:
-
- 首脑机关与中央/地方政府之间
-
- 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
-
- 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
-
- 政府与公务员
- 活动示例(理解):
-
- 国家和地方基础信息的采集(如人口信息)
-
- 政府之间各种业务流所需要采集和处理的信息
-
- 政府之间的通信系统
-
- 政府内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
-
- 各级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
3.8.1.2.2 政府对企/事业单位
- 政府向企(事)业单位发布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行政规定
- 政府向企(事)业单位颁发的各种营业执照、许可证、合格证和质量认证等。
3.8.1.2.3 政府对居民
- 实际上是政府面向居民所提供的服务
- 如:
-
- 公示规定、办事程序、机关位置等
-
- 户口、各种证件和牌照的管理等
-
- 也包括学校、医院、图书馆和公园等提供的服务
3.8.1.2.4 企业对政府
- 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
- 填报各种统计信息、报表
- 参加政府各项工程的竞、投标
- 向政府供应各种商品和服务
- 向政府反应问题、提建议,申请援助等
3.8.1.2.5 居民对政府
- 个人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和费用
- 填报的各种信息和表格
- 缴纳各种罚款
- 居民参政、议政的渠道
- 报警服务
3.8.1.3 电子政务的具体形式
3.8.1.3.1 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特征
- 第1个特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
- 第2个特征是,就电子政务的内涵而言,更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包括政府对企业、对居民的服务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
3.8.1.3.2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起步阶段
- 大体上是通过网站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
- 如:法规、指南、手册、政府机构、组织、官员和通信联络等。
2)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
- 政府除了在网上发布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
- 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
3)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
- 一个典型的例子:
-
- 用户在网上取得报税表,
-
- 在网上填完报税表,
-
- 最后,从网上将报税表发送至国税局。
4)网上事务处理
- 完成完整的政府业务处理。
- 如:企业/个人网上报税后,政府审阅并完成退税等事务
3.8.1.4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
3.8.1.4 .1 面向社会的应用
- 政府通过自己的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 面向社会的各类信访、建议、反馈以及数据收集和统计系统
- 各类公共服务性业务的信息发布和实施(如工商管理、税务管理、保险管理、城建管理等)
- 面向社会的各类项目的申报、申请
- 相关文件、法规的发布
3.8.1.4 .2 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
- 各级政府间的公文信息审核、传递系统
- 各级政府间的多媒体信息应用平台,如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交换等
- 同级政府间的公文传递、信息交换。
3.8.1.4 .3 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
- 政府内部的公文流转、审核、处理系统
- 政府内部的各类专项业务管理系统(如日程安排、会议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
- 政府内部面向不同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
3.8.1.4 .4 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核心数据的应用系统
- 机要、秘密文件及相关管理系统
- 领导事务管理系统,如日程安排等
- 涉及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决策处理系统
- 涉及国家重大事务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3.8.1.4 .5 政府电子化采购
- 也就是政府的电子商务
3.8.1.4 .6 电子社区
- 即城市社区管理中信息手段的应用
3.8.2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3.8.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企业的管理的信息化,中心是企业管理,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辅助企业管理。
- 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
-
- 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
- 管理方式的网络化
-
- 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 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 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3.8.2.2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 使得企业具有平稳和有效的运作能力
- 对紧急情况和机会做出快速反应
- 为企业内外部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8.2.2.1 技术创新
- 现状:
-
- 我国企业拥有技术创新成果甚少,相关信息闭塞
-
- 大量的技术开发成果被搁置,造成惊人的浪费
- 解决:
-
- 通过信息技术,加速技术向生产的转化
-
- 生产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3.8.2.2.2 管理创新
- 借助信息技术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重新整合
-
- 从作为管理核心的:财务、资金管理
-
- 转向:技术、物资、人力资源的管理
-
- 并延伸到:企业技术创新、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
-
- 进而扩展到: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的管理
-
- 乃至发展到:电子商务
3.8.2.2.3 制度创新
- 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建立起明确的岗位责任和精准的监管体系
- 借助互联网获取全面、系统、及时的信息,彻底改变企业一直沿用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资源分配方式和管理方式
- 注重市场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
- 应用科学的方法实施管理
3.8.2.3 企业信息化的规划
企业信息化就是技术和业务的融合,需要从3个层面来实现:
1)企业战略的层面
- 对企业目前的业务策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深入分析 --->
- (通过分析)确定企业的战略对企业内外部供应链和相应管理模式 --->
- 从中找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要素 --->
- 分析这些要素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潜在关系 --->
- 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达到战略上的融合
2)业务运作层面
- 针对企业所确定的业务战略,通过分析获得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流程。
- 这些关键流程的分析和确定要根据它们对企业价值产生过程中的贡献程度来确定。
3)管理运作层面
- 获得适应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管理模式
- 从价值链的角度,属于辅助流程。
- 虽然这一层面从价值链的角度上来说,是属于辅助流程,但它对企业日常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提出应用功能的需求外,还必须给出相应的信息技术体系,这些将确保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适应信息化的需要。
3.8.2.4 企业战略数据模型
3.8.2.4.1 数据库模型
- 用来描述日常事务处理中数据及其关系
-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库模型是基础
- 一个好的数据库模型应该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
数据库是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 Intranet 的基础和环境。
3.8.2.4.2 数据仓库模型
- 描述企业高层管理决策者所需信息及其关系
3.8.2.5 企业信息化方法
3.8.2.5.1 业务流程重构方法
-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进行彻底的重构,以适应当今市场发展和信息社会的需求。
3.8.2.5.2 核心业务应用方法
- 围绕核心业务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完成企业信息化
3.8.2.5.3 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 如题,通过建设信息系统完成企业信息化
3.8.2.5.4 主题数据库方法
- 面向企业的核心业务的数据库,应用主题数据库方法推进企业信息化
- 适用范围:业务数量浩繁,流程错综复杂的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的难点:
- 建设覆盖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很难成功。
- 各个部门的局部开发和应用,容易形成许多"信息孤岛"
3.8.2.5.5 资源管理方法
- 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ERP)
- 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3.8.2.5.6 人力资本投资方法
- 人力资本:把优秀员工看作是资本,能够取得投资收益
- 适用于:依靠智力和知识而生存的企业,例如,各种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