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引擎

文章目录


InnoDB存储引擎

MySQL5.5 版本开始,默认使用InnoDB存储引擎,它擅长事务处理,具有崩溃恢复特性,在日常开发中使用非常广泛。下面是MySQL8.0的InnoDB架构图,左侧为内存结构,右侧为磁盘结构

1. 内存结构

在左侧的内存结构中,主要 分为这么四大块:Buffer Pool、Change Buffer、Adaptive

Hash Index、Log Buffer

  1. Buffer Pool

    • InnoDB存储引擎基于磁盘文件存储,访问物理硬盘和内存中进行访问,速度相差很大,为了尽可能弥补两者之间的I/O的差距,就需要把一些经常使用的数据加载到缓冲池中,避免每次访问都进行磁盘I/O
    • 在InnoDB的缓冲池中不仅缓存了索引页和数据页,还包含undo页、插入缓存、自适应哈希索引以及InnoDB的锁信息等
    • 缓冲池 Buffer Pool,是主内存中的一个区域,里面可以缓存磁盘上经常操作的真实数据,在执行增删改查操作时,先操作缓冲池中的数据(若缓冲池没有数据,则从磁盘加载并缓存),然后再以一定频率刷新到磁盘,从而减少磁盘IO,加快处理速度
    • 缓冲池以Page页为单位,底层采用链表数据结构管理Page。根据状态,将Page分为三种类型:
      • free page:空闲page,未被使用
      • clean page:被使用page,数据没有被修改过
      • dirty page:脏页,被使用page,数据被修改过,也中数据与磁盘的数据产生了不一致
  2. Change Buffer

    • Change Buffer,更改缓冲区(针对于非唯一二级索引页,也就说是针对非唯一索引生效),在执行INSERT、UPDATE、DELETE语句时,如果这些数据Page没有在Buffer Pool中,不会直接操作磁盘,而会将数据变更存在更改缓冲区 Change Buffer中,在未来数据被读取时,再将数据合并恢复到Buffer Pool中,再将合并后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中。
    • 与聚集索引不同,二级索引通常是非唯一的,并且相对随机的顺序插入二级索引,同样,删除和更新可能会影响索引树中不相邻的二级索引页,如果每一次都操作磁盘,会造成大量的磁盘IO。有了ChangeBuffer之后,我们可以在缓冲池中进行合并处理,减少磁盘IO。
  3. Adaptive Hash Index

    • 自适应hash索引,用于优化对Buffer Pool数据的查询。MySQL的innoDB引擎中虽然没有直接支持hash索引,但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功能就是这个自适应hash索引。因为前面我们讲到过,hash索引在进行等值匹配时,一般性能是要高于B+树的,因为hash索引一般只需要一次IO即可,而B+树,可能需要几次匹配,所以hash索引的效率要高,但是hash索引又不适合做范围查询、模糊匹配等。
    • InnoDB存储引擎会监控对表上各索引页的查询,如果观察到在特定的条件下hash索引可以提升速度,则建立hash索引,称之为自适应hash索引。
    • **自适应哈希索引,无需人工干预,是系统根据情况自动完成 **
    • 参数:adaptive_hash_index
  4. Log Buffer

    • 日志缓冲区,用来保存要写入到磁盘中的log日志数据(redo log 、undo log)
    • 默认大小为 16MB,日志缓冲区的日志会定期刷新到磁盘中。如果需要更新、插入或删除许多行的事务,增加日志缓冲区的大小可以节省磁盘 I/O
    • 参数
      • innodb_log_buffer_size:缓冲区大小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日志刷新到磁盘时机,取值主要包含以下三个
        • 1: 日志在每次事务提交时写入并刷新到磁盘,默认值。
        • 0: 每秒将日志写入并刷新到磁盘一次
        • 2: 日志在每次事务提交后写入,并每秒刷新到磁盘一次

2. 磁盘结构

  1. System Tablespace

    • 系统表空间是更改缓冲区的存储区域。如果表是在系统表空间而不是每个表文件或通用表空间中创建的,它也可能包含表和索引数据。(在MySQL5.x版本中还包含InnoDB数据字典、undolog等)
    • 在MySQL通过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data_file_path'; ,命令可以查看对于的系统表空间信息
  2. File-Per-Table Tablespaces

    • 如果开启了innodb_file_per_table开关 ,则每个表的文件表空间包含单个InnoDB表的数据和索
      引 ,并存储在文件系统上的单个数据文件中,也就是说每一张表都会生成一个表空间文件
    • 如果没有开启则会将表空间文件存放在系统表空间文件中也就是System Tablespace
    • 开关参数:innodb_file_per_table ,该参数默认开启
    • 那也就是说,我们每创建一个表,都会产生一个表空间文件
  3. General Tablespaces

    • 通用表空间,需要通过 CREATE TABLESPACE 语法创建通用表空间,在创建表时,可以指定该表空

      sql 复制代码
      -- CREATE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ADD DATAFILE '表空间关联文件名' ENGINE = 存储引擎;
      CREATE TABLESPACE ts_name ADD DATAFILE 'file_name' ENGINE = engine_name;
  4. Undo Tablespaces

    • 撤销表空间,MySQL实例在初始化时会自动创建两个默认的undo表空间(初始大小16M),用于存储
      undo log日志
  5. Temporary Tablespaces

    • InnoDB 使用会话临时表空间和全局临时表空间。存储用户创建的临时表等数据
  6. Doublewrite Buffer Files

    • 双写缓冲区,innoDB引擎将数据页从Buffer Pool刷新到磁盘前,先将数据页写入双写缓冲区文件
      中,便于系统异常时恢复数据
  7. Redo Log

    • 重做日志,是用来实现事务的持久性。该日志文件由两部分组成:重做日志缓冲(redo logbuffer)以及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前者是在内存中,后者在磁盘中。当事务提交之后会把所
      有修改信息都会存到该日志中, 用于在刷新脏页到磁盘时,发生错误时, 进行数据恢复使用

3. 后台线程

在InnoDB的后台线程中,分为4类,分别是:Master Thread 、IO Thread、Purge Thread、

Page Cleaner Thread。

  1. Master Thread

    • 核心后台线程,负责调度其他线程,还负责将缓冲池中的数据异步刷新到磁盘中, 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还包括脏页的刷新、合并插入缓存、undo页的回收 。
  2. IO Thread

    •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大量使用了异步IO来处理IO请求,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而IOThread主要负责这些IO请求的回调

      线程类型 默认个数 职责
      Read thread 4 负责读操作
      Write thread 4 负责写操作
      Log thread 1 负责将日志缓冲区刷新到磁盘
      Insert buffer thread 1 负责将写缓冲区内容刷新到磁盘

      可以通过下面这条命令,查看InnoDB的状态信息,其中就有IO的信息

      sql 复制代码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G;
  3. Purge Thread

    • 主要用于回收事务已经提交了的undo log,在事务提交之后,undo log可能不用了,就用它来回收
  4. Page Cleaner Thread

    • 协助 Master Thread 刷新脏页到磁盘的线程,它可以减轻 Master Thread 的工作压力,减少阻塞

4. 事务原理

事务原理其实关注的就是InnoDB引擎是如何保证事务的四大特性的。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是不可分割的最小操作单元,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完成时,必须使所有的数据都保持一致状态。
  • 隔离性(Isolation):数据库系统提供的隔离机制,保证事务在不受外部并发操作影响的独立环境下运行。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一旦提交或回滚,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的

对于事务的四大特性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原子性、一致性、持久化,实际上是由InnoDB中的两份日志来保证的,一份是redo log日志,一份是undo log日志。 而持久性是通过数据库的锁,加上MVCC来保证的。

redoLog

redoLog(重做日志),记录的是事务提交时数据页的物理修改,用来实现事务的持久性

该日志文件由两部分组成:重做日志缓冲(redo log buffer)以及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前这是在内存中,后者在磁盘中。当事务提交之后会把所有修改信息都存到该日志文件中,用于刷新脏页到磁盘,发生错误时,进行数据恢复时使用。

  • 客户端发起多条updatedelete语句执行事务操作
  • 在一个事务中执行多个增删改查操作的时候InnoDB会先操作缓冲池(BufferPool)的数据
  • 如果缓冲池中没有要操作的数据,会通过后台线程将磁盘中的数据加载到缓冲池中
  • 然后对缓冲池中的数据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数据被称为脏页,因为该数据和磁盘中的数据不一致
  • 在内存结构中还有一个RedologBuffer日志缓冲区,会先将操作的数据页的变化记录在RedologBuffer中
  • 这个内存中的RedologBuffer缓冲区为记录数据页的变化,在事务提交的时候,会将数据页变化的日志永久记录到磁盘的日志文件中
  • 后续将BufferPool的脏页刷新到磁盘中的时候,如果出现异常刷新失败,就可以通过redoLog重做日志进行数据恢复,保证事务的持久性
  • 而如果脏页成功刷新到磁盘 或 或者涉及到的数据已经落盘,此时redolog就没有作用了,就可以删除了,所以存在的两个redolog文件是循环写的

那为什么每一次提交事务,要刷新redo log 到磁盘中呢,而不是直接将buffer pool中的脏页刷新

到磁盘呢 ?

因为在业务操作中,我们操作数据一般都是随机读写磁盘的,而不是顺序读写磁盘。 而redo log在往磁盘文件中写入数据,由于是日志文件,所以都是进行追加内容,也就是顺序写的。顺序写的效率,要远大于随机写。 这种先写日志的方式,称之为 WAL

undoLog

undoLog(回滚日志),用于记录数据被修改前的信息 , 作用包含两个 :

  • 提供回滚(保证事务的原子性)
  •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undoLog和redoLog记录物理日志不一样,它是逻辑日志。

  • redoLog记录的是物理日志,可以理解为记录了该条命令里面的数据是什么样子的
  • undoLog则可以理解为它记录了的是一条SQL

当delete一条记录时:,undoLog中会记录一条对应的insert记录,反之亦然,当update一条记录时,它记录一条对应相反的update记录。当执行rollback时,就可以从undo log中的逻辑记录读取到相应的内容并进行回滚。

  • undoLog销毁:undoLog在事务执行时产生,事务提交时,并不会立即删除undo log,因为这些
    日志可能还用于MVCC。
  • undoLog存储:undoLog采用段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记录,存放在前面介绍的 rollback segment
    回滚段中,内部包含1024个undoLog segment

5. MVCC

MVCC全称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多版本并发控制。指维护一个数据的多个版本,使得读写操作没有冲突,快照读为MySQL实现MVCC提供了一个非阻塞读功能。MVCC的具体实现,还需要依赖于数据库记录中的三个隐式字段、undo log日志、readView。

  1. 当前读

    • 读取的是记录的最新版本 ,读取时还要保证其他并发事务不能修改当前记录,会对读取的记录进行加锁。对于我们日常的操作,如: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共享锁),select ...
      for update、update、insert、delete(排他锁)都是一种当前读。
    • MySQL的默认隔离级别是读可重复读,一个事务是读取不到另外一个事务的修改的,也就是读取不到当前的最新版本的数据,但如果在查询语句后面上加上lock in share mode 共享锁,此时就变成了当前读操作,当然,当我们加排他锁的时候,也是当前读操作 。
  2. 快照读

    • 普通的select(不加锁)就是快照读,快照读,读取的是记录数据的可见版本,有可能是历史数据,不加锁,是非阻塞读。
    • 读以提交隔离级别:开启事务后每次select操作,都会生成一个快照
    • 可重复读隔离级别(默认隔离级别):开启事务后的第一个select操作才是生成快照的地方,后续的select读取的都是第一次select生成的快照数据
    • 行化隔离级别:快照读会退化成当前读,每次读取操作都会加锁

隐藏字段

当我们在MySQL中创建了一张数据表,会包含三个隐藏字段。

隐藏字段 含义
DB_TRX_ID 最近修改事务ID,记录插入这条记录或最后一次修改该记录的事务ID
DB_ROLL_PTR 回滚指针,指向这条记录的上一个版本,用于配合undo log,指向上一个版本
DB_ROW_ID 隐藏主键,如果表结构没有指定主键,将会生成该隐藏字段

而上述的前两个字段是肯定会添加的, 是否添加最后一个字段DB_ROW_ID,得看当前表有没有主键,如果没有主键,或这没有合适的唯一索引,如果有,则不会添加该隐藏字段

undoLog版本链

回滚日志,是在执行insert、update、delete的时候产生,便于数据回滚的日志。

当执行insert的时候,产生的undoLog日志只在回滚时需要,在事务提交后,可被立即删除。

而update、delete的时候,产生的undoLog日志不仅在回滚时需要,在快照读也需要,所以不会被立即删除。

假设一张表的原始数据如下:

id name age DB_TRX_ID DB_ROLL_PTR
1 lisi 28 1 null
  • DB_TRX_ID : 代表最近修改事务ID,记录插入这条记录或最后一次修改该记录的事务ID,是
    自增的。
  • DB_ROLL_PTR : 由于这条数据是才插入的,没有被更新过,所以该字段值为null。

undoLog版本链指的是一个条记录被多个事务修后,都会记录修改前的记录,使用一个链表来进行维护

  • 链表头记录的是最新一次修改前的记录
  • 而链表的尾节点记录的是第一个事务修该前的旧记录
  • 如下图的0x111就是事务最新一次修改前的记录

那么问题来了,在我们进行查询该条数据的时候,到底该返回哪一个版本的数据呢?

这并不是undoLog版本链所决定的,而是MVCC 中的readview所决定的。

readview

ReadView(读视图)是 快照读 SQL执行时MVCC提取数据的依据,记录并维护系统当前活跃的事务(未提交的)id。

ReadView中包含了四个核心字段:

  • m_ids :当前活跃的事务ID集合
  • min_trx_id :最小活跃事务ID
  • max_trx_id :预分配事务ID,当前最大事务ID+1(因为事务ID是自增的)
  • creator_trx_id :ReadView创建者的事务ID

前面说了readview中就规定了版本链数据的访问规则:

trx_id 代表当前undolog版本链对应事务ID。

条件 是否可以访问 说明
trx_id ==creator_trx_id 可以访问该版本 成立,说明数据是当前这个事务更改的
trx_id < min_trx_id 可以访问该版本 成立,说明数据已经提交了。
trx_id > max_trx_id 不可以访问该版本 成立,说明该事务是在ReadView生成后才开启
min_trx_id <= trx_id<= max_trx_id 如果trx_id不在m_ids中,是可以访问该版本的 成立,说明数据已经提交。

不同的隔离级别,生成ReadView的时机不同:

  • 读已提交:在事务中每一次执行快照读时生成ReadView。
  • 可重复读:仅在事务中第一次执行快照读时生成ReadView,后续复用该ReadView。
读以提交

在读以提交的隔离级别下,在事务中每一次执行快照读时生成ReadView

假设一下操作都是对id为1的用户进行操作

  • 在事务5中,进行两次查询操作,由于隔离级别是读已提交,所以每一次进行快照读都会生成一个ReadView,那么两次生成的ReadView如下

    • 事务4的第一次查询操作,对应的事务id如下

      • m_ids: [ 3 , 4 , 5 ] [3,4,5] [3,4,5]
      • min_trx_id: 3 3 3
      • max_trx_id: 6 6 6
      • creator_trx_id: 5 5 5

      事务5的第一次读取过程如下,结合下面的版本链图片理解:

      • 从undoLog版本链的头节点j记录开始访问判断

      • trx_id :当前链表节点的事务id,creator_trx_id:当前访问该节点的事务id

      • trx_id ==creator_trx_id:头节点记录事务id是4,和当前访问id5不相等,不符合要求继续下一条判断条件

      • trx_id < min_trx_id:当前访问id大于最小事务id,不符合条件

      • trx_id > max_trx_id:5不大于6,也不符合

      • min_trx_id <= trx_id<= max_trx_id,并且trx_id不在m_ids中,是可以访问该版本的:虽然5在指定范围内,但是因为5处于m_ids中所以无法访问。

      • 所以说明头结点也就是第一条记录无法访问,需要继续判断下一个节点

      • 事务5的第一次访问,查询到的数据是事务id(DB_TRX_ID)为2的数据,因为其符合对应要求

因为在读以提交的隔离级别下,在事务中每一次执行快照读时生成ReadView ,事务5的第二次查询操作生成的readview如下

  • m_ids: [ 4 , 5 ] [4,5] [4,5]
  • min_trx_id: 4 4 4
  • max_trx_id: 6 6 6
  • creator_trx_id: 5 5 5

同样可以根据版本链的访问规则来判断,最终访问的是哪一条数据。

可重复读

RR隔离级别下,仅在事务中第一次执行快照读时生成ReadView,后续复用该ReadView。 而RR 是可重复读,在一个事务中,执行两次相同的select语句,查询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所以说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事务5两次查询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后面的读取是复用第一执行快照读(普通select语句)时生成的读视图。


相关推荐
桀桀桀桀桀桀21 分钟前
数据库中的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数据库·mysql
superman超哥1 小时前
04 深入 Oracle 并发世界:MVCC、锁、闩锁、事务隔离与并发性能优化的探索
数据库·oracle·性能优化·dba
用户8007165452001 小时前
HTAP数据库国产化改造技术可行性方案分析
数据库
engchina2 小时前
Neo4j 和 Python 初学者指南:如何使用可选关系匹配优化 Cypher 查询
数据库·python·neo4j
engchina2 小时前
使用 Cypher 查询语言在 Neo4j 中查找最短路径
数据库·neo4j
尘浮生2 小时前
Java项目实战II基于Spring Boot的光影视频平台(开发文档+数据库+源码)
java·开发语言·数据库·spring boot·后端·maven·intellij-idea
威哥爱编程2 小时前
SQL Server 数据太多如何优化
数据库·sql·sqlserver
小华同学ai2 小时前
AJ-Report:一款开源且非常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大屏和报表工具
数据库·信息可视化·开源
Acrelhuang3 小时前
安科瑞5G基站直流叠光监控系统-安科瑞黄安南
大数据·数据库·数据仓库·物联网
十叶知秋3 小时前
【jmeter】jmeter的线程组功能的详细介绍
数据库·jmeter·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