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驱动设计大型结构之 RESPONSIBILITY LAYER(责任层)

在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 DDD)中,"Responsibility Layer" 并不是一个标准术语,但可以推测这是指系统中的各个层次(或层)如何分担不同的职责。这种分层设计的思想与 DDD 的核心理念非常契合,旨在通过清晰地划分职责,确保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领域驱动设计中的责任层(Responsibility Layer)

概念解析
  1. 职责分离

    • 责任层的核心思想是将系统中的不同职责分离到不同的层次中,每个层次专注于解决特定类型的问题。
    • 这种分层设计有助于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 层次划分

    • 典型的分层架构包括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领域层(Domain Layer)和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
    • 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职责和边界,确保各层之间的依赖关系清晰。
分层架构示例
  1.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负责处理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
    • 接收用户输入并将其传递给应用层进行处理。
    • 显示应用层返回的结果。
  2.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
    • 协调领域层和基础设施层,执行具体的业务操作。
    • 不包含复杂的业务规则,而是调用领域层中的实体和服务来完成任务。
  3. 领域层(Domain Layer)

    • 负责处理核心业务逻辑和规则。
    • 包含领域模型、实体、值对象、聚合和领域服务。
    • 保持独立,不依赖于表示层和基础设施层。
  4. 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

    • 负责处理与外部系统的交互,如数据库、消息队列、文件系统等。
    • 为其他层提供技术支持和实现细节。
实施策略
  1. 明确职责和边界

    • 在设计系统时,明确每个层次的职责和边界。
    • 确保各层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单向的,从上层依赖下层,而不是反向依赖。
  2. 定义清晰的接口

    • 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确保层次之间的松耦合。
    • 定义清晰的接口,确保各层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递是明确和稳定的。
  3. 保持层次独立

    • 各层次应保持独立,不应直接依赖其他层次的实现细节。
    • 通过依赖注入和接口隔离,确保各层次的独立性和可测试性。
  4. 模型中概念的依赖性:

注意观察模型中的概念依赖性,以及领域中不同部分的变化频率和变化的原因。如果在领域中发现了自然的层次结构,就把它们转换为宽泛的抽象职责。这些职责应该描述系统的高层目的和设计。对模型进行重构,使得每个领域对象、AGGREGATE和MODULE的职责都清晰地位于一个职责层当中。

示例

假设你在设计一个电子商务系统,可以使用分层架构来划分系统的职责。

  1.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java 复制代码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orders")
    public class OrderController {
        private final 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
    
        @Autowired
        public OrderController(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 {
            this.orderService = orderService;
        }
    
        @PostMapping
        public ResponseEntity<OrderDTO> createOrder(@RequestBody OrderDTO orderDTO) {
            OrderDTO createdOrder = orderService.createOrder(orderDTO);
            return ResponseEntity.status(HttpStatus.CREATED).body(createdOrder);
        }
    }
  2.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java 复制代码
    @Service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
        private final OrderRepository orderRepository;
        private final PaymentService paymentService;
    
        @Autowired
        public OrderService(OrderRepository orderRepository, PaymentService paymentService) {
            this.orderRepository = orderRepository;
            this.paymentService = paymentService;
        }
    
        public OrderDTO createOrder(OrderDTO orderDTO) {
            Order order = new Order(orderDTO);
            orderRepository.save(order);
            paymentService.processPayment(order);
            return new OrderDTO(order);
        }
    }
  3. 领域层(Domain Layer)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Order {
        private String orderId;
        private List<Item> items;
        private BigDecimal totalPrice;
        private OrderStatus status;
    
        public Order(OrderDTO orderDTO) {
            this.orderId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this.items = orderDTO.getItems();
            this.totalPrice = calculateTotalPrice();
            this.status = OrderStatus.CREATED;
        }
    
        private BigDecimal calculateTotalPrice() {
            return items.stream()
                    .map(Item::getPrice)
                    .reduce(BigDecimal.ZERO, BigDecimal::add);
        }
    
        // getters and setters
    }
  4. 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

    java 复制代码
    @Repository
    public class OrderRepository {
        private final JdbcTemplate jdbcTemplate;
    
        @Autowired
        public OrderRepository(JdbcTemplate jdbcTemplate) {
            this.jdbcTemplate = jdbcTemplate;
        }
    
        public void save(Order order) {
            String sql = "INSERT INTO orders (order_id, total_price, status) VALUES (?, ?, ?)";
            jdbcTemplate.update(sql, order.getOrderId(), order.getTotalPrice(), order.getStatus().toString());
        }
    }

当对层进行删除、合并、拆分和重新定义等操作时,应寻找并保留以下一些有用的特征

  1. 场景描述。层应该能够表达出领域的基本现实或优先级。选择一种大比例结构与其说是一种技术决策,不如说是一种业务建模决策。层应该显示出业务的优先级。
  2. 概念依赖性。"较高"层概念的意义应该依赖"较低"层,而低层概念的意义应该独立于较高的层。
  3. CONCEPTUAL CONTOUR。如果不同层的对象必须具有不同的变化频率或原因,那么层应该能够容许它们之间的变化。

结论

在领域驱动设计中,责任层(Responsibility Layer)强调通过分层架构将系统中的不同职责分离到不同的层次中。通过明确职责和边界、定义清晰的接口、保持层次独立,可以确保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分层架构包括表示层、应用层、领域层和基础设施层,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职责和边界,确保各层之间的依赖关系清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相关推荐
bmcyzs1 天前
【展厅多媒体】触摸查询一体机实现数据可视化
经验分享·科技·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设计规范
qqxhb1 天前
系统架构设计师备考第44天——软件架构演化方式的分类和原则
系统架构·运行时·设计时·运行期·静态演化·动态演化·成本风险质量
sniper_fandc1 天前
XXL-JOB从入门到进阶——系统架构、核心原理
系统架构·xxl-job
qqxhb1 天前
系统架构设计师备考第43天——软件架构演化和定义
系统架构·架构演化·架构定义·对象演化·消息演化·复合片段·约束演化
helloworddm1 天前
Orleans Stream SubscriptionId 生成机制详解
java·系统架构·c#
庸了个白1 天前
一种面向 AIoT 定制化场景的服务架构设计方案
mqtt·设计模式·系统架构·aiot·物联网平台·动态配置·解耦设计
武子康2 天前
AI-调查研究-106-具身智能 机器人学习数据采集工具和手段:传感器、API、遥操作、仿真与真人示教全流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ai·系统架构·机器人·具身智能
武子康2 天前
AI-调查研究-107-具身智能 强化学习与机器人训练数据格式解析:从状态-动作对到多模态轨迹标准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ai·系统架构·机器人·具身智能
m0_651593912 天前
深入理解软件设计中的协议与规范:从理论到Java实践
java·软件工程·代码规范·设计规范
MZZDX2 天前
系统设计相关知识总结
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