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高级篇(分布式缓存)

一、Redis分布式缓存

单点Redis问题:

  • 数据丢失(实现Redis数据持久化)
  • 并发能力(搭建主从集群,实现读写分离)
  • 存储能力(搭建分片集群,利用插槽机制实现动态扩容)
  • 故障恢复能力(利用Redis哨兵,实现健康监测和自动恢复)

1.1 Redis持久化(解决数据丢失)

RDB

概述

RDB(Redis数据备份文件),也称Redis数据快照。简单的说就是将内存中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磁盘中,当Redis实例故障重启后,从磁盘中读取快照文件,恢复数据。

快照文件称为RDB文件,默认保存在当前运行的目录

Redis主进程执行RDB,会阻塞所有命令:

save

开启子进程执行RDB,避免主进程受到影响

bgsave

Redis停机时会执行一次RDB

redis.conf 配置

Redis内部有触发RDB的机制,可以在redis.conf文件中的配置找到

900 秒内,如果至少有1个key被修改,则执行bgsave,如果save "" 则表示禁用RDB

save 900 1

RDB的其他在redis.conf文件中的配置

#是否压缩,建议不开启,压缩也会消耗cpu,磁盘会变不值钱
rdbcompression yes

#RDB文件名
dbfilename dump.db

#文件保存的路径目录
dir ./
RDB方式的bgsave的基本流程
  • fork子进程:Redis主进程(父进程)会fork一个子进程。在Linux操作系统中,fork操作会复制父进程的内存页表给子进程,而不是复制整个内存,这使得fork操作非常快速。共享内存空间

  • 子进程执行快照:子进程开始执行快照操作,它将读取内存数据并写入新的RDB文件中。这个过程中,父进程可以继续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 写入数据:子进程会遍历所有数据库中的键,并且将每个键及其值序列化后写入到RDB文件中。

  • 完成同步:一旦快照写入完成,子进程会用新RDB文件替换旧的RDB文件(如果存在)

RDB会在什么时候执行?save 60 1000 代表什么含义?
  • 默认是服务停止时
  • 代表60秒内至少执行1000次修改则触发RDB
RDB的缺点?
  • RDB的执行间隔时间长,两次RDB之间写入数据有丢失的风险
  • fork子进程、压缩、写出RDB文件都比较耗时

AOF

概述

AOF全称Append Only File(追加文件)。Redis处理的每个写命令都会记录到AOF文件,可以看做是命令日志文件。

redis.conf配置

AOF默认是关闭的,需要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开启AOF:

#是否开启AOF功能,默认是no
appendonly yes

#AOF文件的名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的命令记录的频率也可以通过在redis.conf文件中配置

# 表示每执行一次写命令,立即记录到AOF文件
appendfsync always

#写命令执行完先放入AOF缓存区,然后表示每周1秒将缓存区数据写到AOF文件,是默认方案
appendfsync everysec

#写命令执行先放入AOF缓冲区,有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将缓冲区内容写回磁盘
appendfsync no

|----------|--------|--------------|----------------|
| 配置项 | 刷盘时机 | 优点 | 缺点 |
| Always | 同步刷盘 | 可靠性高,几乎不丢失数据 | 性能影响大 |
| everysec | 每秒刷盘 | 性能适中 | 最多丢失1秒数据 |
| no | 操作系统控制 | 性能最好 | 可靠性较差,可能丢失大量数据 |

BGREWRITEAOF

比较RDB和AOF的区别

|---------|------------------------|-----------------------------------|
| | RDB | AOF |
| 持久化方式 | 定时对整个内存做快照 | 记录每一次执行的命令 |
| 数据完整性 | 不完整,两次备份之间会丢失 | 相对完整,即决于刷盘策略 |
| 文件的大小 | 会有压缩,文件体积小 | 记录命令,文件体积很大 |
| 宕机恢复速度 | 很快 | 慢 |
| 数据恢复优先级 | 低,因为数据完整性不如AOF | 高,因为数据完整性更高 |
| 数据的优先级 | 高,大量CPU和内存消耗 | 低,主要是磁盘IO资源,但是AOF重写时会占用大量CPU和内存资源 |
| 使用场景 | 可以容忍数分钟的数据丢失,追求更快的启动速度 | 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单常见 |

1.2 Redis主从(解决并发问题)

搭建主从架构

首先创建3个实例的目录(用于存放不同redis)

mkdir 7001 7002 7003

拷贝配置文件到每个实例目录(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 方式一:逐个拷贝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1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2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3

# 方式二:管道组合命令,一键拷贝
echo 7001 7002 7003 | xargs -t -n 1 cp redis-6.2.4/redis.conf

修改每个文件夹内的配置文件,将端口分别修改为7001、7002、7003,将rdb文件保存位置都修改为自己所在目录(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sed -i -e 's/6379/7001/g' -e 's/dir .\//dir \/tmp\/7001\//g' 7001/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2/g' -e 's/dir .\//dir \/tmp\/7002\//g' 7002/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3/g' -e 's/dir .\//dir \/tmp\/7003\//g' 7003/redis.conf

虚拟机本身有多个IP,为了避免将来混乱,我们需要在redis.conf文件中指定每一个实例的绑定ip信息。每个目录都要改,我们一键完成修改(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注意:这里单点IP地址要根据自己的进行修改

# 逐一执行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1/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2/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3/redis.conf

# 或者一键修改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 xargs -I{} -t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redis.conf

为了方便查看日志,我们打开3个ssh窗口,分别启动3个redis实例,启动命令:

# 第1个
redis-server 7001/redis.conf
# 第2个
redis-server 7002/redis.conf
# 第3个
redis-server 7003/redis.conf

开启主从关系

现在三个实例还没有任何关系,要配置主从可以使用replicaof (5.0以后)或者slaveof命令。、

5.0版本以后新增replicaof,其效果跟slaveof命令一致

有临时和永久两种模式:

* 修改配置文件(永久生效)

* 在redis.conf中添加一行配置:```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使用redis-cli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执行slaveof命令(重启后失效):

设置7002和7003是从节点,7001s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2,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2
redis-cli -p 7002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3,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3
redis-cli -p 7003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然后连接 7001节点,查看集群状态:

# 连接 7001
redis-cli -p 7001
# 查看状态
info replication

数据同步原理

1.3 Redis哨兵(故障恢复)

哨兵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搭建哨兵集群

在tmp目录中创建三个目录分别用于存储哨兵

mkdir s1 s2 s3

在s1目录创建一个sentinel.conf文件,添加下面的内容

port 27001
sentinel announce-ip 192.168.150.101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168.150.101 7001 2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5000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60000
dir "/tmp/s1"

说明;

port 27001:是当前sentinel实例的端口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168.150.101 7001 2:指定主节点信息

mymaster:主节点名称,自定义,任意写

192.168.150.101 7001:主节点的ip和端口

2:选举master时的quorum值

然后将s1/sentinel.conf文件拷贝到s2、s3两个目录中(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 方式一:逐个拷贝
cp s1/sentinel.conf s2
cp s1/sentinel.conf s3
# 方式二:管道组合命令,一键拷贝
echo s2 s3 | xargs -t -n 1 cp s1/sentinel.conf

修改s2、s3两个文件夹内的配置文件,将端口分别修改为27002、27003:

sed -i -e 's/27001/27002/g' -e 's/s1/s2/g' s2/sentinel.conf
sed -i -e 's/27001/27003/g' -e 's/s1/s3/g' s3/sentinel.conf

启动:

为了方便查看日志,我们打开3个ssh窗口,分别启动3个redis实例,启动命令:

# 第1个
redis-sentinel s1/sentinel.conf
# 第2个
redis-sentinel s2/sentinel.conf
# 第3个
redis-sentinel s3/sentinel.conf

RedisTemplate哨兵模式

创建项目redis-demo

引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配置redis:

logging:
  level:
    io.lettuce.core: debug
  pattern:
    dateformat: MM-dd HH:mm:ss:SSS
spring:
  redis:
    sentinel:
      master: mymaster
      nodes:
        - 192.168.92.138:27001
        - 192.168.92.138:27002
        - 192.168.92.138:27003

配置主从读写分离: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RedisDemo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RedisDemoApplication.class, args);
    }

    //配置主从读写分离
    @Bean
    public Lettuce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Customizer configurationBuilderCustomizer(){
        return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 ->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readFrom(ReadFrom.MASTER_PREFERRED);
    }

}

ReadForm是配置Redis的读取策略,是枚举,有以下选择:

  • MASTER:从主节点读取
  • MASTER_PREFERRED:优先从master节点读取,master不可使用才读取replica
  • REPLICA:从slave(replica)节点读取
  • REPLICA_PREFERRED:优先从slave(replica)节点读取,所有的slave都不可用才读取master

遇到问题

如果遇到了没有连接成功,记得关闭防火墙

sudo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1.4 Redis分片集群

Redis分片集群结构

搭建Redis分片集群结构

要想使7001、7002、7003均为master,他们的slave节点分片对应8001、8002、8003节点

首先,删除之前的7001、7002、7003这几个目录,重新创建出7001、7002、7003、8001、8002、8003目录: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删除旧的,避免配置干扰
rm -rf 7001 7002 7003
# 创建目录
mkdir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在/tmp下准备一个新的redis.conf文件,内容如下:

注意:修改为对应的Redis端口号,默认为6379,记得修改注册的示例ip地址

port 6379
# 开启集群功能
cluster-enabled yes
# 集群的配置文件名称,不需要我们创建,由redis自己维护
cluster-config-file /tmp/6379/nodes.conf
# 节点心跳失败的超时时间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 持久化文件存放目录
dir /tmp/6379
# 绑定地址
bind 0.0.0.0
# 让redis后台运行
daemonize yes
# 注册的实例ip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92.138
# 保护模式
protected-mode no
# 数据库数量
databases 1
# 日志
logfile /tmp/6379/run.log

将这个文件拷贝到每个目录下: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执行拷贝
echo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 xargs -t -n 1 cp redis.conf

修改每个目录下的redis.conf,将其中的6379修改为与所在目录一致: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修改配置文件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 xargs -I{} -t sed -i 's/6379/{}/g' {}/redis.conf

启动

因为已经配置了后台启动模式,所以可以直接启动服务: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一键启动所有服务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 xargs -I{} -t redis-server {}/redis.conf

通过ps查看状态:

ps -ef | grep redis

如果要关闭所有进程,可以执行命令: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 xargs -I{} -t redis-cli -p {} shutdown

创建集群(先确保所有redis都启动服务)

虽然服务启动了,但是目前每个服务之间都是独立的,没有任何关联。

我们需要执行命令来创建集群,在Redis5.0之前创建集群比较麻烦,5.0之后集群管理命令都集成到了redis-cli中。

1)Redis5.0之前

Redis5.0之前集群命令都是用redis安装包下的src/redis-trib.rb来实现的。因为redis-trib.rb是有ruby语言编写的所以需要安装ruby环境。

# 安装依赖
yum -y install zlib ruby rubygems
gem install redis

然后通过命令来管理集群:

# 进入redis的src目录
cd /tmp/redis-6.2.4/src
# 创建集群
./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92.168.92.138:7001 192.168.92.138:7002 192.168.92.138:7003 192.168.92.138:8001 192.168.92.138:8002 192.168.92.138:8003

2)Redis5.0以后

我们使用的是Redis6.2.4版本,集群管理以及集成到了redis-cli中,格式如下: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cluster-replicas 1 192.168.92.138:7001 192.168.92.138:7002 192.168.92.138:7003 192.168.92.138:8001 192.168.92.138:8002 192.168.92.138:8003

命令说明:

  • redis-cli --cluster或者/redis-trib.rb:代表集群操作命令
  • create:代表是创建集群
  • --replicas 1或者--cluster-replicas 1 :指定集群中每个master的副本个数为1,此时节点总数 ÷ (replicas + 1)得到的就是master的数量。因此节点列表中的前n个就是master,其它节点都是slave节点,随机分配到不同master

通过命令可以查看集群状态:

redis-cli -p 7001 cluster nodes

测试

尝试连接7001节点,存储一个数据:

# 连接
redis-cli -p 7001
# 存储数据
set num 123
# 读取数据
get num
# 再次存储
set a 1

报错(error) MOVED 15495 192.168.92.138:7003

这是因为,在集群操作时,需要给 redis-cli 加上 -c 参数才可以:

redis-cli -c -p 7001

Redis散列插槽

Redis会把每一个master节点映射到0~16384个插槽上,通过查看集群信息时即可看到每个节点插槽的区间

通过命令可以查看集群状态:

redis-cli -p 7001 cluster nodes

Redis集群伸缩

redis-cli --cluster提供很多操作集群的命令,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

redis-cli --cluster help

添加一个 节点到集群

先创建一个7004端口的redis

mkdir 7004

cp redis.conf 7004

sed -i s/6379/7004/g 7004/redis.conf

启动该redis

redis-server 7004/redis.conf

将redis加入集群

格式: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ip地址:新redis端口 ip地址:集群中已存在任意一个节点的端口

例如: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192.168.92.138:7004 192.168.92.138:7001

将7001的redis插槽分配些给新增的redis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192.168.92.138:7001

填写所分配的插槽数和分配给对应Redis节点的ID

填写插槽来源的ID是7001,最后done结束

Redis故障迁移

如果集群中一个master宕机会发生什么呢?

例如使7002节点宕机

redis-cli -p 7002 shutdown

会发现该节点的slave变成了master

再次启动该7002节点变成了slave

手动进行故障迁移

在7002这个slave节点执行手动故障转移,重新夺回master地位

首先使用redis-cli连接7002节点

redis-cli -p 7002

然后执行cluster failover命令

CLUSTER FAILOVER

RedisTemplate访问分片集群,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application.yml文件即可

相关推荐
小安运维日记19 分钟前
Linux云计算 |【第四阶段】NOSQL-DAY1
linux·运维·redis·sql·云计算·nosql
kejijianwen1 小时前
JdbcTemplate常用方法一览AG网页参数绑定与数据寻址实操
服务器·数据库·oracle
编程零零七1 小时前
Python数据分析工具(三):pymssql的用法
开发语言·前端·数据库·python·oracle·数据分析·pymssql
高兴就好(石4 小时前
DB-GPT部署和试用
数据库·gpt
这孩子叫逆5 小时前
6. 什么是MySQL的事务?如何在Java中使用Connection接口管理事务?
数据库·mysql
Karoku0665 小时前
【网站架构部署与优化】web服务与http协议
linux·运维·服务器·数据库·http·架构
码农郁郁久居人下5 小时前
Redis的配置与优化
数据库·redis·缓存
MuseLss6 小时前
Mycat搭建分库分表
数据库·mycat
Hsu_kk7 小时前
Redis 主从复制配置教程
数据库·redis·缓存
DieSnowK7 小时前
[Redis][环境配置]详细讲解
数据库·redis·分布式·缓存·环境配置·新手向·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