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k-means(手撕和调用skl)

定义

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基于原型的聚类算法,简单、直观、高效。其步骤为:

第一步:根据事先已知的聚类数,随机选择若干样本作为聚类中心,计算每个样本与每个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离哪个聚类中心近,就算哪个聚类中心的聚类,完成一次聚类划分.

第二步:计算每个聚类的几何中心,如果几何中心与聚类中心不重合,再以几何中心作为新的聚类中心,重新划分聚类.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某一次聚类划分后,所得到的各个几何中心与其所依据的聚类中心重合或足够接近为止. 聚类过程如下图所示:

注意事项:

(1)聚类数(K)必须事先已知,来自业务逻辑的需求或性能指标.

(2)最终的聚类结果会因初始中心的选择不同而异,初始中心尽量选择离中心最远的样本.

手撸k-means

原理

上述公式不好求解,一般我们通过迭代的方式近似化求解

代码实现

数据集选择西瓜书中提供的数据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math

data = pd.read_csv('西瓜数据集4.0.csv')
feature = ['密度','含糖率']
data = data[feature]

K = 3

#随机选取簇初始化
C_list = data.sample(K).values

data = data.values
while True:
    C_cluster = [[] for _ in range(K)]#存放每个簇的数据
    for i in range(len(data)):
        C_dist = {}#字典形式存放每个元素对于每个簇的距离,以此来判断该放入哪个簇
        for j in range(len(C_list)):
            diff = math.sqrt((data[i][0]-C_list[j][0])**2+(data[i][1]-C_list[j][1])**2)
            C_dist[j] = diff
        C_dist_sort = sorted(C_dist.items(),key = lambda x:x[1])    
        print(C_dist_sort)
        C_cluster[C_dist_sort[0][0]].append(data[i])
    print(C_cluster)
    
    flag = True#用于判断是否结束循环
    
    #计算每个簇的均值并置为新的中心点,若均值与之前相等则结束循环
    for i in range(len(C_list )):
        i_mean = np.mean(C_cluster[i],axis = 0)
        for j in range(i_mean.shape[0]):
            if i_mean[j] != C_list [i][j]:
                flag = False
                C_list [i] = i_mean
                break
    if flag:
        break

color = np.random.random((3,K)) #随机颜色

#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并绘图
for i in range(K):
    C = C_cluster[i] #每一簇的元素
    x = [i[1] for i in C]
    y = [i[0] for i in C]
    plt.scatter(x,y,c = color[i],label = 'C'+str(i)) #随机颜色
plt.legend()
plt.xlabel('midu')
plt.ylabel('hantang')
plt.show()

将聚类后结果绘制出来

调用sklearn的库函数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klearn.cluster as sc

data = pd.read_csv('西瓜数据集4.0.csv')
feature = ['密度','含糖率']
data = data[feature]

model = sc.KMeans(n_clusters=4)

model.fit(data)

label = model.labels_

result_y = model.predict([[0.4,0.5]])
print(result_y)

plt.scatter(data['含糖率'],data['密度'],c= label,cmap='spring')
plt.xlabel('midu')
plt.ylabel('hantang')
plt.legend()
plt.show()

特点及使用

优点

(1)原理简单,实现方便,收敛速度快;

(2)聚类效果较优,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强;

缺点

(1)需要事先知道聚类数量;

(2)聚类初始中心的选择对聚类结果有影响;

(3)采用的是迭代的方法,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解;

(4)对于噪音和异常点比较敏感.

什么时候选择k-means

(1)事先知道聚类数量

(2)数据分布有明显的中心

相关推荐
Schwertlilien几秒前
图像处理-Ch1-数字图像基础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算法
程序员一诺1 分钟前
【深度学习】嘿马深度学习笔记第10篇: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目标【附代码文档】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算法
刚学HTML2 小时前
leetcode 05 回文字符串
算法·leetcode
AC使者2 小时前
#B1630. 数字走向4
算法
冠位观测者2 小时前
【Leetcode 每日一题】2545. 根据第 K 场考试的分数排序
数据结构·算法·leetcode
古希腊掌管学习的神3 小时前
[搜广推]王树森推荐系统笔记——曝光过滤 & Bloom Filter
算法·推荐算法
qystca3 小时前
洛谷 P1706 全排列问题 C语言
算法
浊酒南街3 小时前
决策树(理论知识1)
算法·决策树·机器学习
就爱学编程3 小时前
重生之我在异世界学编程之C语言小项目:通讯录
c语言·开发语言·数据结构·算法
学术头条3 小时前
清华、智谱团队:探索 RLHF 的 scaling laws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机器学习·语言模型·计算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