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设计模式-结构型-门面模式

重修设计模式-结构型-门面模式

门面模式为子系统提供一组统一的接口,定义一组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易用

门面模式(Facade Pattern),也称作外观模式,主要用于为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更简洁的接口,使得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并减少系统的相互依赖,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开发中接口粒度的设计是一个难题,如果接口粒度过细,每个功能都独立成一个接口,虽然符合单一职责原则,复用性会更高,但外部在调用时,需要和多个接口打交道,易用性会非常差;如果接口粒度过大,一个接口做了 n 个事,易用性在某些场合会好一些,但复用性会变差。

门面模式就是抽象出一个更通用的接口层,来平衡接口通用性和易用性之间的矛盾。它的实现和原理非常简单,应用也非常广泛,在日常的编码中,很可能不经意间就用到了门面模式。

举个例子,在开发过程中会封装各种各样的工具和辅助类,比如 Android 中的网络模块,可以封装一个 HttpUtil 来请求网络,调用处只需知道调用它能实现网络请求即可,无需关注其内部细节:

kotlin 复制代码
/**
 * 网络请求封装
 */
object HttpUtil {
    private val okHttpClient = OkHttpClient.Builder().build()

    fun getRequest(baseUrl: String, success: (String?) -> Unit, failure:(String?) -> Unit) {
        val request = Request.Builder().url(baseUrl).get().build()
        okHttpClient.newCall(request).enqueue(object: Callback {
            override fun onFailure(call: Call, e: IOException) {
                failure.invoke(e.message)
            }

            override fun onResponse(call: Call, response: Response) {
                if (response.isSuccessful) {
                    success.invoke(response.body()?.string())
                } else {
                    failure.invoke(response.message())
                }
            }
        })
    }
}

//调用处:
fun main() {
    HttpUtil.getRequest("https://www.baidu.com", success = {
        println("请求成功:${it}")
    }, failure = {
        println("请求失败:${it}")
    })
}

调用处只跟门面类 HttpUtil 打交道,无需关注具体网络请求细节,如果后续需要将网络请求实现从 Okhttp 切换到 Volley,调用处代码也无需更改,耦合性非常低。

门面模式适用场景:

  1. 子系统复杂度高:当子系统包含大量相互依赖的类,外部调用者难以理解和使用时,可以使用门面模式来简化接口。
  2. 需要隐藏子系统细节:当需要隐藏子系统的内部实现细节,只提供一个精简的接口供客户端使用时,门面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 提高子系统独立性:通过门面模式,客户端不直接与子系统交互,而是通过门面角色来进行交互,这有助于提高子系统的独立性。
  4. 隔离风险:需要隔离客户端与子系统的直接交互,预防低水平人员带来的风险扩散时,可以使用门面模式。

以下是我在Android开发中发现的一些具体应用场景:

  1. 工具和辅助类

    Android开发中,开发者经常会编写各种工具类和辅助类来简化开发流程。这些工具类往往也采用了门面模式的设计,它们封装了复杂的逻辑,对外提供简洁的接口。例如,一个网络请求的工具类,它可能封装了HTTP请求、响应解析等复杂的操作,对外只提供一个发送请求并获取结果的简单接口。

  2. Context类

    在 Android 开发中,Context是非常重要的上下文类型,它封装了很多重要的操作,如启动活动(startActivity())、发送广播(sendBroadcast())等。Context是一个抽象类,它定义了抽象接口,而真正的实现在ContextImpl类中。这种设计就类似于门面模式,Context作为门面类,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来访问系统的各种功能,而不需要直接与底层的ContextImpl或其他子系统打交道。

  3. 组件化开发

    在Android的组件化开发中,门面模式也有重要的应用。组件化开发要求将应用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负责特定的功能。为了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可以在模块之间引入门面类,通过门面类来定义模块之间的交互接口,使得模块之间的调用更加清晰和简洁。

门面模式优缺点:

  • 优点:
    • 简化接口:通过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简化了客户端与子系统的交互。
    • 降低耦合度:门面类作为中介,隐藏了子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减少了客户端与子系统之间的直接依赖。
    • 提高灵活性:子系统内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门面类,只要门面类的接口不变,客户端代码就无需修改。
  • 缺点
    • 可能引入额外的间接层:如果滥用门面模式,可能导致系统增加不必要的抽象层次,影响性能和理解。
    • 对新增子系统功能的支持不够灵活:若子系统有新功能加入,可能需要修改门面类以适应新的接口需求。

门面模式和适配器模式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应用场景是不同的:适配器是做接口转换,解决原接口和目标接口兼容性问题;门面模式是做接口整合,解决多接口的复杂调用的问题。

总结

门面模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模式,它通过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来简化复杂子系统的使用,降低了客户端与子系统的耦合度,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相关推荐
BD_Marathon12 小时前
【MySQL】函数
android·数据库·mysql
西西学代码13 小时前
安卓开发---耳机的按键设置的UI实例
android·ui
maki07717 小时前
虚幻版Pico大空间VR入门教程 05 —— 原点坐标和项目优化技巧整理
android·游戏引擎·vr·虚幻·pico·htc vive·大空间
千里马学框架17 小时前
音频焦点学习之AudioFocusRequest.Builder类剖析
android·面试·智能手机·车载系统·音视频·安卓framework开发·audio
fundroid21 小时前
掌握 Compose 性能优化三步法
android·android jetpack
TeleostNaCl1 天前
如何在 IDEA 中使用 Proguard 自动混淆 Gradle 编译的Java 项目
android·java·经验分享·kotlin·gradle·intellij-idea
旷野说1 天前
Android Studio Narwhal 3 特性
android·ide·android studio
maki0771 天前
VR大空间资料 01 —— 常用VR框架对比
android·ue5·游戏引擎·vr·虚幻·pico
xhBruce1 天前
InputReader与InputDispatcher关系 - android-15.0.0_r23
android·ims
领创工作室1 天前
安卓设备分区作用详解-测试机红米K40
android·java·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