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基本概念:希尔排序的基本原理是将相距一定增量的数据组成多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插入排序,这有利于消除相隔较远的元素之间的逆序关系。
增量缩减:随着算法的进行,增量逐渐减少,子序列的长度增加,整个数组趋向于完全有序。
步骤
选择增量:开始时选择一个较大的增量值,通常是数组长度的一半或者一半的一半。
子序列排序:对每个子序列执行插入排序。
缩小增量:逐步减小增量,重复上述排序过程。
完成排序:当增量减小到1时,整个数组完成排序。
性能分析
希尔排序的效率依赖于增量序列的选择,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约为O(n^2),但实际运行时间通常比直接插入排序要好,大约可达到O(n ^ 1.3)。
稳定性
不稳定,意味着在排序过程中可能会改变相等元素的相对顺序。
适用性
由于其间隔交换的特性,其适合用于数据间隔较大的情况。
代码
c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hellSort(int *arr,int len){
//int len=sizeof(arr)/sizeof(int); 这样写是有问题的?
/*
在 C++ 中,当你将数组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时,实际上传递的是指向数组的指针,
而不是整个数组的大小信息。因此,在函数内部,无法使用 sizeof(arr) 来获取数组的长度,
因为 arr 只是一个指向数组首元素的指针。(8个字节,算出来结果是2)
*/
int intervel=len/2;
for(;intervel>0;intervel=intervel/2){ //不断缩小增量
for(int i=intervel;i<len;i++){ //对每个合适的元素插排
int idx=i-intervel;
int cur=arr[i];
while(idx>=0 && arr[idx]>cur){
arr[idx+intervel]=arr[idx];
idx-=intervel;
}
arr[idx+intervel]=cur;
}
}
return;
}
int main() {
int arr[]={0,9,5,3,4,2,6,7,8,1};
int len=sizeof(arr)/sizeof(int);
cout<<len<<endl;
shellSort(arr,len);
for(int i=0;i<10;i++){
cout<<arr[i]<<" ";
}
return 0;
}
下面来看一个问题:
问:在希尔排序法中,每经过一次数据交换后
A. 能消除多个逆序
B. 只能消除一个逆序
C. 不会产生新的逆序
D. 消除的逆序个数一定比新产生的逆序个数多
答案是:
A. 能消除多个逆序
解释:
希尔排序是一种基于插入排序的算法,但与简单插入排序不同的是,希尔排序通过在初始阶段比较距离较大的元素(由增量决定)来减少移动的次数。通过这种"跳跃式"比较和交换,每一次数据交换都可以消除多个逆序(即,多个元素的错位)。由于希尔排序在数据的局部性进行较大跨度的调整,使得大的逆序可以在一次交换中得到部分甚至完全的消除。因此,这些调整往往比简单的邻元素交换更为高效,并且加速了整个排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