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背景
以工厂方法为例,想深入探讨时序图中各个元素及其组合如何与代码实现相对应。在理解这一过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时序图的基本构成元素。时序图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角色(Actor)、对象(Object)、生命线(Lifeline)、控制焦点(Activation)和消息(Message)。
在这些元素中,角色(Actor)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角色通常指的是与系统交互的实体,它们可以是真实的人,也可以是其他系统或子系统。当提及子系统时,它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模型元素,既具备包的语义(能够包含其他模型元素),又拥有类的行为(能够执行特定操作)。
角色的研究
工厂方法时序图中的角色是谁?
在工厂方法的时序图中,角色具体指的是谁呢?在此情境下,角色并非指真实的人,而是指与工厂方法模式进行交互的客户端代码或系统。客户端代码通过调用工厂接口来请求创建特定类型的对象,而无需直接实例化这些对象。因此,在工厂方法的时序图中,角色实际上代表的是发起对象创建请求的客户端。
原因在于,工厂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对象的创建过程封装在工厂类中,客户端代码通过调用工厂接口来获取所需的对象实例,而无需直接实例化这些对象。这一过程中,客户端扮演着发起请求的角色,它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厂类,并调用其创建方法。由于工厂方法一旦执行就会立即返回对象实例,而不会停留在某个状态等待用户输入或操作,因此这里的角色更多地是指代那些自动化的、由代码控制的客户端实体。
假设一个程序启动起来,没有客户端代码去触发main方法中的逻辑,那么这些逻辑将永远无法被执行。客户端代码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代替用户去点击、去触发那些原本需要手动操作才能执行的功能。这种自动化的处理方式正是程序存在的核心价值之一。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所有操作都需要人去手动执行,那还要程序做什么呢?这个问题实际上触及了程序设计的本质。程序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将人类从繁琐、重复、易出错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正如手机计算器功能一样,即使是一个不会计算的人,也能通过简单的点击操作来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这正是程序设计的魅力所在------它让复杂的任务变得简单,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因此,在工厂方法时序图中,角色(Actor)作为客户端代码的存在,不仅符合工厂方法模式的设计理念,也体现了程序设计的核心价值。通过深入理解这些角色及其交互行为,可以更好地应用和设计工厂方法模式,以满足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需求。
代码
定义几个关键部分:接口Operation,具体的操作类(如 AddOperation 和 SubtractOperation),以及工厂接口 IFactory`和具体的工厂类(如 AddFactory 和 SubtractFactory)。下面是一个完整的实现:
- 定义 Operation`接口
java
public interface Operation {
double getResult(double a, double b);
}
- 实现具体的操作类
加法操作类 AddOperation
java
public class AddOperation implements Operation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getResult(double a, double b) {
return a + b;
}
}
减法操作类 SubtractOperation
java
public class SubtractOperation implements Operation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getResult(double a, double b) {
return a - b;
}
}
- 定义工厂接口 IFactory
java
public interface IFactory {
Operation createOperation();
}
- 实现具体的工厂类
加法工厂类 AddFactory
java
public class AddFactory implements I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Operation createOperation() {
return new AddOperation();
}
}
减法工厂类 SubtractFactory
java
public class SubtractFactory implements I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Operation createOperation() {
return new SubtractOperation();
}
}
客户端代码
java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工厂
IFactory factory = new AddFactory(); // 你可以换成 SubtractFactory 来测试减法
// 工厂创建类
Operation operation = factory.createOperation();
// 声明一个结果
double result = 0;
result = operation.getResult(1, 2);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来创建不同的操作对象(加法或减法)。通过改变工厂的实现,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以支持更多的操作类型,而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客户端代码只需依赖工厂接口 IFactory,这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时序图
所以时序图这么画应该更好
研究角色的意义
研究工厂方法中的角色及其交互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明确的目的
研究角色的目的
-
理解系统交互:
工厂方法模式通过定义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这一过程中,角色(客户端)与工厂之间的交互至关重要。研究这些交互行为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各个组件之间的协作方式。
-
优化系统设计:
- 通过分析工厂方法中的角色及其交互,可以发现系统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和瓶颈。例如,如果客户端与工厂之间的交互过于复杂或频繁,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或维护成本增加。因此,研究这些角色有助于优化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
增强系统可扩展性:
- 工厂方法模式的一个显著优点是易于扩展。当需要添加新的产品类型时,只需创建新的产品类和相应的工厂类,而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研究角色及其交互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优点,从而设计出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系统。
-
提高代码可读性:
-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客户端代码通过调用工厂接口来获取所需的对象实例。这种方式使得代码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研究角色及其交互行为有助于编写更加符合规范、易于阅读的代码。
具体实践中的意义
-
指导开发:
- 在实际开发中,研究工厂方法中的角色及其交互行为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工厂方法模式。例如,在编写客户端代码时,需要明确知道应该调用哪个工厂接口以及传递哪些参数来获取所需的对象实例。
-
调试和测试:
- 在调试和测试过程中,了解工厂方法中的角色及其交互行为有助于更快地定位问题和修复错误。例如,如果客户端无法正确获取对象实例,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端与工厂之间的交互行为来找出问题所在。
总结
研究工厂方法中的角色及其交互行为对于深入理解系统设计、优化系统性能、增强系统可扩展性、提高代码可读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研究也有助于指导开发、调试和测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