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源码获取方式见文章末尾! 回复暗号:13,免费获取600多个深度学习项目资料,快来加入社群一起学习吧。
《------往期经典推荐------》
项目名称
2.【卫星图像道路检测DeepLabV3Plus模型】
3.【GAN模型实现二次元头像生成】
4.【CNN模型实现mnist手写数字识别】
5.【fasterRCNN模型实现飞机类目标检测】
6.【CNN-LSTM住宅用电量预测】
7.【VGG16模型实现新冠肺炎图片多分类】
8.【AlexNet模型实现鸟类识别】
9.【DIN模型实现推荐算法】
10.【FiBiNET模型实现推荐算法】
11.【钢板表面缺陷检测基于HRNET模型】
...
1. 项目简介
本项目名为"基于YOLO模型的水稻害虫检测系统",旨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实时检测和识别。该项目主要使用YOLO(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模型,结合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优势,对水稻中的各种害虫进行精准检测,如水稻叶卷螟、水稻叶蝉、稻茎蝇等。这一系统能够识别多种病虫害,并输出其检测结果,帮助农民及时了解作物的健康状况,减少损失,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集成PyQt5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具备了用户友好的操作方式,支持图片和视频的批量处理和实时摄像头输入,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使用的便捷性。模型的检测结果不仅包含病虫害的种类,还显示了其在图像中的位置及置信度,系统还提供了视频的实时检测功能,方便用户直观查看处理过程。整体项目在python3.9的环境下开发,并且提供了详细的配置与安装说明,适合在农业生产管理中推广应用。
2.技术创新点摘要
YOLO模型的应用与优化:该项目使用了YOLO(You Only Look Once)模型,这是一种实时性强的目标检测算法,能够在一张图像中快速识别多个目标对象。项目中通过对YOLO模型的训练和优化,专门针对水稻的病虫害场景进行调整,提升了对复杂背景中小目标的识别能力(MainProgram)(Config)。
多种病虫害类别的检测与识别:该系统能够识别多达13种水稻病虫害,包括水稻叶卷螟、褐飞虱等多种常见的害虫。通过模型对病虫害类别的精细化分类和训练,结合大量实际场景数据,使得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害虫给出精确的检测结果(Config)。
图形用户界面(GUI)集成:项目通过集成PyQt5库实现了图形用户界面(GUI),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界面选择图片、视频文件进行检测,或直接调用摄像头进行实时检测。界面直观友好,包含目标数量、类别、置信度等信息的实时显示(MainProgram)。
实时视频检测与保存功能:该项目不仅支持对静态图片的病虫害检测,还支持对视频流的实时检测与处理。通过调用摄像头捕获实时画面,结合YOLO模型对每一帧画面进行分析,用户可以实时获取检测结果。项目还提供了视频保存功能,能够将检测结果保存为视频文件,便于后期分析和查看(detect_tools)(MainProgram)。
多目标检测与结果显示优化:通过利用不同颜色框对检测到的不同目标进行标注,增强了检测结果的可视化效果。同时,系统通过表格形式展示检测到的目标位置、类别及置信度信息,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详细的检测数据(MainProgram)。
简化的模型部署与训练流程:项目提供了简单易行的环境配置和训练步骤。用户可以根据配置文档轻松搭建模型训练环境,修改数据集路径后即可开始训练。训练好的模型能够直接在系统中使用,提升了项目的可操作性和易部署性(程序运行说明文档)。
3. 数据集与预处理
本项目使用的水稻病虫害数据集主要来源于实际农业生产中的田间采集,涵盖了常见的13种水稻害虫,如水稻叶卷螟、褐飞虱等(Config)。这些数据集包含了丰富的图像信息,涵盖不同的光照条件、背景复杂度以及多种病虫害形态特征,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现实应用价值。
数据集特点:
- 多样性强:图像数据来自实际的田间场景,包含了多种不同条件下的病虫害图片,如光照变化、背景复杂等,极具挑战性和泛化性。
- 小目标多:数据集中水稻害虫一般较小,在图像中的占比低,增加了模型对小目标检测的难度和对检测算法精度的要求。
- 类别不平衡:部分害虫的数量相对较少,存在类别不平衡的现象,为模型的训练带来挑战。
数据预处理流程:
- 图像归一化:数据预处理的第一步是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YOLO模型要求输入的图像尺寸一致,因此所有的图像都被缩放到固定的尺寸。同时,图像像素值被归一化到[0, 1]之间,以加速模型训练收敛。
- 数据增强:为了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项目使用了数据增强技术。包括随机翻转、旋转、裁剪、颜色抖动、缩放等方法,这些操作能够增加数据的多样性,避免模型过拟合。在病虫害图像中,数据增强可以模拟不同的拍摄角度和环境,从而提高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能力。
- YOLO标注格式转换:数据集中的目标框信息需要转换为YOLO格式,具体为每个目标的中心点坐标(x, y)以及宽高(w, h)的相对值(相对于图像尺寸),这有助于目标检测算法更好地定位病虫害(detect_tools)。
- 特征工程:特征工程在该项目中主要体现在通过YOLO模型自动提取图像中的特征,无需手动提取特征。YOLO通过其多层卷积神经网络,能够自动识别病虫害的关键特征,如形态、颜色等,从而实现高效的目标检测。
4. 模型架构
1) 模型结构的逻辑
本项目基于YOLO(You Only Look Once)v5模型来实现水稻病虫害的检测。YOLO是一种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它通过在同一网络中同时进行目标分类和定位,能够实现高效的目标检测。YOLO模型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 输入层:输入的图像经过预处理(包括归一化、缩放等),被转换成模型能够接受的固定尺寸的格式。图像经过卷积层提取特征后,进入YOLO网络。
- 卷积层和特征提取网络:YOLO模型使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CNN)来提取输入图像的特征。这些卷积层通过逐层卷积、池化和激活函数的处理,能够提取出图像中的空间特征和边缘信息。模型中的不同卷积层通过共享权重,保证模型的高效性,并能够处理图像中的多尺度目标。
- 预测层:YOLO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同时预测多个边界框以及它们所属的类别概率。预测结果包括目标物体的边界框坐标、类别置信度以及类别分布。
- 检测层:检测层通过设定阈值过滤掉低置信度的目标框,仅保留那些高置信度的目标。这些目标框最终显示出目标对象的位置,并标注其类别。
- 损失函数:YOLO使用的是多任务损失函数,包含定位损失、分类损失和置信度损失。这一损失函数帮助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同时优化目标检测的精度和分类的准确性。
在代码中,YOLO模型被加载并初始化,具体表现为在MainProgram.py
中使用YOLO(Config.model_path, task='detect')
,其中加载了预先训练好的模型权重(MainProgram)(Config)。
2) 模型的整体训练流程,和评估指标等
模型训练流程:
- 数据加载 :数据集的路径配置在
datasets/RiceInsectData/data.yaml
文件中。训练和验证数据集的绝对路径需要在训练前进行设置(程序运行说明文档)。在代码中,train.py
文件负责启动模型训练,该脚本加载了YOLO的配置和训练参数。 - 模型初始化 :训练开始时,YOLO模型从预训练权重(
models/best.pt
)加载。模型会预先使用一些小的输入数据进行初始化(见代码中的self.model(np.zeros((48, 48, 3)), device=self.device)
),以便于推理时的快速响应(MainProgram)。 - 数据增强:在训练过程中,数据增强技术被应用于输入图像,旨在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具体操作包括图像的缩放、翻转、旋转等。这些增强操作可以使模型在面对不同场景中的病虫害图片时依然保持较高的检测精度。
- 训练过程:YOLO模型的训练通过多轮迭代(Epochs)来完成。在每一轮中,模型通过前向传播对训练数据进行预测,随后计算预测值与真实标签之间的损失。通过反向传播,模型的参数会根据损失值的大小进行更新,逐步优化模型的检测能力(MainProgram)。
- 保存训练结果 :训练好的模型被保存在
runs/detect/weights
目录中。项目中提供了最后一轮训练的模型(last.pt
)和最佳模型(best.pt
),一般推荐使用best.pt
进行推理(程序运行说明文档)。
模型评估指标:
- 精确度(Precision) :表示模型正确识别出的目标在所有检测到的目标中所占的比例。它反映了模型对阳性结果的可信度。
- 召回率(Recall) :表示模型检测出的目标在所有真实目标中的占比。它反映了模型检测到目标的全面性。
- F1分数:通过精确度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计算,综合反映模型的性能,F1分数是用于平衡精确度和召回率的指标。
- 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 :这是YOLO模型评估中最常用的指标,表示平均精度的均值。mAP衡量了模型在多个类别上的检测精度。
5. 核心代码详细讲解
1.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工程 (detect_tools.py
)
YOLO标注数据转换函数
在YOLO目标检测中,标注数据以中心点坐标和宽高格式存储,但在图像处理时,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左上角和右下角坐标。代码如下:
def yolo_to_location(w, h, yolo_data):将YOLO的标注数据转换为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坐标,方便画框
x_, y_, w_, h_ = yolo_datax_, y_ 是中心点坐标,w_, h_ 是宽高
x1 = int(w * x_ - 0.5w * w_)
x2 = int(w * x_ + 0.5w * w_)
y1 = int(h * y_ - 0.5h * h_)
y2 = int(h * y_ + 0.5h * h_)返回左上角(x1, y1)和右下角(x2, y2)的坐标return [x1, y1, x2, y2]
解释:
x_, y_
为目标中心点的相对坐标(相对于图像尺寸),w_, h_
为相对宽高。- 通过乘以图像的实际宽高,将相对坐标转换为绝对坐标。
x1, y1
为左上角坐标,x2, y2
为右下角坐标,用于在图像上绘制目标框。
绘制目标框与类别标签
在图像上绘制检测到的目标框,并标注出目标类别名称:
def drawRectBox(image, rect, addText, fontC, color):"""
绘制矩形框与类别标签
:param image: 原始图像
:param rect: 矩形框坐标
:param addText: 类别名称
:param fontC: 字体
:param color: 矩形框的颜色
"""绘制目标框
cv2.rectangle(image, (rect[0], rect[1]), (rect[2], rect[3]), color, 2)
绘制类别标签背景
cv2.rectangle(image, (rect[0] - 1, rect[1] - 25), (rect[0] + 60, rect[1]), color, -1, cv2.LINE_AA)
添加类别文字标签
img = Image.fromarray(image)
draw = ImageDraw.Draw(img)
draw.text((rect[0]+2, rect[1]-27), addText, (255, 255, 255), font=fontC)return np.array(img)
解释:
cv2.rectangle
用于绘制矩形框,rect
是检测框的坐标。- 在框的上方绘制背景框,用于显示类别标签,
draw.text
方法用于在图像上显示类别名称。 ImageFont
用于定义字体,确保标签的可读性。
2. 模型架构构建 (MainProgram.py
)
YOLO模型加载与推理
YOLO模型的核心是目标检测,模型的初始化和推理如下所示:
self.model = YOLO(Config.model_path, task='detect')
self.model(np.zeros((48, 48, 3)), device=self.device) 预加载推理模型
解释:
YOLO(Config.model_path, task='detect')
:加载了预先训练好的YOLO模型,Config.model_path
指向的是模型权重文件。self.model(np.zeros((48, 48, 3)), device=self.device)
:以一个零值图像预加载模型,这是为了减少第一次推理时的延迟,加快实际检测时的响应速度。
图像目标检测过程
通过YOLO模型对输入图像进行检测,并返回目标框及类别信息:
self.results = self.model(self.org_path, conf=self.conf, iou=self.iou)[0] `` location_list = self.results.boxes.xyxy.tolist() `` self.cls_list = self.results.boxes.cls.tolist() ``self.conf_list = self.results.boxes.conf.tolist()
解释:
self.model(self.org_path, conf=self.conf, iou=self.iou)[0]
:通过YOLO模型对图像进行推理,conf
为置信度阈值,iou
为重叠阈值。self.results.boxes.xyxy
:返回检测到的每个目标的边界框坐标(左上角和右下角)。self.results.boxes.cls
:返回每个目标的类别索引。self.results.boxes.conf
:返回每个目标的置信度分数。
绘制检测结果
将检测结果绘制到图像上,显示在用户界面中:
now_img = self.results.plot()
self.draw_img = now_img
resize_cvimg = cv2.resize(now_img, (self.img_width, self.img_height))
pix_img = tools.cvimg_to_qpiximg(resize_cvimg)
self.ui.label_show.setPixmap(pix_img)
解释:
self.results.plot()
:YOLO模型提供的内置方法,自动将检测结果绘制在图像上。cv2.resize
:对检测结果图像进行缩放以适应用户界面的显示窗口。tools.cvimg_to_qpiximg
:将OpenCV格式的图像转换为QPixmap格式,以便在PyQt5的图形界面中显示。
3. 模型训练与评估 (train.py
)
数据集配置与训练启动
训练开始时,需要设置数据集的路径以及模型的输出路径:
train: E:\MyCVProgram\RiceInsectDetection\datasets\RiceInsectData\train ``val: E:\MyCVProgram\RiceInsectDetection\datasets\RiceInsectData\val
解释:
train
与val
分别定义了训练集和验证集的路径,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数据集路径进行修改(程序运行说明文档)。
模型保存与评估
训练结束后,模型和结果会被保存以供后续使用:
runs/train/weights/last.pt ``runs/train/weights/best.pt
解释:
last.pt
是最后一轮训练完成后的模型权重,而best.pt
是训练过程中表现最佳的模型。推荐使用best.pt
作为推理模型(程序运行说明文档)。
4. 视频与批量检测 (MainProgram.py
)
批量图像检测
对于批量图像检测,系统支持从文件夹中加载多张图片进行批处理:
def detact_batch_imgs(self):
directory = QFileDialog.getExistingDirectory(self, "选取文件夹", "./")for file_name in os.listdir(directory):
full_path = os.path.join(directory, file_name)if os.path.isfile(full_path):
self.org_img = tools.img_cvread(full_path)
self.results = self.model(full_path, conf=self.conf, iou=self.iou)[0]后续处理代码...
解释:
- 用户通过文件对话框选择文件夹,系统将对文件夹内所有图片进行逐张检测。
self.model(full_path, conf=self.conf, iou=self.iou)[0]
:对每张图片使用YOLO模型进行检测,返回检测结果。
实时视频检测与保存
项目还支持通过摄像头实时检测和保存视频检测结果:
self.cap = cv2.VideoCapture(0) ``self.video_start()
解释:
cv2.VideoCapture(0)
:通过摄像头获取视频流,实时进行目标检测。self.video_start()
:启动定时器,每隔一段时间获取一帧图像进行检测。
6. 模型优缺点评价
模型优点:
- 高效的实时检测能力:本项目使用了YOLO模型,YOLO凭借其单阶段检测的特点能够在保持较高检测精度的同时实现高速的实时检测。无论是在静态图像还是视频流上,该系统都能快速识别水稻病虫害目标,适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时监控需求(MainProgram)(Config)。
- 支持多种病虫害类别:该系统能够检测13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涵盖了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Config)。
- 便捷的GUI集成:通过PyQt5实现了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上传图像、视频或通过摄像头进行实时检测,无需掌握编程技能即可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MainProgram)。
- 批量处理和视频保存功能:该系统不仅支持单张图像检测,还提供了批量检测和视频检测功能,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并保存检测结果,方便后续分析(detect_tools)。
模型缺点:
- 小目标检测困难:由于水稻害虫体积较小,在复杂背景下,YOLO模型可能无法始终准确检测小目标。这是YOLO模型的一个固有挑战,尤其是在目标较小、背景较为复杂的田间场景中表现出局限性(Config)。
- 类别不平衡问题:在训练过程中,某些病虫害类别的数据量较少,可能导致模型在这些类别上的识别精度较低。类别不平衡影响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对少数类目标的检测精度(程序运行说明文档)。
- 缺乏高阶数据增强:虽然项目中使用了基础的数据增强技术,如翻转、缩放等,但更多高级的数据增强方法(如CutMix、MixUp等)未被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泛化性能。
改进方向:
- 模型结构优化:可以考虑使用YOLOv7或其他先进的目标检测模型,它们在小目标检测上具有更好的表现。此外,使用多尺度检测或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小目标的识别精度。
- 超参数调整:可以通过超参数优化(如学习率、批量大小、置信度阈值等)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使用贝叶斯优化等自动化方法,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找到最佳参数组合。
- 增强数据集:通过更多的数据增强技术(如CutMix、随机擦除等),增加数据多样性,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尤其是针对类别不平衡的问题。
👍感谢小伙伴们点赞、关注! 如有其他项目需求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抽空制作更新!
✌粉丝福利:点击下方名片↓↓↓
回复暗号:13,免费获取600多个深度学习项目资料,快来加入社群一起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