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这个强调目标导向和成就累积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被鼓励设定宏大的目标,追求可量化的成功。但是在本周阅读到的一篇文章《没有目标的成长》提出了一个相反的观点:成功不应依赖于传统的目标设定和成就,而应专注于日常习惯和持续成长
传统的目标设定模式就像是一个个里程碑,让我们以为只要达到就能获得成功。但生活的真相是,真正的改变和平和往往发生在当下,而不是遥远的未来
所以成功不应建立在成就的累积上,而应该着眼于日常习惯的培养。就像文章中引用杰夫·贝佐斯的话:长期的"成功"可能只是来自对当下过程和心态的重视,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成功,将其视为持续的日常实践,而非目标的达成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可能令人不安,因为它意味着放弃对未来的控制幻想。但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保持开放和适应性比固守目标更为重要,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规划,而是要在规划中留有余地,允许自然而然的成长和变化
最后借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成功的投资只是我们小心谋划、专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产品。我想生活也是这样的
[!prompt]+ In this thought-provoking image, we witness the beautiful symbiosis between nature and knowledge. A young, green plant has taken root within the soil-filled pages of an open book, suggesting that from the seeds of education, wisdom grows. The juxtaposition of the organic plant with the written word evokes a sense of hope and the cyclical nature of life and learning. It's a powerful statement about the nurturing role of knowledge in fostering growth, and a reminder of the endless possibilities that can arise from the fertile soil of the mind.
内容推荐
【领路人】芒格操作系统:如何有效生活
这篇推荐内容是查理·芒格在 2007 年南加州⼤学法学院毕业演讲,演讲的文字虽然简单,但处处体现这芒格的智慧,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些演讲中我觉得重要的观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配得上它
- 拥有这种精神的⼈在⽣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他们赢得的不⽌是⾦钱和名誉。还赢得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的信任
学会终身学习
- 获得智慧是⼀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活变得更加美好
- 有⼀个相关的道理⾮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
- 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活中⾛不了多远
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 因为真正重要的⼤道理占每个学科 95 %的份量,所以从所有的学科吸取我所需要的 95% 的知识,并将它们变成我思维习惯的⼀部分,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 当然,掌握了这些道理后之后,你们必须通过实践去使⽤它们
- 这就像钢琴演奏家,如果不持续练习,就不可能弹得很好
逆向思维
- 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类的⼤脑⽽⾔,如果采⽤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如果你们把问题反过来思考,通常就能够想得更加清楚
- 什么会让我们在⽣活中失败呢?我们应该避免什么呢?有些答案很简单,例如,懒惰和⾔⽽⽆信会让我们在⽣活中失败。如果你们⾔⽽⽆信,就算有再多的优点,也⽆法避免悲惨的下场
远离变态的激励机制
- 不要处在⼀个你们表现得越愚蠢或者越糟糕,它就提供越多回报的变态激励系统之中,变态的激励机制具有控制⼈类⾏为的强⼤⼒量,⼈们应该避免受它影响
- 变态的⼯作关系也是应该避免的,你们要特别避免在你们不崇敬或者不想像他⼀样的⼈⼿下⼲活,那是很危险的
- 所有⼈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权威⼈物的控制,尤其是那些为我们提供回报的权威⼈物。要正确地应对这种危险,必须同时拥有才华和决⼼
养成保持公正的习惯
- 达尔⽂特别留意相反的证据,尤其是他证伪的是某种他信奉和热爱的理论时。如果你们想要在思考的时候尽量少犯错误,就需要这样的习惯
- ⼈们还需要养成核对检查清单的习惯,核对检查清单能避免很多错误,不仅仅对⻜⾏员来说是如此。你们不应该光是掌握⼴泛的基础知识,⽽是应该把 它们在头脑中列成⼀张清单,然后再加以使⽤
培养兴趣,保持勤奋
- 如果你们真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出⾊,那么你们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
- 我可以强迫⾃⼰把许多事情做得相当好,但我⽆法将我没有强烈兴趣的事情做得⾮常出⾊
-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你们也跟我差不多。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要想办法去做那些你们有强烈兴趣的事情
相关链接
【产品】为什么没有人想用你的产品
作为创业者,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我们认为自己开发了一个很棒的产品,但却发现没有人愿意使用。这个现象对于想要做独立开发者的程序员来说也相当普遍,就拿我自己为例,经常就是拍脑袋想到一个"想法",可能是一小部份人的需求,但更多的是自己的伪需求
埃弗雷特·罗杰斯在 1963 年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中,提出了影响创新产品的五个关键因素,结合这五个因素,也许可以找到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用你的产品
因素一:相对优势
- 新产品需要有明显的优势,让用户能够感受到价值改变,也就是俞军老师之前提出的产品价值公式:产品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迁移成本
- 新产品的优势除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外,提供更好的情绪价值也是优势
因素二:复杂性
- 新产品需要足够简单,最好是能够"拿起就用",操作过于复杂的产品会劝退很多人
- 比如电脑最开始是使用命令行操作,使用电脑需要面对一个黑色的屏幕,并且还要记住一大堆的操作指令。而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能够让大多数的普通人轻松使用电脑
因素三:兼容性
- 新产品需要融入用户现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能要求用户完全改变自己
- 还是回到俞军老师的经典公式:产品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迁移成本,兼容性就是迁移成本,如果迁移成本太高,也很难让人有使用的意愿
因素四:可试验性
- 让用户能够"先试试看",也就是互联网经典套路:先获取流量,在进行变现
- 比如各种视频网站的前两集免费,电影前10分钟试看
因素五:可观察性
- 新产品的效果要容易被看到和感知,最好能在短期内就展现价值
- 比如 switch 的健身环,把健身和游戏化的即时的进度反馈、关卡解锁带来的成就感相结合,更容易让人坚持运动
相关链接
【设计】生成式 AI 体验中新兴的 UX 模式
就像早期计算机从命令行界面(CLI)过渡到图形用户界面(GUI)一样,生成式 AI 也在经历从复杂提示工程向更简单、直观的交互方式转变,这篇推荐的内容就主要介绍了三个核心的转变方式
第一点变化:上下文捆绑
- 将需要告诉 AI 的信息组合成单一的命令,核心目的是简化用户与 AI 的交互方式,避免用户需要编写复杂的提示
- 同时上下文捆绑还可以帮助用户直接实现他们的目标,无论是通过搜索查询、摘要还是其他一些特定任务
- 比如 Edge 中的样本提示、Google chrome 的标签管理器和 Stable Diffusion 中的触发词是提示中的特殊标记等等
第二点变化:用户策展
- 也就是让用户自己选择重要的信息告诉 AI,这样 AI 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并提供更相关的结果
- 比如在 chatGPT 中选择关键语句提问,在图片处理类 AI 中选择关键的图片区域
第三点变化:信任设计框架,也就是如何让用户信任并使用新的 AI 工具,主要从 4 个角度设计信任框架
- 以往的经验 :让用户带着过往经验进入新的交互,避免陌生感
- 关键在于
- 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 利用熟悉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 建立在现有信任基础上
- 比如在对话式AI中,通过回应来影响用户的交互方式
- 关键在于
- 风险容忍度:即帮助用户避免负面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避免负面内容
- 增加透明度
- 加强用户控制
- 获取用户同意
- 确保合规性
- 交互一致性:让用户感受到行为的统一,不用怀疑不同词语、情境或行为是否表达相同含义
- 比如:保持内部和外部一致性,从布局到按钮文本都要统一
- 社会背景:比如将 AI 嵌入到企业的系统或者工作流中
- 来自可信源的背书
- 在可信网络中的促进
- 社会证明策略
相关链接
【观点】成为自己
来自 light 关于如何"成为自己"的思考文章,很喜欢 Light 这种相当哲学的文章
"做自己"是一种被高估的美德
- 做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做自己"之前,应该先质疑自己、寻找自己、改变自己、调整自己,最后才是"做自己"
- 人们常常跳过前面这些困难的部分,用最简单的口号和方式
「成为自己」的过程,是不断剥离非我的过程
- 我的观点,不是我
- 当观点被攻击时,便觉得自己也受到攻击,导致有意无意地忽视反面事实,拒绝接受反面论据,固步自封
- 划清观点和"我"的边界,才能真正拥有一些观点,才有可能持续求真、吐故纳新
- 我的地位,不是我
- 地位关系总是存在不平等,但是平视可能是更好的策略
- 上位者,平视意味着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意味着不滥用权力,意味着更健康的合作方式
- 下位者,平视意味着积极主动,老板只是我的合伙人,通过合作达成我的战略目的
- 我的业务,不是我
- 系统过于依赖某个单点,这个单点必然成为系统的瓶颈,远离业务,意味着破除瓶颈
- 远离业务,也是保持客观,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平常心
- 我的欲望,不是我
- 叔本华讲,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了便无聊,欲望满足不了便痛苦。因而,人生如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这便是欲望和"我"画等号
- 然而将欲望和我分离,才能辨析出环境灌输的欲望,才能识别出基因刻下的指令,才能分辨出化学物质的慰藉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Hyperspatial:一个 AI 和白板相结合应用,二维的通过白板可以更直观看到更多的信息
- Claude Financial Data Analyst:基于 Claude 的金融数据分析师,上传文档或图片生成好看的交互式可视化图表
- zerox:一个开源的 OCR 工具,通过 AI 将 PDF 信息转换为 makedown 或者是 json 格式,从图片效果来看识别的很精准
- Kill the Newsletter:一个将邮件订阅转换为 RSS 的工具,通过创建一个临时邮箱,将自己订阅的邮件转化为 RSS Feed,这样可以使用 RSS 阅读器统一阅读,相当方便
本周刊由独立开发沉思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