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开始机器学习--Day27--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在降维算法中,比较普遍的是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PCA算法简单示例

如图,假设我们有一个二维的特征,想要将其降为一维,简单的方法是寻找一条直线,图中选择的是过原点斜率为正的直线,可以观察到,每个样本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都很小,这就是PCA算法实现的结果,每个样本点到直线或低维平面的距离叫做投影误差,而PCA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寻找到一个投影平面,使得所有样本点的投影误差最小。

往往在实行PCA算法之前,我们会进行均值归一化和特征规范化处理,使的特征的均值为0,并使得其数据在可比较的范围内,有利于对预测结果的判断。一般来说我们会用

来表示那条直线也就是向量,但对于一般的问题来说,往往都是将n维的数据降为K维,以把三维数据降为二维为例,降维后我们会得到两个向量,这两个向量会组成一个平面,降维前的数据点就会投影到这上面,所以我们会得到一组K维的向量组。

注意,PCA在将二维降成一维的时候,拟合的向量有时会跟线性回归拟合直线很像,但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直观来讲就是前者是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做的是垂线,特征之间没有区别;后者是直接取相同的x值并对y值作差,y是我们的预测目标,接下来我们来看PCA的具体实现过程。

首先,我们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先判断是否要进行特征缩放(如一个特征是房子的尺寸,另一个是卧室数量,此时我们就需要进行特征缩放,将其减去方差并除以偏差),接着进行归一化处理。这里的均值归一化是指在计算出均值后,与其作差并替代原本的样本点,这样新的样本点的均值就变成了0。

接下来,我们通过将协方差矩阵带入到SVD函数中来求的这些向量以及误差投影,协方差矩阵公式为:,经过SVD函数的计算后,首先会输出由向量组成的,加入我们想降到K维,只需要取前K个向量即可,取得的向量重新组成 ,最终得到我们想要的降维矩阵

而在PCA算法中,我们通过以下这个式子来判断,分母是样本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子是样本点的平均投影误差平方:

PCA算法的K值判断

我们一般会设置这个式子的值小于等于1%,意为保留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方差,而在PCA算法中,挑选K值的过程就是循环计算每个K值,看哪个符合。当然,这个式子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他的含义,事实上,我们在运行SVD函数时,还会输出一个矩阵S,类似的,我们将K值带入进去,计算,只需要满足这个式子也小于等于1%即可,所以有时我们为了方便也会表示为

视频参考: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y4y1J7A5?spm_id_from=333.788.videopod.episodes&vd_source=867b8ecbd62561f6cb9b4a83a368f691&p=85

相关推荐
AI人工智能+8 分钟前
应用俄文OCR技术,为跨语言交流与数字化管理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人工智能·ocr·文字识别
UQI-LIUWJ20 分钟前
李宏毅LLM笔记: AI Agent
人工智能·笔记
百度Geek说32 分钟前
百度阮瑜:百度大模型应用赋能产业智变|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人工智能
大明哥_36 分钟前
最新 Coze 教程:40+ 条视频涨粉 10W+,利用 Coze 工作流 + 视频组件,一键制作爆款小人国微景动画视频
人工智能·agent
SugarPPig1 小时前
ReAct (Reason and Act) OR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人工智能
孤狼warrior1 小时前
灰色预测模型
人工智能·python·算法·数学建模
AI生存日记1 小时前
AI 行业早报:微软发布诊断工具,上海聚焦四大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microsoft·机器学习·open ai大模型
求职小程序华东同舟求职1 小时前
龙旗科技社招校招入职测评25年北森笔试测评题库答题攻略
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
李元豪1 小时前
【行云流水ai笔记】粗粒度控制:推荐CTRL、GeDi 细粒度/多属性控制:推荐TOLE、GPT-4RL
人工智能·笔记
机器学习之心1 小时前
小波增强型KAN网络 + SHAP可解释性分析(Pytorch实现)
人工智能·pytorch·python·kan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