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为什么要定时器
前文提到,比如进行流水灯等操作,都是直接写了delay_ms这类操作。
但是在51单片机中,其一般就是靠双for进行的循环时延,单片机会浪费这部分时间而不能做其他的事;
其次如果程序很多的情况下,就得根据其他代码执行的时间来调整时延,这非常麻烦。
那有没有既可以定时、又不影响其他程序的进行呢?
比如,通过两个按键控制,按下按键后两个LED延时1s切换状态,如果通过以下代码进行,那么在延时的时候,按键按下另一个KEY就会完全没有反应。
cpp
if(KEY0==0)
{
delay_ms(10);
if(KEY0==0)
{
delay_ms(1000);
LED0=~LED0;
}
}
if(KEY1==0)
{
delay_ms(10);
if(KEY1==0)
{
delay_ms(1000);
LED1=~LED1;
}
}
二、定时器中断
1、定时器中断参数
|------|----------|-----|
| 中断编号 | 中断名 | 中断源 |
| 1 | 定时器0溢出中断 | TF0 |
| 3 | 定时器1溢出中断 | TF1 |
可以看到定时器0和定时器1的中断编号分别为1、3,因此T1的中断优先级没有T0高。
|-------|---------------------|-------------------|
| 中断寄存器 | 功能 | 实现 |
| ET0 | 定时器/计数器T0的溢出中断允许控制位 | 1:允许T0中断 0:禁止T0中断 |
| ET1 | 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中断允许控制位 | 1:允许T1中断 0:禁止T1中断 |
该寄存器控制了是否允许中断。
|---------|-------------------|--------------------|
| 中断触发控制位 | 功能 | 实现 |
| TF0 | 定时/计数器T0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位 | 1:进入T0中断 0:未进入T0中断 |
| TF1 | 定时/计数器T1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位 | 1:进入T1中断 0:未进入T1中断 |
该寄存器在计数溢出后自动置位为1并进入中断服务函数,需要用户手动清零。
|---------|------------|-----------|
| 定时器开关控制 | 功能 | 实现 |
| TR0 | 打开或关闭定时器T0 | 1:打开 0:关闭 |
| TR1 | 打开或关闭定时器T1 | 1:打开 0:关闭 |
配套初始化。
如下为TMOD的控制,其中D0~D3为定时器0配置,D4~D7为定时器1配置。
|----------------------------------------|-----------|----|----|
| D3 | D2 | D1 | D0 |
| GATE | C/T | M1 | M0 |
| 0:仅要求TR0=1开启定时器 1:同时要求T0引脚为高电平才可以开启定时器 | 0:定时 1:计数 | 00:13位计数器8192 01:16位计数器65536 10:8位计数器256,可自动重新装载 11:两组独立8位计时器256,不可同时用 ||
TMOD寄存器,必须直接对整个地址操作,而不像TCON,其可以单位操作。
定时时间TH0、TL0控制,以定时器01模式为例
TH0=(65536-XX)/256
TL0=(65536-XX)%256
其中XX表示多少us,例如XX=50000,就是50ms,由此可以看出,单次定时时间最大为65536ms,最小为1us。
2、定时器中断程序
举例,还以上面按键控制LED闪烁为例
cpp
unsigned int count0=0;
unsigned int count1=0;
char flag0 = 0;
char flag1 = 0;
void main()
{
EA=1; //开启总中断
TMOD =0x01;
TH0=(65536-50000)/256; //50ms
TL0=(65536-50000)%256;
TR0=1; //打开定时器T0
ET0=1; //允许中断
while(1)
{
if(key0==0)
{
delay_ms(10)
if(key0==0)
flag0=1;
}
if(key1==0)
{
delay_ms(10)
if(key1==0)
flag1=1;
}
}
}
void time0() interrupt 1
{
TF0=0; //清除触发位,实现再次计数
TH0=(65536-50000)/256; //50ms 装初值
TL0=(65536-50000)%256;
if(flag0==1)
count0+=1;
if(count0>=20)
{
led0=~led0;
count0=0;
}
if(flag1==1)
count1+=1;
if(count1>=20)
{
led1=~led1;
count1=0;
}
}
可以看到定时器50ms的中断,判断到按键按下后,在中断额外进行计数,达到20,说明达到了1秒,从而进行LED反转,不影响main内的有关代码执行。
3、定时器计数
前文提到,T0引脚是定时器的引脚,但是前面的定时代码怎么都和T0无关呢。
当51单片机的定时器工作在计数模式 时,它会通过外部引脚(如T0或T1引脚)接收外部输入的脉冲信号。这时,I/O口就有直接关系了。外部设备产生的脉冲通过这些引脚输入到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累加这些脉冲来实现计数功能。举例来说,假如你需要用定时器0来测量输入信号的频率,你可以将信号输入到T0引脚,然后配置定时器0为计数模式,它会根据输入脉冲增加计数值。
计数模式C/T=1,16位M1M0=01,即TMOD=0101=0X05;
cpp
#include <reg51.h>
// 定义定时器的控制位
sbit T0_PIN = P3^4; // T0口作为输入信号(定时器0外部输入)
// 定义全局变量
unsigned int count = 0; // 计数器计数值
unsigned long frequency = 0; // 测得的频率值
void Timer1_Init(void) {
TMOD |= 0x10; // 设置定时器1为模式1(16位定时模式)
TH1 = 0x3C; // 高字节初值(1秒定时器)
TL1 = 0xB0; // 低字节初值
ET1 = 1; // 使能定时器1中断
EA = 1; // 总中断使能
TR1 = 1; // 启动定时器1
}
void Timer0_Init(void) {
TMOD |= 0x05; // 设置定时器0为模式5(16位计数模式)
TR0 = 1; // 启动计数器0
}
void Timer1_ISR(void) interrupt 3 {
TR1 = 0; // 关闭定时器1
// 计算频率
count = (TH0 << 8) | TL0; // 读取定时器0的计数值
TH0 = 0; // 清零高字节
TL0 = 0; // 清零低字节
frequency = count;
count = 0; // 计数值清零
// 重装载定时器1初值
TH1 = 0x3C;
TL1 = 0xB0;
TR1 = 1; // 重启定时器1
}
void main(void) {
Timer0_Init(); // 初始化定时器0(计数器模式)
Timer1_Init(); // 初始化定时器1(定时器模式)
while (1) {
// 这里可以添加代码来显示频率值frequency,如通过串口输出
}
}
注意:中断服务函数理应不要放太多的代码,尤其是延时是要完全避免的,否则会影响相关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