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inux和防火墙

selinux

selinux的说明

SELinux 是 Security-Enhanced Linux 的缩写,意思是安全强化的 linux 。

SELinux 主要由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开发,当初开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资源的误用。

系统资源都是通过程序进行访问的,如果将 /var/www/html/ 权限设置为 777 ,代表所有程序均可对该目录访问,如果已经启动www 服务器软件,那么该软件触发的进程将可以写入该目录,而该进程是对整个internet 提供服务的。 NSA 为了控制这方面的权限与进程的问题,就使用 linux 来作为研究目标,最后将研究的成果整合到linux 内核里面去,也就是 SELinux 。

SELinux 是对程序、文件等权限设置依据的一个内核模块。由于启动网络服务的也是程序,因此刚好也是能够控制网络服务能否访问系统资源的一道关卡。

传统的文件权限与账号的关系:自主访问控制, DAC (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当某个进程想要对文件进行访问时,系统就会根据该进程的所有者/ 用户组,并比较文件的权限,若通过权限检查,就可以访问该文件了。各种权限设置对root 用户是无效的。

以策略规则制定特定程序读取特定文件:强制访问控制, MAC (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 MAC 可以针对特定的进程与特定的文件资源来进行权限的控制。也就是说,即使你是root ,在使用不同的进程时,你所能取得的权限并不一定是root ,而得要看当时该进程的设置而定。如此一来,就可以针对进程而不是用户对文件来进行访问控制。此外,这个进程也不能任意使用系统文件资源,因为每个文件资源也有针对进程设置可取用的权限。由于,整个系统进程那么多,文件那么多,所以SELinux 也提供一些默认的策略(policy ),并在该策略内提供多个规则,让你可以选择是否启用该控制规则。

selinux的工作原理

SELinux 是通过 MAC 的方式来控制管理进程,它控制的主体是进程,而目标则是该进程能否读取的文件资源。

主体( subject ):就是进程

目标( object ):被主体访问的资源,可以是文件、目录、端口等。

策略( policy ):由于进程与文件数量庞大,因此 SELinux 会依据某些服务来制定基本的访问安全策略。这些策略内还会有详细的规则(rule )来指定不同的服务开放某些资源的访问与否。目前主要的策略有:

targeted:针对网络服务限制较多,针对本机限制较少,是默认的策略;

strict:完整的SELinux限制,限制方面较为严格。

安全上下文( security context ):主体能不能访问目标除了策略指定外,主体与目标的安全上下文必须一致才能够顺利访问。

最终文件的成功访问还是与文件系统的 rwx 权限设置有关 。

#查看文件的安全上下文

root@localhost \~\]# ls -Z -rw-------. root root system_u:object_r:admin_home_t:s0 anaconda-ks.cfg drwxr-xr-x. root root unconfined_u:object_r:admin_home_t:s0 home 安全上下文用冒号分为四个字段: Identify : role : type : 身份标识(Identify):相当于账号方面的身份标识,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类型: root:表示 root 的账号身份; system_u:表示程序方面的标识,通常就是进程; unconfined_u:代表的是一般用户账号相关的身份。 角色(role):通过角色字段,可知道这个数据是属于程序、文件资源还是代表用户。一般角色有: object_r:代表的是文件或目录等文件资源; system_r:代表的是进程。 类型(type):在默认的targeted策略中,Identify与role字段基本上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这个类型字段。而类型字段在文件与进程的定义不太相同,分别是: type:在文件资源上面称为类型。 domain:在主体程序中则称为域。 domain需要与 type 搭配,则该程序才能够顺利读取文件资源。 最后一个字段是和MLS和MCS相关的东西,代表灵敏度,一般用s0、s1、s2来命名,数字代表灵敏度的分级。数值越大、灵敏度越高。 \[root@localhost \~\]# ll -Zd /usr/sbin/httpd /var/www/html/ -rwxr-xr-x. root root system_u:object_r:httpd_exec_t:s0 /usr/sbin/httpd drwxr-xr-x. root root system_u:object_r:httpd_sys_content_t:s0 /var/www/html/ 以上两个文件的角色字段都是object_r,代表都是文件,/usr/sbin/httpd属于httpd_exec_t类 型,/var/www/html/则属于httpd_sys_content_t类型。 访问过程: ( 1 )首先,触发具有 httpd_exec_t 这个类型的 /usr/sbin/httpd 这个可执行文件; ( 2 )该文件的类型会让这个文件所造成的主体进程具有 httpd 这个域,我们的策略已经针对这个域制定了许多规则,其中包括这个域可以读取的目标资源类型; ( 3 )由于 httpd domain 被设置为可读取 httpd_sys_content_t 这个类型的目标文件,因此 httpd 进程就能够读取在/var/www/html/ 目录下面的文件了; ( 4 )最终能否读到 /var/www/html/ 目录下面的数据,还要看 rwx 是否符合 linux 权限的规范。 selinux的启动、关闭与查看 ( 1 ) SELinux 三种模式 enforcing:强制模式,代表SELinux正在运行中,开始限制domain/type。 permissive:宽容模式,代表SELinux正在运行中,不过仅会有警告信息并不会实际限制 domain/type的访问。 disabled:关闭,SELinux并没有实际运行。 #查看目前的模式 \[root@localhost \~\]# getenforce Enforcing #查看目前的selinux使用的策略 \[root@localhost \~\]# sestatus SELinux status: enabled # 是否启用selinux SELinuxfs mount: /sys/fs/selinux #selinux的相关文件数据挂 载点 SELinux root directory: /etc/selinux Loaded policy name: targeted #目前的策略 Current mode: enforcing Mode from config file: enforcing Policy MLS status: enabled Policy deny_unknown status: allowed Max kernel policy version: 31 #查看selinux的策略: \[root@localhost \~\]# vim /etc/selinux/config 改变策略之后需要重新启动; 如果由enforcing或permissive改成disabled,或由disabled改为其它两个,也必须要重新启 动。 将selinux模式在enforcing和permissive之间切换的方法为: setenforce 0 转换成permissive宽容模式 setenforce 1转换成enforcing强制模式 ##### **selinux** **对** **linux** **服务的影响** 实验一:使用 web 服务演示安全上下文值的设定 #服务端的IP地址为172.24.8.130,服务端的设置如下: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now \[root@localhost \~\]# getenforce Enforcing \[root@master-dns \~\]# cat /etc/nginx/conf.d/test_ip.conf server{ listen 192.168.168.100:80; root /www/ip/100; location / {} } server{ listen 192.168.168.200:80; root /www/ip/200; location / {} } \[root@localhost \~\]# mkdir -pv /www/ip/{100,200} \[root@localhost \~\]# echo this is 100 \> /www/ip/100/index.html \[root@localhost \~\]# echo this is 200 \> /www/ip/200/index.html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通过客户端测试,出现403状态码 #修改自定义目录的安全上下文的值: \[root@localhost \~\]# chcon -t httpd_sys_content_t /www/ -R 也可以将自定义目录的安全上下文的值按照/var/www/html文件修改: \[root@localhost \~\]# chcon -R --reference=/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www 修改之后即可成功访问。 实验二:使用 web 服务端口的改变来演示端口的设定 \[root@localhost \~\]# vim /etc/httpd/conf.d/host.conf \[root@master-dns \~\]# cat /etc/nginx/conf.d/test_port.conf server { listen 192.168.168.153:80; root /www/port/80; location / {} } server { listen 192.168.168.153:10000; root /www/port/10000; location / {} } \[root@localhost \~\]# mkdir -pv /www/port/{80,10000} \[root@localhost \~\]# echo the port is 80 \> /www/port/80/index.html \[root@localhost \~\]# echo the port is 10000 \> /www/port/10000/index.html \[root@master-dns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服务重启失败,查看日志 \[root@localhost \~\]# tail -f /var/log/messages #添加10000端口为服务端口: \[root@localhost \~\]# semanage port -a -t http_port_t -p tcp 10000 \[root@master-dns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root@master-dns \~\]# curl 192.168.168.153:10000 the port is 10000 #测试可以访问成功 防火墙 什么是防火墙 防火墙: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屏障,它按照系统管理员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 防火墙又可以分为硬件防火墙与软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是由厂商设计好的主机硬件,这台硬件防火墙的操作系统主要以提供数据包数据的过滤机制为主,并将其他不必要的功能拿掉。软件防火墙就是保护系统网络安全的一套软件(或称为机制),例如Netfilter 与 TCP Wrappers都可以称为软件防火墙。这儿 主要介绍 linux 系统本身提供的软件防火墙的功能,那就是 Netfilter ,即数据包过滤机制。 数据包过滤,也就是分析进入主机的网络数据包,将数据包的头部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分析,以决定该连 接为放行或抵挡的机制。由于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分析数据包头部数据,包括硬件地址,软件地址, TCP 、 UDP 、 ICMP 等数据包的信息都可以进行过滤分析,因此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分析 OSI 七层协议的 2 、 3 、 4 层)。由此可知, linux 的 Netfilter 机制可以进行的分析工作有: 拒绝让Internet的数据包进入主机的某些端口; 拒绝让某些来源ip的数据包进入; 拒绝让带有某些特殊标志(flag)的数据包进入,最常拒绝的就是带有SYN的主动连接的标志了; 分析硬件地址(MAC)来决定连接与否。 虽然 Netfilter 防火墙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不过,某些情况下,它并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一定就很安全。例如: 防火墙并不能有效阻挡病毒或木马程序。(假设主机开放了www服务,防火墙的设置是一定要将www服务的port开放给client端的。假设www服务器软件有漏洞,或者请求www服务的数据包本身就是病毒的一部分时,防火墙是阻止不了的) 防火墙对于内部LAN的攻击无能为力(防火墙对于内部的规则设置通常比较少,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内部员工对于网络无用或滥用的情况) netfilter 这个数据包过滤机制是由 linux 内核内建的,不同的内核版本使用的设置防火墙策略的软件不一样,在红帽7 系统中 firewalld 服务取代了 iptables 服务,但其实 iptables 服务与 firewalld 服务它们都只是用来定义防火墙策略的" 防火墙管理工具 " 而已,他们的作用都是用于维护规则,而真正使用规则干活的是内核的netfilter 。 iptables (1)iptables介绍 防火墙会从以上至下的顺序来读取配置的策略规则,在找到匹配项后就立即结束匹配工作并去执行匹配项中定义的行为(即放行或阻止)。如果在读取完所有的策略规则之后没有匹配项,就去执行默认的策略。一般而言,防火墙策略规则的设置有两种:一种是" 通 " (即放行),一种是 " 堵 " (即阻止)。当防火墙的默认策略为拒绝时(堵),就要设置允许规则(通),否则谁都进不来;如果防火墙的默认策略为允许时,就要设置拒绝规则,否则谁都能进来,防火墙也就失去了防范的作用。 iptables 服务把用于处理或过滤流量的策略条目称之为规则,多条规则可以组成一个规则链,而规则链则依据数据包处理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在进行路由选择前处理数据包,用于目标地址转换( PREROUTING ); 处理流入的数据包( INPUT ); 处理流出的数据包( OUTPUT ); 处理转发的数据包( FORWARD ); 在进行路由选择后处理数据包,用于源地址转换( POSTROUTING )。 ![](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1d3bf46f237c4cfb8f2a0a219de6ca77.png)

相关推荐
孙克旭_44 分钟前
PXE_Kickstart_无人值守自动化安装系统
linux·运维·自动化
皓月盈江2 小时前
Linux电脑本机使用小皮面板集成环境开发调试WEB项目
linux·php·web开发·phpstudy·小皮面板·集成环境·www.xp.cn
深井冰水2 小时前
mac M2能安装的虚拟机和linux系统系统
linux·macos
leoufung2 小时前
内核内存锁定机制与用户空间内存锁定的交互分析
linux·kernel
菜菜why3 小时前
AutoDL租用服务器教程
服务器
IT专业服务商3 小时前
联想 SR550 服务器,配置 RAID 5教程!
运维·服务器·windows·microsoft·硬件架构
忧虑的乌龟蛋4 小时前
嵌入式Linux I2C驱动开发详解
linux·驱动开发·嵌入式·iic·i2c·读数据·写数据
I_Scholar4 小时前
OPENSSL-1.1.1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linux·ssl
firshman_start4 小时前
第十五章,SSL VPN
网络
Johnstons5 小时前
AnaTraf:深度解析网络性能分析(NPM)
前端·网络·安全·web安全·npm·网络流量监控·网络流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