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77页2024 集团企业IT技术架构规划方案

概述了集团企业2024年度IT技术架构规划方案的首课,旨在通过TOGAF企业架构框架方法论,系统规划并优化技术架构。项目核心目标在于结合集团信息化建设愿景与当前技术架构现状,制定前瞻性、标准化的技术架构规划及发展策略,以支撑集团业务的长远发展。

规划内容涵盖技术架构设计原则、方法及参考,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技术架构设计将聚焦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战略经营等关键业务领域,通过明确技术架构的设计目标与内容,如基础设施、平台服务、数据架构等,来强化业务支撑能力。

此外,项目还将关注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信息架构及流程、控制工具的整合与优化,确保技术架构与集团整体战略和业务需求紧密衔接。技术架构建设路线将详细规划实施步骤与时间表,确保规划方案的有序推进与高效落地。

综上所述,本规划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技术架构规划,为集团企业构建一个高效、灵活、可扩展的IT技术体系,以支撑集团业务的持续创新与快速发展。

该文档是集团企业IT技术架构规划方案,运用TOGAF框架,通过现状调研分析问题,明确设计原则与目标,给出技术架构各领域设计、建设路线及演进规划,旨在构建适应智能制造的高效、可靠、灵活且安全合规的IT技术架构,以下是详细总结:

项目概述

  • 目标:采用TOGAF框架,依据集团信息化建设目标与技术架构现状,提供技术架构规划、标准规范及发展建议,重点关注技术架构规划。

  • 范围:涵盖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及架构管控等方面,确保架构设计全面且相互关联。

现状调研总结

  1. 架构层面
  • 问题:系统建设竖井化,缺乏统一资源规划管理;核心业务系统单点部署,存在故障风险;服务集成与安全管理复杂。

  • 影响:难以适应智能制造统一管控需求,业务连续性受威胁,系统建设管理成本高。

  1. 标准层面
  • 问题:缺乏集团统一标准规范,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配置依赖人工。

  • 影响:系统集成困难,质量难以保证,运维复杂且成本高。

  1. 管控层面
  • 问题:依靠人工管控,缺乏统一流程、组织体系,基础架构复杂,业务监控诊断缺失。

  • 影响:架构和标准落地难,管控效率低,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解决,业务稳定性受影响。

技术架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1. 设计原则
  • 适度超前:考虑未来5年信息化建设及创新技术应用,确保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采用分级资源管理模式。

  • 高可用性:保障业务数据和核心应用高可用,减少业务中断风险。

  • 安全合规性:确保涉密业务和数据安全,遵循安全规范。

  1. 设计方法
  • 结合业务需求与技术趋势:基于十三五发展蓝图和信息化现状,从架构、标准和管控优化,构建云资源池。

  • 参考业界最佳实践:应用架构规划面向多应用平台建设,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如移动化、大数据等)提升效率和灵活性,依据应用需求设计部署架构和技术标准。

技术架构设计

  1. 目标技术架构:涵盖基础设施域、技术平台域等多领域,包括多种资源池和技术组件,为业务应用提供全面支持。

  2. 基础设施域设计

  • 设计目标:实现分级资源管理、完善备份容灾、建立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统一规范标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数据安全性,确保基础设施稳定可靠运行。

  • 构建思路:根据业务形态差异(如核心生产和辅助业务)提供不同基础设施,构建双态云基础设施,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如服务器、存储等)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升整体性能和灵活性。

  1. 技术平台域设计
  • 设计目标:追求标准化和开放性,采用统一开发平台框架;实现服务化架构,集中管理业务流程;建立集中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用户和数据安全;探索创新技术应用,推动业务发展。

  • 架构设计:包括服务集成与流程协同、集中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等方面,实现系统间高效协作、统一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以及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数据价值。

  1. 双活数据中心设计
  • 工作模式选择:综合考虑建设复杂度和投资回报,建议采用"应用双活、数据双活"模式,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降低数据丢失风险。

  • 数据复制与应用集群部署:数据复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应用集群部署采用跨数据中心扩展集群方式,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1. 网络域设计
  • 设计目标:保障网络安全,通过隔离和加密措施确保分级保护和数据安全;实现高可用性,采用冗余设计确保网络稳定;具备软件定义网络能力,提升网络扩展和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带外管理体系,保障设备管理安全。

  • 目标架构:包括网络区域划分、软件定义网络应用等内容,实现不同网络区域隔离与通信,利用SDN技术提供灵活安全的网络服务。

  1. 桌面域设计
  • 设计目标:实现桌面数据集中管理,保障数据安全;简化管理维护,提升管理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工作效率;期望降低成本,实现灾备,避免数据丢失。

  • 目标架构与实现路径:采用桌面虚拟化技术,通过桌面发布和应用发布为用户提供虚拟桌面和应用使用窗口,实现安全提升、端到端管理和融合架构,提升桌面管理和使用效率。

  1. HPC域优化
  • 现状与问题:现有HPC系统资源利用率低,软件许可证不足,应用需求未充分挖掘。

  • 优化目标与思路:提升资源利用率至行业平均水平,拓展业务领域,增加软件许可,评估计算效果,升级计算能力,将HPC系统从纯技术计算向技术与商业计算融合转型。

  1. 运维管理
  • 现状问题:系统维保分散,运维流程依赖手工,监控管理缺失,规章制度不完善,服务水平管理有待提高。

  • 优化目标:建立统一监控平台,涵盖多设备和环境参数;构建业务管理平台,实现智能管理;建立集中告警和3D机房维护系统,提升运维易用性;建设运维管理体系,明确职责,提升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

技术架构建设路线

  1. 演进路线规划
  • 能力补齐阶段(2016年):解决当前业务系统问题,如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升级扩容、网络安全隔离、桌面数据集中存储等,消除技术隐患。

  • 资源池化阶段(2017 - 2018年):构建分级资源池和架构标准目录,实现资源集中管理分配,开展云基础设施试点与推广,推进网络和桌面虚拟化建设。

  • 架构推广阶段(2019年):完善双活数据中心技术能力,推广虚拟化云基础设施和桌面虚拟化,确保新建应用采用规范化架构。

  • 整体管控阶段(2020年):实现业务应用规范化建设和整体管控,整合云基础设施,完善备份容灾和验证环境,构建管理机制和运维体系。

  1. 各领域建设路线
  • 服务器建设:包括核心应用基础设施升级、云基础设施构建、设备采购升级、虚拟化环境建设等步骤,逐步提升服务器性能和资源管理效率。

  • 存储建设:涉及核心系统容量扩容、数据存储保护、容灾备份、存储资源池构建和管理平台完善等方面,保障数据存储安全可靠,提高存储资源利用效率。

  • 网络建设:进行涉密网和工控网隔离、网络升级改造、安全配置、SDN能力建设和管理流程规范等工作,确保网络安全稳定,提升网络性能和管理水平。

  • 桌面建设:实现桌面数据集中管理,推进办公桌面、图形工作站和设计桌面虚拟化,进行产品选型测试、试点推广和云化管理,提升桌面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相关推荐
安思派Anspire9 分钟前
LangGraph + MCP + Ollama:构建强大代理 AI 的关键(一)
前端·深度学习·架构
radient1 小时前
Golang-GMP 万字洗髓经
后端·架构
Code季风1 小时前
Gin Web 层集成 Viper 配置文件和 Zap 日志文件指南(下)
前端·微服务·架构·go·gin
鹏程十八少1 小时前
9.Android 设计模式 模板方法 在项目中的实战
架构
程序员JerrySUN4 小时前
RK3588 Android SDK 实战全解析 —— 架构、原理与开发关键点
android·架构
ai小鬼头14 小时前
AIStarter如何助力用户与创作者?Stable Diffusion一键管理教程!
后端·架构·github
掘金-我是哪吒16 小时前
分布式微服务系统架构第156集:JavaPlus技术文档平台日更-Java线程池使用指南
java·分布式·微服务·云原生·架构
国服第二切图仔16 小时前
文心开源大模型ERNIE-4.5-0.3B-Paddle私有化部署保姆级教程及技术架构探索
百度·架构·开源·文心大模型·paddle·gitcode
SelectDB17 小时前
SelectDB 在 AWS Graviton ARM 架构下相比 x86 实现 36% 性价比提升
大数据·架构·aws
weixin_4373982118 小时前
转Go学习笔记(2)进阶
服务器·笔记·后端·学习·架构·go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