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醒:
文章内容为方便作者自己后日复习与查阅而进行的书写与发布,其中引用内容都会使用链接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其中内容多为一次书写,缺少检查与订正,如有问题或其他拓展及意见建议,欢迎评论区讨论交流。
文章目录
论文信息
英语单词 | 汉语翻译 |
---|---|
special linear motor | 特殊直线电机 |
voice coil motor | 音圈电机 |
moving-magnet voice coil motor | 动磁式音圈电机 |
large thrust | 大推力 |
large displacement | 大位移 |
high frequency | 高频率 |
Parameter Sweep method | 参数扫描方法 |
the air gap size | 气隙尺寸 |
fatigue test system | 疲劳测试系统 |
static compression | 静态压缩 |
static maximum load of ±750N | 静态最大负载±750N |
dynamic maximum load of ±1250N | 动态最大负载±1250N |
precision of the load is 0.001N | 负载精度为0.001N |
第一章内容摘要
电机的分类
动圈式音圈电机、动铁式音圈电机和动磁式音圈电机是三种常见的音圈电机类型,每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各有不同。以下是对这三种电机的简要分析:
1. 动圈式音圈电机(Voice Coil Motor, VCM)
动圈式音圈电机的原理基于安培力定律,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电机定子由永磁体和铁芯构成,产生恒定磁场;而动子部分是一个空心线圈,处于磁场中,电流通过时受到安培力作用,产生往复运动。
-
优点:
- 结构简单,原理直接,便于设计和制造。
- 无磁滞损耗,输出动力与电流成线性关系。
- 动子质量较轻,惯性小,适合高频运动和小推力应用。
- 空载时轴向力为零,动子不受非轴向的力。
-
缺点:
- 由于通电线圈产生的热量,效率较低,尤其在电流较大时热量损失更为显著。
- 作动线圈的散热较困难,影响了电机的长期稳定性。
- 长时间运行的可靠性较差,尤其在高功率和寿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
-
应用:
- 常用于扬声器、硬盘、微位移调整等需要小功率和高频运动的场合。
2. 动铁式音圈电机(Magnetic Resistance Voice Coil Motor)
动铁式音圈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磁阻最小"原则,即磁通总是沿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通常称为磁阻直线电机。其定子由励磁线圈和铁芯构成,动子由具有高磁导率的铁磁性材料制成,通过交变电流在励磁线圈中形成变化的磁场,进而驱动动子产生往复运动。
-
优点:
- 不需要永磁体,成本较低。
- 制造与安装相对简单。
- 对高温、振动和腐蚀等环境适应性强。
- 可在相同体积下产生较大的驱动力。
-
缺点:
- 动子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偏离气隙中轴,导致较大的径向力。
- 电机功率密度较低,尤其在需要高效能的应用中不适合。
-
应用:
- 适用于对驱动力要求高但对精度要求较低的场合,如喇叭、振动筛、打桩机等。
3. 动磁式音圈电机(Magnetic Voice Coil Motor)
动磁式音圈电机是将动圈式音圈电机的定子与动子互换而成。定子由励磁线圈和铁芯构成,动子则由永磁体排列而成,产生恒定磁场。通过改变励磁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形成交变磁场,驱动动子产生轴向往复运动。
-
优点:
- 结构紧凑,运动质量小,功率密度高。
- 没有动圈式音圈电机的飞线问题,设计上较为简便。
- 散热设计相对容易,能有效提高电机的功率和效率。
-
缺点:
- 结构较为复杂,设计时需要考虑磁场耦合、永磁体消磁等因素。
- 推力呈非线性,可能导致性能不稳定。
- 存在齿槽效应,尤其是大行程的电机中。
- 对永磁体的性能依赖较大,受稀土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
应用:
-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和需要较高效率的场合,但由于其依赖永磁体的特性,主要应用于高端设备,如高精度扬声器、电动执行器等。
总结:
- 动圈式音圈电机适用于高频、小推力的应用,但存在热效率问题和长期运行的可靠性限制。
- 动铁式音圈电机成本低,适合对驱动力要求高、但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但功率密度较低。
- 动磁式音圈电机由于其高功率密度和较小的运动质量,适合高效能的高端应用,但设计复杂且成本较高。
这些电机各有优势和适用场景,选择哪种类型取决于具体应用的需求,包括驱动力、效率、精度、成本等因素。
第二章内容摘要
电机结构
论文中电机采用动磁式结构,电机结构原理简图如图所示:
线圈结构示意简图:
B Z = 1 2 μ 0 N I { ( 1 2 + z ) ln r 0 + r 0 2 + ( 1 2 + z ) 2 r i + r i 2 + ( 1 2 + z ) 2 + ( 1 2 − z ) ln r 0 + r 0 2 + ( 1 2 − z ) 2 r i + r i 2 + ( 1 2 − z ) 2 } B_Z = \frac{1}{2} \mu_0 NI \left\{ \left( \frac{1}{2} + z \right) \ln \frac{r_0 + \sqrt{r_0^2 + \left(\frac{1}{2} + z\right)^2}}{r_i + \sqrt{r_i^2 + \left(\frac{1}{2} + z\right)^2}} + \left( \frac{1}{2} - z \right) \ln \frac{r_0 + \sqrt{r_0^2 + \left(\frac{1}{2} - z\right)^2}}{r_i + \sqrt{r_i^2 + \left(\frac{1}{2} - z\right)^2}} \right\} BZ=21μ0NI⎩ ⎨ ⎧(21+z)lnri+ri2+(21+z)2 r0+r02+(21+z)2 +(21−z)lnri+ri2+(21−z)2 r0+r02+(21−z)2 ⎭ ⎬ ⎫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给定的参数
mu_0 = 4 * np.pi * 1e-7 # 真空磁导率
N = 100 # 匝数
I = 1 # 电流大小
r_0 = 1 # 外半径
r_i = 0.5 # 内半径
# 定义计算B_z的函数
def B_z(z):
term1 = (0.5 + z) * np.log((r_0 + np.sqrt(r_0**2 + (0.5 + z)**2)) / (r_i + np.sqrt(r_i**2 + (0.5 + z)**2)))
term2 = (0.5 - z) * np.log((r_0 + np.sqrt(r_0**2 + (0.5 - z)**2)) / (r_i + np.sqrt(r_i**2 + (0.5 - z)**2)))
return (mu_0 * N * I / 2) * (term1 + term2)
# z的取值范围
z = np.linspace(-2, 2, 400)
# 计算B_z
B_z_values = B_z(z)
# 绘制图像
plt.figure(figsize=(10, 6))
plt.plot(z, B_z_values, label='B_z to z')
plt.xlabel('z')
plt.ylabel('B_z')
plt.title('B_z to z')
plt.legend()
plt.grid(True)
plt.show()
给定的参数:
mu_0 = 4 * np.pi * 1e-7 # 真空磁导率
N = 100 # 匝数
I = 1 # 电流大小
r_0 = 1 # 外半径
r_i = 0.5 # 内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