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服务之间常见的通信方式有哪些?请对比它们的优缺点。
通信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RESTful API | 技术栈无关,兼容性强 易于调试,适合跨平台调用 | 性能较低(基于 HTTP),延迟较大 数据传输量较大 |
RPC | 高性能,低延迟 传输协议可选,适合实时通信 | 技术栈耦合,需统一语言框架 接口定义较复杂 |
消息队列 | 异步处理,解耦服务 支持事件驱动架构 | 延迟不可控 消息可靠性和幂等处理需额外设计 |
gRPC | 支持多语言 性能高(基于 HTTP/2),支持流式通信 | 学习成本较高 配置复杂,调试工具较少 |
2、在项目中,如何选择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方式?依据是什么?
- 实时性需求:高实时性选择 RPC 或 gRPC,非实时需求则用 RESTful 或消息队列。
- 兼容性要求:跨平台、跨语言的场景选择 RESTful 或 gRPC,内部系统倾向 RPC。
- 调用频率和数据量:高频低延迟的场景选择 RPC,数据量较大的选择 RESTful 或批处理消息队列。
- 团队技术栈:熟悉的技术优先,减少学习和维护成本。
3、使用 RESTful API 进行微服务通信时,如何设计合理的 API 接口?
- 接口命名 :采用资源名和层级结构,例如
/users/{id}/orders
表示用户的订单。 - 请求方法:
- GET:获取资源。
- POST:创建资源。
- PUT:更新资源(幂等)。
- DELETE:删除资源。
- 返回值:
- 成功返回标准 HTTP 状态码(200、201 等),失败返回 4xx 或 5xx 状态码。
- 使用 JSON 格式响应数据,包含
data
、message
和status
字段。
- 接口文档:通过工具如 Swagger 或 OpenAPI 提供标准化文档,便于开发和维护。
4、如何对微服务之间的接口进行版本控制?
- URL 版本化 :通过 URL 标识版本号,例如
/v1/users
和/v2/users
。 - 请求头版本化 :在 HTTP Header 中指定版本号,例如
Accept: application/vnd.api+json;version=1.0
。 - 优先原则:推荐 URL 版本化,直观且便于路由管理。
5、如何确保微服务接口的安全性?
- 认证:
- 使用 OAuth 2.0 或 JWT(JSON Web Token)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
- 配置 API Gateway 进行统一认证管理。
- 授权:基于 RBAC(角色访问控制)或 ABAC(属性访问控制)对用户权限进行验证。
- 数据加密:
- 使用 HTTPS 保障传输安全。
-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与传输。
- 防护机制:
- 限流和熔断:避免恶意请求导致服务崩溃。
- CSRF 防护:在请求中添加防伪令牌(Token)。
- 日志与审计:记录 API 调用日志,便于审计和问题排查。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