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分类器(KNN,SVM损失,交叉熵损失,softmax)

KNN

工作机制

k-近邻算法的工作机制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训练阶段和预测阶段。

训练阶段

在训练阶段,k-近邻算法并不进行显式的模型训练,而是简单地存储训练数据集。每个样本由特征向量和对应的标签组成。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好数据,以便在预测阶段进行有效的相似性比较。

预测阶段

在预测阶段,k-近邻算法的工作流程如下:

  1. 输入待分类样本:接收一个待分类的样本,其特征向量为 xx。
  2. 计算距离:计算待分类样本与训练集中所有样本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和闵可夫斯基距离。
  3. 选择k个最近邻: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选择距离待分类样本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
  4. 投票机制
    • 分类任务:对这k个样本的类别进行投票,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作为预测结果。
    • 回归任务:对这k个样本的值进行平均,得到预测值。
距离度量函数

距离度量是k-近邻算法的关键部分,影响着算法的性能和预测结果。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

  • 欧氏距离 :最常用的距离度量,适用于连续特征。计算公式为: d ( x , y ) = ∑ i = 1 n ( x i − y i ) 2 d(x,y)=\sqrt{\sum_{i=1}^n(x_i-y_i)^2} d(x,y)=i=1∑n(xi−yi)2
  • 曼哈顿距离 :适用于特征值较小或特征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计算公式为: d ( x , y ) = ∑ i = 1 n ∣ x i − y i ∣ d(x,y)=\sum_{i=1}^n|x_i-y_i| d(x,y)=i=1∑n∣xi−yi∣
  • 闵可夫斯基距离 :是欧氏距离和曼哈顿距离的推广,参数p决定了距离的类型。计算公式为: d ( x , y ) = ( ∑ i = 1 n ∣ x i − y i ∣ p ) 1 p d(x,y)=(\sum_{i=1}^n|x_i-y_i|^p)^{\frac{1}{p}} d(x,y)=(i=1∑n∣xi−yi∣p)p1
     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对于k-近邻算法的效果至关重要,通常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实验和调整。
超参数K的选择

k值的选择直接影响k-近邻算法的性能。k值过小可能导致模型对噪声敏感,容易出现过拟合;而k值过大则可能导致模型过于平滑,无法捕捉到数据的局部结构。

具体请看下图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K折交叉验证来完成。当然,你也可以简单的使用单一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的方法,不过效果可能不一定好,这取决于你的数据集的质量。一般在数据集质量一般的时候,可以采用K折交叉验证。

它将数据集分成 k 个折叠,每个折叠都会被用作一次测试集。然后我们使用剩下的 k-1 个折叠作为训练集来训练模型,并在每个折叠上进行评估结果为Ei。最终,我们将所有 k 次评估的结果平均,得到最终的模型性能评估。

通过交叉验证,我们可以选择出综合性能更好的K值(超参数)

线性分类器

将输入图像展平,然后与矩阵相乘得到每个类别对应的分数。

视觉角度理解

就是对图像的每个像素点训练出对应的权重。

几何角度
多分类问题损失函数SVM

为了训练网络,我们必然需要建立损失函数

假设有三张图片以及三种分类

这是SVM损失的具体定义:

SVM 损失的设置是,SVM"希望"每个图像的正确类别的得分比错误类别高出一定幅度Δ。再上图中,Δ为1

可以看下图,蓝色代表的是 s y i − s j s_{y_i}-s_j syi−sj

可以看到,loss函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正确类别的得分比错误类别高1分。

SoftMax Loss

softmax 函数

![[Pasted image 20241221175748.png]]

主要作用就是将得分转化为概率分布

交叉熵损失

交叉熵函数推导CrossEntropy_交叉熵推导-CSDN博客

可以看这篇文章,写的很好。这里主要介绍一下:

假设有一个概率分布X

信息量

I ( x 0 ) = − l o g ( P ( x 0 ) ) I(x_0)=−log(P(x_0)) I(x0)=−log(P(x0))

概率越少,信息量越大

信息熵

信息熵就是信息量的期望
H ( x ) = − ∑ i = 1 n P ( x i ) l o g ( P ( x i ) ) H(x)=−∑^n_{i=1}P(x_i)log(P(x_i)) H(x)=−∑i=1nP(xi)log(P(xi))

相对熵(KL散度)

同一随机变量x,有两个单独的概率分布P(x)和Q(x)。用KL散度来衡量P(x)和Q(x)两个独立分布之间的差异的。KL散度值越小,表示P和Q的分布越接近、
D K L ( P ∣ ∣ Q ) = ∑ i = 1 n P ( x i ) l o g ( P ( x i ) Q ( x i ) ) D_{KL}(P||Q)=∑^n_{i=1}P(x_i)log(\frac{P(x_i)}{Q(xi)}) DKL(P∣∣Q)=∑i=1nP(xi)log(Q(xi)P(xi))

log里面是除号,因此就是两者相减

交叉熵损失

带入真实场景,我们需要比较的两个概率分布:一个是真实的target,另一个是预测值。

真实的target是确定的,而且只有对应的位置概率为100%,其余都是0.

因此带入KL散度 D K L ( P ∥ Q ) = ∑ i = 1 n P ( x i ) l o g ( P ( x i ) ) − ∑ i = 1 n P ( x i ) l o g ( Q ( x i ) ) D_{KL}(P∥Q)=∑^n_{i=1}P(x_i)log(P(x_i))−∑^n_{i=1}P(x_i)log(Q(x_i)) DKL(P∥Q)=i=1∑nP(xi)log(P(xi))−i=1∑nP(xi)log(Q(xi))

我们发现式子前半部分是定值。这对于损失函数来说有没有都一样,因此可以删去。所以最后交叉熵损失函数如下: H ( P , Q ) = − ∑ i = 1 n P ( x i ) l o g ( Q ( x i ) ) H(P,Q)=−∑^n_{i=1}P(x_i)log(Q(x_i)) H(P,Q)=−i=1∑nP(xi)log(Q(xi))

其实较真的来说, P ( x i ) P(x_i) P(xi)中只有一项有意义(=1),所以损失函数其实只有一项(样本只能属于单一类别)

![[Pasted image 20241221200609.png]]

相关推荐
云知谷24 分钟前
【C++基本功】C++适合做什么,哪些领域适合哪些领域不适合?
c语言·开发语言·c++·人工智能·团队开发
rit84324991 小时前
基于MATLAB实现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算法
人工智能·算法·matlab
初学小刘2 小时前
深度学习:从图片数据到模型训练(十分类)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递归不收敛2 小时前
大语言模型(LLM)入门笔记:嵌入向量与位置信息
人工智能·笔记·语言模型
之墨_3 小时前
【大语言模型】—— 自注意力机制及其变体(交叉注意力、因果注意力、多头注意力)的代码实现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从孑开始4 小时前
ManySpeech.MoonshineAsr 使用指南
人工智能·ai·c#·.net·私有化部署·语音识别·onnx·asr·moonshine
涛涛讲AI4 小时前
一段音频多段字幕,让音频能够流畅自然对应字幕 AI生成视频,扣子生成剪映视频草稿
人工智能·音视频·语音识别
可触的未来,发芽的智生4 小时前
新奇特:黑猫警长的纳米世界,忆阻器与神经网络的智慧
javascript·人工智能·python·神经网络·架构
悟乙己4 小时前
MLops | 基于AWS Lambda 架构构建强大的机器学习(ML)血缘关系
机器学习·架构·aws
WWZZ20255 小时前
快速上手大模型:机器学习2(一元线性回归、代价函数、梯度下降法)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大模型·s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