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算法(Snowflake algorithm)介绍、优缺点及代码示例

一、前言

雪花算法(Snowflake algorithm)是Twitter开发的一种用于生成全局唯一ID的算法。它在分布式系统中非常有用,因为能够确保生成的ID是唯一的,同时性能也非常好。

二、工作原理

雪花算法生成的是一个64位的整数ID,这个ID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符号位‌:1位,始终为0,因为生成的ID是正整数。
  2. 时间戳部分‌:41位,用来记录时间戳,单位是毫秒。这个部分可以表示大约69年的时间(从1970年开始),足够满足大多数应用的需求。
  3. 数据中心ID和机器ID‌:各5位,共10位,用来标识数据中心和机器,支持部署最多1024个节点(每个数据中心最多32个机器)。
  4. 序列号‌:12位,用来在同一毫秒内生成不同的ID。这个部分可以支持同一毫秒内生成4096个不同的ID。

组成部分

  • 时间戳‌:记录了ID生成的时间,这样可以根据ID的顺序来大致判断数据的生成顺序。
  • 数据中心ID和机器ID‌:用来区分不同的数据中心和机器,确保即使在同一时间戳内,不同数据中心或机器生成的ID也是唯一的。
  • 序列号‌:在同一毫秒内,通过增加序列号来生成不同的ID。

三、优缺点

优点

  1. 全局唯一性‌:雪花算法通过组合时间戳、数据中心ID、机器ID和序列号,能够确保生成的ID在全局范围内是唯一的。这对于分布式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可以避免ID冲突和数据一致性问题。
  2. 有序性‌:由于ID中包含时间戳部分,因此可以根据ID的顺序来大致判断数据的生成顺序。这对于某些需要排序或时间戳索引的场景非常有用。
  3. 高性能‌:雪花算法生成ID的速度非常快,能够在高并发场景下保证性能。这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分布式系统来说非常重要。
  4. 灵活性‌:数据中心ID和机器ID的设置使得雪花算法可以灵活部署在多个数据中心和机器上,满足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需求。同时,通过调整各部分的位数,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优化ID的生成。

缺点

  1. 依赖系统时间‌:雪花算法依赖系统时间来生成时间戳部分。如果系统时间发生异常(如时间回拨),可能会导致生成的ID重复或不符合预期。因此,在使用雪花算法时,需要确保系统时间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时间回拨问题‌:当系统时间发生回拨时(即当前时间小于上一次生成ID时的时间戳),雪花算法可能会生成重复的ID。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在系统中实现一些额外的处理逻辑,如拒绝生成ID、等待时间同步等。
  3. ID长度限制‌:雪花算法生成的ID是一个64位的整数,虽然这个长度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已经足够,但在某些需要更短ID的场景下(如URL短链生成),可能会觉得不够灵活。

综上所述,雪花算法在分布式系统中具有许多优点,如全局唯一性、有序性、高性能和灵活性等。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依赖系统时间、可能的时间回拨问题和ID长度限制等。在使用雪花算法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环境来评估其适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可能的缺点。

四、代码实现示例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SnowflakeIdGenerator {

    // 开始时间戳(自定义,这里设置为2020-01-01 00:00:00.000的毫秒数)
    private final long twepoch = 1577836800000L;

    // 机器ID所占的位数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Bits = 5L;
    // 数据中心ID所占的位数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
    // 支持的最大机器ID,结果是31(这个移位算法可以很快的计算出几位二进制数所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
    private final long maxWorkerId = -1L ^ (-1L << workerIdBits);
    // 支持的最大数据中心ID,结果是31
    private final long maxDatacenterId = -1L ^ (-1L << datacenterIdBits);

    // 序列在ID中占的位数
    private final long sequenceBits = 12L;

    // 机器ID向左移12位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数据中心ID向左移17位(12+5)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时间戳向左移22位(5+5+12)
    private final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 生成序列的掩码,这里为4095(0b111111111111=0xfff=4095)
    private final long sequenceMask = -1L ^ (-1L << sequenceBits);

    // 工作机器ID
    private long workerId;
    // 数据中心ID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 毫秒内序列
    private long sequence = 0L;
    // 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戳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 构造函数,初始化工作机器ID和数据中心ID
    public SnowflakeIdGenerator(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work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WorkerId));
        }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datacent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DatacenterId));
        }
        this.workerId = workerId;
        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 生成唯一ID的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 如果当前时间小于上一次ID生成的时间戳,说明系统时钟回退过这个时候应当抛出异常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 for %d milliseconds",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 如果是同一时间生成的,则进行毫秒内序列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 毫秒内序列溢出
            if (sequence == 0) {
                // 阻塞到下一个毫秒,获得新的时间戳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
            // 时间戳改变,毫秒内序列重置
            sequence = 0L;
        }

        // 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戳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移位并通过或运算拼到一起组成64位的ID
        return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 sequence;
    }

    // 阻塞到下一个毫秒,直到获得新的时间戳
    protected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timeGen();
        }
        return timestamp;
    }

    // 返回以毫秒为单位的当前时间
    protected long timeGen()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测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nowflakeIdGenerator idGenerator = new SnowflakeIdGenerator(1, 1);
        for (int i = 0; i < 10; i++) {
            long id = idGenerator.nextId();
            System.out.println(id);
        }
    }
}

在示例中,SnowflakeIdGenerator类实现了雪花算法的核心逻辑。它包含了以下主要部分:

  • 常量定义‌:包括开始时间戳、机器ID、数据中心ID、序列的位数以及相应的移位操作等。
  • 成员变量‌:包括工作机器ID、数据中心ID、毫秒内序列以及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戳等。
  • 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工作机器ID和数据中心ID,并进行合法性校验。
  • ‌**nextId方法**‌:用于生成下一个全局唯一的ID。它首先获取当前时间戳,然后检查是否小于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戳(以避免时间回拨问题),接着根据同一时间戳内是否已经生成过ID来决定是否增加序列值,最后通过移位和或运算将时间戳、数据中心ID、机器ID和序列号组合成一个64位的唯一ID。
  • 辅助方法 ‌:包括tilNextMillis(阻塞到下一个毫秒)和timeGen(返回当前时间戳)等。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这个示例中的参数和逻辑,以满足具体应用场景。

相关推荐
adam_life3 分钟前
http://noi.openjudge.cn/——2.5基本算法之搜索——200:Solitaire
算法·宽搜·布局唯一码
Senar18 分钟前
Web端选择本地文件的几种方式
前端·javascript·html
我想进大厂1 小时前
图论---朴素Prim(稠密图)
数据结构·c++·算法·图论
我想进大厂1 小时前
图论---Bellman-Ford算法
数据结构·c++·算法·图论
AIGC大时代1 小时前
高效使用DeepSeek对“情境+ 对象 +问题“型课题进行开题!
数据库·人工智能·算法·aigc·智能写作·deepseek
CODE_RabbitV1 小时前
【深度强化学习 DRL 快速实践】近端策略优化 (PPO)
算法
Wendy_robot2 小时前
【滑动窗口+哈希表/数组记录】Leetcode 438. 找到字符串中所有字母异位词
c++·算法·leetcode
程序员-King.2 小时前
day49—双指针+贪心—验证回文串(LeetCode-680)
算法·leetcode·贪心算法·双指针
全栈老李技术面试3 小时前
【高频考点精讲】async/await原理剖析:Generator和Promise的完美结合
前端·javascript·css·vue·html·react·面试题
转基因3 小时前
Codeforces Round 1020 (Div. 3)(题解ABCDEF)
数据结构·c++·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