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架构

1.1单文件架构

现在很多企业内部虽然已经建设了一些信息系统,但还是有不少业务没有用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起来,普遍都是采用Excel表格来实现这些业务数据的填报和查询统计。Excel就是属单文件架构,这种架构是指整个系统就是一个文件,打开文件就可以直接操作,优点是简单易用,电脑上安装相应的软件就能使用,不需要专门的服务器,适合个人办公使用,如果有多个人需要查看或操作同一个表格文件时,就很不方便,需要把文件传来传去,每个人改完,还得跟其他人改的内容手动合并,不仅效率很低,而且很容易出错。

1.2两层架构

二十年前,随着PC电脑的普及,很多企事业单位内部开始建设信息系统,那时候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采用C/S模式的两层架构,C是指客户端软件(Client),S是指服务器端软件(Server),服务器一般都是指关系型数据库,就是客户端软件通过网络直接连接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这种架构相对上面的单文件架构来说,可以实现功能更加强大和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多人同时操作同一个业务的数据,而且,支持数据格式和业务逻辑校验,防止无效数据录入;支持操作权限管控,防止非法操作。

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使用信息系统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就是在用户量比较大时,这种客户端软件直接连数据库的模式会造成整个系统卡顿,甚至宕机。因为这种模式,每个客户端都会与数据库至少建立一个连接,且一直保持,当用户比较多时,就会建立大量的数据库连接,造成数据库性能急剧下降,最终影响整个系统的访问,所以,这种模式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1.3多层架构

现在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采取多层架构,最典型的就是三层架构,即:客户端软件+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我们常说的B/S架构就属于这种,B是指Web浏览器(Browser),S是指应用服务器(包含Web服务器),实际后面还有关系型数据库,采用HTTP协议通信的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也可以看做是B/S架构里的客户端,因为他们可以和Web页面共用服务器。

采用这种架构,客户端和数据库之间增加了一个应用服务器,客户端不能直接连接数据库,如果客户端需要对某项业务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操作,需要先连接到应用服务器,并发送具体的操作请求和参数,应用服务器进行相关校验后,再连接数据库执行实际的增删改查操作,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然后就关闭与数据库和客户端的连接,也就是说,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和客户端之间都不会一直连接,而是用完就关闭,这种方式可以大幅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而且,这种架构把业务系统分成了前端界面和后台服务两个部分,前端界面负责填报和展示数据,后台服务负责执行必要的数据校验和业务逻辑处理,并连接数据库执行实际的数据增删改查操作,前端代码由Web浏览器或手机APP等客户端软件执行,后台服务由应用服务器执行。这种将前后端解耦分别开发和执行的模式,一是可以让软件系统的各个部分分工更加清晰明确,各自可以专注去解决各自层面的问题,二是可以实现资源复用,例如同一个后台服务,可以供Web页面、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调用,而不需要针对每种终端都重复开发。

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信息系统来说,这种三层架构基本就能满足要求了,如果还想提升性能,可以增加缓存服务器,将需要频繁访问的热数据保存到缓存中,需要查询时,可以直接从缓存获取,从而减轻关系型数据库的压力,提升系统的承载能力。

对于大型信息系统来说,由于要承受大量并发访问,则上面这种简单的三层架构也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又衍生出了集群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等多层架构,在这些架构下,服务器端不只是简单的一个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服务,可能有好多台服务器组成集群,然后在前面加上负债均衡服务器进行统一的业务受理和任务调度,从而可以承载更多的并发访问。采用这种架构,每台应用服务器上的代码都是一样的,当客户端请求某个后台服务时,由负债均衡服务器按照随机、轮询等策略,将请求分派给其中一台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如果采用微服务架构,还需要在应用服务器集群前面增加微服务网关,在网关中配置每个后台服务都由哪些服务器提供服务,从而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的后台服务,可以分配不同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进行处理,访问量小的,可以多个后台服务放在一台服务器上,访问量大的,可以单独放在一台服务器或者多台服务器上。在数据库层面,关系型数据库和缓存数据库也都可以由多台服务器组成集群。另外,根据需求,还可以部署单独的消息服务器、身份认证和鉴权服务器等。这些服务器端软件可以部署在物理主机或虚拟主机上,也可以部署在容器内,总之,部署方式可以非常灵活,可以按需扩容,是目前很多大型互联网平台普遍采用的架构。

1.4 TaskBuilder支持的系统架构

用TaskBuilder开发的应用具体采用的什么架构取决于使用的什么版本的任擎,共享版的任擎采取的是最简单的三层架构,即在服务器端,由一个单独的任擎进程统一为客户端提供所有服务,包括静态文件访问、动态服务执行、数据库操作、身份验证、数据缓存等等,可以满足中小型信息系统的需求。

如果系统用户较多,并发访问量较大,则可以使用任擎企业版或集群版。

任擎企业版支持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任擎进程,一个主进程,多个从进程,由主进程统一受理客户端请求,然后再分发给从进程进行处理,处理完再将结果返回给主进程,主进程再返回给客户端,从而实现负载均衡,满足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并且,主进程负责实时监控各个从进程的运行状态,如果发现某个从进程出现异常,可以主动重启该从进程,保证整个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

任擎集群版支持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分布式部署,可以将整个系统的各个后台服务分别部署在多个主机或容器中,可以根据各个后台服务的负载灵活分配服务器资源或弹性扩容,可以支持海量用户的并发访问,适合用来运行大型信息系统或互联网平台。

不管使用什么版本的任擎,核心功能都是一样的,只是架构不一样,将任擎从一个版本切换为另外一个版本时,用TaskBuilder开发的应用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可以平滑切换。

相关推荐
郭涤生16 小时前
第八章:流量治理_《凤凰架构:构建可靠的大型分布式系统》
笔记·架构·系统架构
掘金-我是哪吒18 小时前
分布式微服务系统架构第94集:Kafka 消费监听处理类,redisson延时队列
分布式·微服务·kafka·系统架构·linq
萨达大1 天前
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 案例题-软件架构设计
网络·数据库·系统架构·软考高级·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
soulermax1 天前
华为数字芯片机考2025合集1已校正
华为·fpga开发·架构·系统架构·硬件架构
DKPT1 天前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之物联网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大数据·笔记·学习·架构·系统架构
DKPT1 天前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之边缘计算节点设计与协议(MQTT、CoAP)
服务器·笔记·学习·架构·系统架构
北漂老男孩2 天前
典型反模式深度解析及重构方案
笔记·重构·系统架构
DKPT2 天前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之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笔记
服务器·笔记·学习·架构·系统架构
蓝天居士2 天前
软考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列知识点 —— 设计模式之抽象工厂模式
设计模式·系统架构·抽象工厂模式
郭涤生3 天前
Chapter 7: Linking_《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
笔记·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