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刷Leetcode时,我遇到了一道题目(详见Leetcode 第426场周赛分析总结Q3),需要对两棵树建图,然后以每个节点作为根节点进行DFS遍历。一般的实现方法是将重复的逻辑封装起来,写两个函数,一个负责建图,另一个负责DFS,然后将建图后的返回值作为参数传递给DFS。
在Python、JavaScript等高级语言中,有一种叫做闭包函数的编程技巧,能够简化这种逻辑。闭包本质上是一个函数A返回另一个函数B,而函数B捕获了函数A的局部变量,从而使函数B拥有状态信息。在C++中,我们也可以利用闭包函数,将建图与DFS的逻辑绑定,从而避免显式地在调用时传递参数。
以下是该问题的C++实现:
cpp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maxTargetNodes(vector<vector<int>>& edges1, vector<vector<int>>& edges2, int k) {
// 建立一个闭包函数,用于返回DFS函数
auto get_dfs = [](decltype(edges1) edges) -> auto {
int n = edges.size() + 1;
vector graph(n, vector<int>());
for (auto &&edge : edges) {
auto u = edge[0], v = edge[1];
graph[u].push_back(v);
graph[v].push_back(u);
}
function<int(int, int, int)> dfs;
dfs = [graph = std::move(graph), &dfs](int u, int fa, int d) -> int {
if (d < 0) return 0;
int ans = 1;
for (auto v : graph[u]) {
if (v == fa) continue;
ans += dfs(v, u, d - 1);
}
return ans;
};
return dfs;
};
// 对第二棵树进行DFS,计算其最大目标节点数
int maxn2 = 0;
if (k > 0) {
auto dfs = get_dfs(edges2);
int n = edges2.size() + 1;
for (int i = 0; i < n; ++i) {
maxn2 = max(maxn2, dfs(i, -1, k - 1));
}
}
// 对第一棵树进行DFS,结合第二棵树的结果计算答案
auto dfs = get_dfs(edges1);
int n = edges1.size() + 1;
vector<int> ans(n, 0);
for (int i = 0; i < n; ++i) {
ans[i] = dfs(i, -1, k) + maxn2;
}
return ans;
}
};
闭包函数的核心原理
在C++中,闭包(Closure)是通过lambda
表达式实现的一种语法特性。闭包可以捕获外部上下文中的变量,将其绑定到返回的函数中,从而避免显式传递参数。在上面的代码中,get_dfs
函数返回了一个DFS函数,这个DFS函数通过捕获将graph
变量绑定到其作用域中。
以下是闭包函数的几项核心要点:
-
变量捕获:
- 值捕获(by value):将外部变量的值拷贝到闭包中,闭包对这些变量的修改不会影响外部变量。
- 引用捕获(by reference):闭包捕获外部变量的引用,闭包对变量的修改会影响外部变量。
- C++14后的移动捕获(move capture) :通过
std::move
,可以将大对象的所有权转移到闭包中,避免拷贝的开销。
-
闭包的生命周期:
- 在C++中,闭包的生命周期由捕获的变量决定。如果捕获的变量是局部变量,需确保这些变量在闭包的使用过程中始终有效。
实现中的关键点
1. 移动捕获graph
在get_dfs
函数中,我们通过std::move(graph)
将图的所有权转移到闭包中:
cpp
dfs = [graph = std::move(graph), &dfs](int u, int fa, int d) -> int { ... };
为什么要使用移动捕获?
- 如果使用值捕获,
graph
会被拷贝,可能造成性能开销,特别是在graph
较大时。 - 如果使用引用捕获,
get_dfs
函数返回后,graph
的生命周期结束,闭包中的引用将变为悬挂指针,导致未定义行为。 - 移动捕获通过转移所有权将
graph
绑定到闭包中,使其生命周期与闭包一致,既避免了拷贝开销,又保证了安全性。 - 需要注意的是,移动捕获会使闭包与捕获的资源绑定,可能导致资源生命周期难以管理。在更复杂的场景下,可以考虑将
graph
提前封装到一个辅助类中,避免直接捕获大对象。
2. 引用捕获自身dfs
在递归的实现中,dfs
函数需要捕获自身。这通过引用捕获实现:
cpp
dfs = [graph = std::move(graph), &dfs](int u, int fa, int d) -> int { ... };
如果进行值捕获([dfs]
),编译器会尝试拷贝 dfs
,但在捕获时 dfs
仍未完全定义(不完全类型),因此会报错。
为什么捕获dfs
可以使用引用?
- 返回闭包时,
dfs
作为函数的返回值,在返回值优化(RVO)的作用下,其内存不会被销毁。因此,引用捕获dfs
是安全的。 - RVO 是一种编译器优化技术,用于避免对象的临时拷贝或移动。其核心思想是:在函数返回对象时,直接在调用方的内存中构造返回值,跳过临时对象的拷贝或移动操作。
-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支持 RVO 的情况下,引用捕获
dfs
是不安全的 。这时就需要把dfs作为参数进行传递,或者在内层再使用std::function
进行包裹。
闭包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 代码简洁:将建图和DFS逻辑封装在一个闭包中,避免显式传递参数。
- 状态绑定 :闭包通过捕获机制,将
graph
与DFS逻辑绑定,减少上下文管理的复杂性。 - 灵活性:闭包函数可以作为返回值,方便以声明式方式组织代码。
局限性
- 复杂性增加:闭包的捕获规则较为灵活,但也容易出现因误用而导致的悬挂引用或性能问题。
- 调试困难:闭包在捕获变量时会隐式生成代码,可能导致调试困难。
- 性能开销:虽然可以通过移动捕获减少拷贝,但闭包仍可能引入额外的性能开销,特别是当捕获大量对象时。
总结与反思
通过闭包函数,将建图与DFS逻辑绑定,简化了调用接口,同时减少了显式参数传递的麻烦。这种高级技巧在C++中并不常见,但在特定场景(小型、局部的递归场景)下能够显著提升代码的可读性与复用性。
然而,闭包函数的使用也需要谨慎,特别是在C++中,变量的捕获方式直接影响代码的安全性与性能。通过对捕获规则(值捕获、引用捕获、移动捕获)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安全、高效地使用闭包,提高代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