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 AI 大模型(如 ChatGPT 等)的发展,它们在许多领域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单纯的文本生成已无法满足更多实际应用的需求。大模型需要与外部应用和服务进行有效的交互,以提供实时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从最初的 信息孤岛 到现在的 跨模态任务编排,每一阶段都带来了新的能力和改进。
本文将回顾并对比 GPT、RAG、Function Call、GPT Action 和 MCP 等技术,探讨它们在大模型与外部服务交互中的演进,并通过具体场景来展示这些交互方式的应用。
1. GPT:信息孤岛的问题
描述
GPT 模型最初的设计依赖于预训练数据,这些模型具有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但它们无法实时访问外部世界的信息。由于模型只基于训练数据来回答问题,这造成了所谓的 信息孤岛------模型无法获取到训练数据之外的实时数据或外部知识。
优点
- 生成能力强:对于广泛的通用任务,GPT 在生成高质量的文本方面非常强大。
- 响应速度快:由于不需要访问外部数据源,响应速度相对较快。
缺点
- 无法实时更新:无法获取新信息,无法回答实时事件相关的问题。
- 信息闭环:模型的回答局限于其训练数据,无法外部扩展,导致答案可能过时或不准确。
场景说明
- 历史问题回答:例如,用户询问"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何?"GPT 可以准确回答,因为它基于历史训练数据。
- 时效性问题:如询问"今天的股票价格如何?"则无法提供准确答案,因为模型没有访问实时数据的能力。
2. RAG:信息检索增强技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描述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是一种通过引入信息检索(IR)系统来增强大模型生成能力的技术。在这种方法中,模型在生成回答之前,首先会通过搜索引擎或数据库来获取外部的实时数据,然后再基于这些数据生成答案,从而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从上述流程图中可以看到,RAG主要分为三个关键步骤: 1.文档导入与切片 首先,通过加载器将文本数据切分为更小的文本块(chunk),然后将这些文本块向量化并存入向量数据库。在此过程中,数据切片尤为重要:
- 如果切片过大,生成模型(如 GPT-4、PaLM 等)可能因上下文窗口的限制无法完整处理,导致信息截断。
- 如果切片过小,则可能丢失上下文关联性,影响检索和生成的精度。
2.问题向量化与检索 当用户提出问题后,RAG 系统会将问题向量化,并在向量数据库中匹配相关的文本块。检索的核心在于计算用户问题向量与文本块向量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只有相似度足够高的文本块才能被选中。此外,为提高结果的相关性,系统还需要对初步检索的结果进行 Top-N 重排,以筛选出最优的文本块。
3.答案生成 最后,将检索到的相关文本块作为上下文输入,结合提示词(Prompt)提供给生成模型(LLM),由 LLM 生成最终答案。
优点
- 实时信息:模型可以检索实时数据,避免信息孤岛,确保回答的时效性。
- 增强答案准确性:通过结合外部数据,模型能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答案。
缺点
- 依赖外部信息源:模型的表现依赖于外部数据源的质量和完整性。如果数据源不足或错误,模型的回答可能会受到影响。
- 搜索延迟:进行信息检索可能会增加响应时间。
场景说明
- 学术问题:用户问到"最新的量子计算研究成果是什么?"RAG 模型会通过检索学术文献数据库并生成相关的总结。
3. Function Call:大模型调用外部服务
描述
Function Call 机制使得大模型能够通过调用外部 API 或服务来执行实际的操作。这种方式让模型不仅仅依赖预训练数据生成文本,还可以主动与外部服务交互,执行实际操作或获取数据。
优点
- 任务驱动:通过调用外部 API 或服务,模型能够直接执行具体任务,例如查询数据库、提交订单等。
- 增强功能:能够提供超出模型训练数据范围的实时操作,例如通过支付网关完成交易。
缺点
- 功能依赖性强:如果外部服务不稳定或不可用,模型的功能会受限。
- 需要额外配置:集成外部服务或 API 需要额外的配置工作和开发时间。
场景说明
- 电商推荐系统:用户询问"推荐一个蓝牙耳机",模型通过调用电商平台的 API,查询商品信息并生成推荐。
- 订票系统:用户想要定一张火车票,模型通过订票服务 API 完成交易。
4. GPT Action:任务驱动的外部服务交互
描述
GPT Action 是 OpenAI 提出的增强性功能,它不仅支持生成文本,还允许大模型主动执行与任务相关的操作或与外部服务进行互动。与 Function Call 相比,GPT Action 更侧重于 任务驱动 的交互,能够在多任务环境中动态决定行动,并根据上下文执行跨任务的操作。 通过工具平台(如 Zapier),GPTs可以无缝调用多种外部服务,实现复杂任务的自动化。
优点
- 智能任务编排:根据用户的需求,模型能够智能地决定哪些操作需要执行,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交互。
- 高效性: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模型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多步骤任务和跨任务操作。
- 上下文感知:能够根据对话或任务的具体上下文,自动选择适合的外部服务或操作。
缺点
- 复杂性高:执行多个任务和操作可能需要复杂的编排,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 响应时间可能增加:处理多步骤任务时,模型的响应时间可能较长。
场景说明
- 客户服务:用户问"我可以退换一件商品吗?"GPT Action 能够执行多步任务,包括查询退货政策、检查订单状态并提供解决方案。
- 智能助手:用户要求预定明天的航班,模型不仅生成文本,还能调用多个外部 API(如航空公司查询、支付等)来完成整个任务。
5. MCP(Multi-Context Pathway):多上下文任务与跨模态交互
描述
MCP (Multi-Context Pathway)是 Anthropic 提出的技术,旨在解决大模型在 多上下文任务 和 跨模态交互 中的挑战。MCP 能够处理不同上下文之间的交互并协调多个任务,它支持在不同模态(如文本、图像、音频等)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具有强大的任务编排能力。 MCP 遵循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lient-server),其中:
- MCP 主机(MCP Hosts):希望通过 MCP 访问资源的程序(例如 Claude Desktop、IDE 或 AI 工具),用于发起连接。
- MCP 客户端(MCP Clients):与服务器保持 1:1 连接的协议客户端。
- MCP 服务器(MCP Servers):轻量级程序,每个程序都通过标准化模型上下文协议公开特定功能。为客户端提供上下文、工具和 prompt 信息。
- 本地资源(Local Resources):你的计算机资源中可供 MCP 服务器安全访问的资源(数据库、文件、服务)。
- 远程资源(Remote Resources):MCP 服务器可以连接到的互联网资源(例如通过 API)。
优点
- 多任务编排:支持在多个上下文中协调任务,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 跨模态能力:支持多模态数据交互(如图像与文本结合)和多任务的并行处理。
- 灵活性:能够处理复杂的任务流,支持多种服务和数据源的无缝集成。
缺点
- 技术复杂:实现多模态和多任务编排需要复杂的系统架构和设计。
- 高计算需求:多模态和多任务处理通常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
场景说明
- 多模态生成:用户要求生成一个带有图像、文字描述和音频解说的报告,MCP 能够处理多个模态的交互,生成一个综合性的多模态输出。
- 智能工作助手:用户在不同任务间切换(如安排会议、控制智能家居、查询天气),MCP 能够有效协调不同任务的执行。
总结:不同交互方式的优缺点对比
交互方式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GPT | 强大的生成能力,响应速度快 | 信息孤岛,无法获取实时信息 | 回答历史性或固定知识类问题 |
RAG | 能提供实时信息,增强答案准确性 | 依赖外部数据源,可能增加响应时间 | 查询实时数据,如股票、新闻或学术成果 |
Function Call | 能执行外部任务,访问外部服务 | 依赖外部服务,需额外配置,可能受到外部系统限制 | 调用外部 API 或执行任务,如天气查询、商品推荐、支付处理等 |
GPT Action | 高效的任务编排和智能外部服务交互 | 任务复杂度高,响应时间可能增加 | 多步骤任务处理,客户服务自动化,复杂交互 |
MCP | 强大的多任务和跨模态处理能力 | 系统复杂,计算资源需求高 | 复杂的多任务、多模态生成,如智能助手、跨设备和服务的任务执行 |
结语
随着大模型与外部服务交互方式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看到这些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从最初的文本生成到如今的多模态任务编排,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企业运营以及创作过程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大模型从 信息孤岛 到 信息检索增强生成(RAG) ,再到 外部服务调用(Function Call) 和 任务驱动交互(GPT Action) 的引入,逐渐克服了局限性,使得模型能够与现实世界无缝对接。最新的 MCP(Multi-Context Pathway) 技术更是突破了多任务和跨模态的边界,开启了全新的跨领域协作和智能交互的篇章。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大模型将会在更多领域中展现出其强大的能力,包括个性化服务、智能助手、智能制造等行业的深度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我们将能看到更智能、更高效的人工智能系统,并且这些系统将更加贴近人类的需求,带来更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然而,尽管技术的进步令人振奋,但我们也需要关注其中的挑战,例如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如何应对复杂任务的计算资源需求等。面对这些问题,未来的技术发展不仅要在功能上不断创新,也要在伦理、隐私保护和计算效率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