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ArcGIS数据分析技术的融合应用,为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以下是两者的融合应用流程和具体案例:
一、数据采集
无人机搭载多种传感器(如可见光相机、多光谱相机、激光雷达等),能够高效获取地表空间要素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监测植被覆盖、土壤侵蚀、水体污染、地形地貌等多种生态环境要素。
二、数据预处理
影像拼接:使用专业软件(如Photoscan)将无人机拍摄的多张照片拼接成完整的影像。
地理配准:通过地面控制点对拼接影像进行地理配准,确保数据的地理精度。
投影变换:对拼接影像进行投影变换,使其符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坐标系统。
三、数据导入与管理
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进行读写、管理、格式转换和投影变换等操作。ArcGIS支持多种数据格式,能够灵活处理无人机获取的栅格和矢量数据。
四、空间数据分析
植被指数计算:利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器,计算植被指数(如NDVI),以评估植被生长状况。
地物分类:通过非监督分类或监督分类方法,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地物分类,识别植被、水体、土壤等不同地物。
地形分析:对于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并提取地形特征(如坡度、坡向)。
水系提取:从DEM中提取河网水系,包括填洼、流向计算、流量累积和栅格矢量化等步骤。
五、可视化与制图
图层操作与符号化:在ArcGIS中对不同数据图层进行符号化设计,设置色彩、透明度等参数,增强数据的可读性。
专题地图制作:根据分析结果制作专题地图,如植被分布图、地形地貌图、水系分布图等。
三维可视化:利用ArcScene等工具,对无人机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展示地形和地物的立体特征。
六、综合案例
植被动态监测: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取植被影像,计算植被指数并进行地物分类,分析植被斑块的生长状况。
地形测量与水系提取:使用激光雷达获取地形数据,生成DEM和CHM,提取河网水系,分析地形地貌特征。
优势与意义
无人机与ArcGIS的结合,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分析处理的全流程自动化和高效化,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数据支持。这种技术融合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还降低了成本,适用于多种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场景。
通过上述流程和案例,可以看出无人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ArcGIS数据分析技术的融合,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是新形势下生态、环境、水文、农业、林业、气象等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无人机生态环境监测在一体化监测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通过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表空间要素的立体观测,获取丰富多样的地理空间数据,可以为资源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业务化工作提供重要的一手数据。近年来无人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功能愈发强大、操作愈发简单、价格愈发平民,人们开始注意到无人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很多资源环境领域的从业人员也介入到无人机应用中,通过无人机搭载不同的传感器可以灵活高效地进行地表空间要素的动态监测,获取大量宝贵的监测数据,极大地解决了很多传统野外观测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融合无人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ArcGIS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详细介绍包括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数据采集(可见光、多光谱、激光雷达等)、影像数据拼接、空间数据编辑、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专题制图等流程的一条完整作业"流水线",
无人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凭借其机动灵活、高时空分辨率、成本低等优势,在多个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无人机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具体案例:
1. 水体环境监测
河湖富营养化监测: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反演水体叶绿素a(Chl-a)浓度,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河道巡查与污染监测:在福建等地的生态保护项目中,无人机用于河道巡查,及时发现非法排污口和水面漂浮物,保护水生态环境。
2. 土地质量监测
盐碱地质量监测: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为例,利用无人机与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开展盐碱地质量监测。
土地利用与变化监测:无人机可快速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3.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作物长势监测:通过多光谱影像和激光雷达数据,反演作物生物量,掌握作物长势,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作物病虫害监测:例如在小麦倒伏监测和松材线虫病监测中,无人机搭载传感器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快速识别病虫害区域。
4.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
森林冠层覆盖度监测:利用无人机立体像对影像,自动监测森林冠层覆盖度,为森林资源清查提供数据。
森林病虫害监测:在山东省烟台市东北部林区,无人机遥感技术用于监测松材线虫病,弥补了传统卫星遥感的不足。
5. 野生动物监测
- 野生动物调查:在玛多县等地,无人机搭载传感器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用于野生动物(如藏野驴)的调查,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6. 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
洪水监测与灾后评估:无人机用于洪灾态势监测和灾后评估,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森林火灾监测:在浙江等地,无人机通过7×24小时巡航,为森林火灾预防和应对提供支持。
7. 草地生态环境监测
- 草地放牧强度监测:在若尔盖县等地,无人机用于监测草地放牧强度,评估草地生态状况,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8. 城市环境监测
- 城市垃圾与环境问题监测:在广西等地的城市环境监测中,无人机搭载AI识别算法,智能识别城市垃圾和环境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无人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强大的应用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专题一、无人机航拍基本流程、航线规划与飞行实践
1.无人机行业应用概况
2.无人机遥感监测简介
3.无人机与传感器类型
4.无人机航线规划设计(谷歌地球软件的使用)
5.无人机飞行软件操作(DJI App设置实践视频)
6.无人机航拍一般过程(户外飞行实践视频)
7.无人机航拍注意事项(实际飞行经验分享)
![](https://i-blog.csdnimg.cn/img_convert/173990d3fdb25ea580342e789353d16a.png)
专题二、无人机图像拼接
1.无人机图像拼接软件Photoscan(软件安装、破解、汉化等)
2.软件界面与功能详解(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模型界面等)
3.软件基本操作学习与实践(图像加载、可视化、预处理等)
4.不同图像拼接模式介绍(单体三维建模、正射影像航拍制图等)
5.图像拼接处理的一般流程(图像对齐、点云生成、点云编辑、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
6.图像拼接流程批处理实现(批处理文件的编写、保存等)
7.图像分组拼接和合并(图像分组、不同堆块、对齐堆块、合并堆块等)
8.地面控制点进行图像几何校正(控制点布设规划、控制点测量、图像几何校正等)
9.图像点云分类操作与实践(自动分类、手动分类等)
10.图像拼接成果的可视化(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高线等)
11.图像拼接成果的几何量测(点坐标、长度、面积、体积等)
12.图像拼接成果的导出(JPG格式、TIFF格式、谷歌地球格式等)
13.图像拼接流程项目报告的生成(报告解读)
![](https://i-blog.csdnimg.cn/img_convert/16d4496233b7cb20489049efe62cbd5d.png)
专题三、无人机图像拼接典型案例详解
1.基于无人机航拍的单体三维建模案例
2.基于普通相机拍摄的单体三维建模案例
3.基于无人机航拍的正射影像制图案例
4.利用批处理实现无人机航拍制图案例
5.利用地面控制点提高制图精度案例
6.利用堆块操作实现图像分组拼接案例
7.利用点云分类操作生产数字地形模型案例
8.三维物体的点线面体几何量测案例
9.基于无人机多光谱航拍数据的正射影像制图案例
10.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的植被指数制图案例
![](https://i-blog.csdnimg.cn/img_convert/b3c627cbe06765e662f8df28f62c1466.png)
专题四、无人机图像拼接数据在GIS中的处理与分析
1.GIS基础与ArcGIS软件(GIS基本概念、地理坐标、投影坐标、软件架构等)(学员自带win64位笔记本电脑,安装ArcGIS10.2或以上版本软件,提前设置好上课所需软件环境)
2.ArcGIS软件基本操作与常用功能(ArcMap、ArcCatalog、常见数据格式、数据文件读写、格式转换、投影变换等)
3.ArcGIS软件空间分析(ArcToolbox、缓冲区、栅格计算器、空间插值、地物分类等)
4.ArcGIS软件高级应用(环境设置、建模工具、Python脚本编写、批量数据处理等)
5.ArcGIS读写无人机图像数据文件(格式问题、投影问题、分辨率、栅格统计等)
6.ArcGIS提取无人机图像的地物斑块(点线面矢量文件创建、栅格数据矢量化、图形与属性编辑等)
7.ArcGIS计算地物斑块的统计信息(分区统计表格、表格连接操作等)
8.ArcGIS读取无人机航拍地面控制点数据文件(GPS数据导入功能)
9.ArcGIS进行无人机图像地面控制点校正(地理配准工具)
10.ArcGIS进行无人机图像地物分类(栅格数据非监督分类)
![](https://i-blog.csdnimg.cn/img_convert/18dd2295530211279c0fd72013552717.png)
专题五、无人机图像拼接数据在GIS中的可视化与制图
1.ArcGIS可视化(图层操作、符号化、色彩配置、透明度、掩膜显示等)
2.ArcGIS制图(地图基础、布局设计、多数据框显示等)
3.ArcGIS制图文本操作(标题、地图标注、地图注记等)
4.矢量数据的符号化设计(类别、数量、图表、多属性等)
5.栅格数据的符号化设计(分段、拉伸、栅格影像地图设置等)
6.ArcGIS地图图幅要素(坐标格网、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
7.无人机图像地物斑块可视化分析(矢量数据符号化)
8.无人机图像地物分类可视化分析(栅格数据符号化)
9.ArcGIS专题地图输出与保存(分辨率、输出范围等)
10.无人机拼接点云数据在ArcGIS中的可视化分析(ArcScene、剖面分析等)
![](https://i-blog.csdnimg.cn/img_convert/127601319059dc407de2f29178668cff.png)
专题六、综合案例: 无人机航拍植被动态的定量化研究
1.景观尺度植物斑块无人机航拍的流程
2.地面控制点的布设与RTK-GPS测量
3.利用Photoscan软件拼接无人机航拍照片
4.利用地面控制点对拼接图像进行地理配准
5.无人机航拍拼接图像的投影变换
6.计算绿度植被指数指示植被斑块的生长状况
7.利用非监督分类对拼接图像进行地物分类
8.对拼接图像中的植被斑块进行矢量化
9.植被斑块矢量数据的属性表编辑与计算
10.植被斑块矢量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与专题制图
![](https://i-blog.csdnimg.cn/img_convert/c0b25a3a333c90c9189dd88d40754f4f.png)
专题七、综合案例:无人机激光雷达地形测量与河网水系提取
1.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进行景观微地形测量
2.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衍生产品: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高程模型DEM、冠层高度模型CHM
3.从DEM提取河网水系:
通过填洼获得无汇点DEM (工具:填洼)
流向计算原理(工具:流向)
通过流向划分盆域(工具:盆域分析)
累积流量计算原理(工具:流量)
通过累积流量提取河流栅格数据(工具:栅格计算器,阈值计算)
河网栅格数据转变成矢量数据(工具:栅格河网矢量化)
指定倾泻点(工具:捕捉倾泻点)
根据指定的倾泻点来确定各个分水岭(工具:分水岭)
![](https://i-blog.csdnimg.cn/img_convert/7f83cbc6a6ce7eb6cfecbf829e45d7d1.png)